與容置有增壓介質的容器一起使用的過壓安全閥。該閥包括中空外殼,中空外殼內設有第一和第二閥。第一閥可操作為將增壓介質注入容器和釋放容器內的增壓介質。正常情況下所述閥關閉且持續地與增壓介質接觸,并響應增壓介質的壓力達到預定水平而開啟,以將增壓介質排向大氣而減小過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過壓釋放閥
一般而言,本專利技術涉及容置增壓介質的容器,其包括自冷卻或自加熱食品和飲料 容器、氣霧劑容器等。更具體地說,本專利技術涉及裝進這類容器中的閥,該閥在容器中建立的 壓力達到預定水平時能自動減壓(relieve pressure),同時能提供容器的正常期望的操作
技術介紹
現有的涉及氣霧劑閥及涉及自冷卻和自加熱食品和飲料的容器相當昂貴。尤其在 關于容置有增壓介質(其被用于分配容器中的內盛物或加熱或冷卻容器中的內盛物)的容 器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一定環境下,介質的壓力可能達到某一水平,如果不控制此壓 力水平,將導致容器破裂,甚至可能爆炸,從而對使用者造成傷害。為在容器嚴重破裂或容 器爆炸前減小壓力,人們對這類現有容器進行了各種嘗試。尤其在氣霧劑罐中使用的一種 過壓減壓(over pressure relief )機構包括具有罐的縮徑部分的延伸部以增大容積。這 將導致承載分配閥的閥座同樣運動。如果容器內的過壓狀態提高得足夠高,這種過壓將導 致閥座移動足夠的、可使容器周邊從容器的邊緣釋放(release)壓力的量,從而減小過壓狀 態,而在某些情況下閥可能飛離容器而存在傷人的可能性。在這類容器中已具體實施的另外的特征結構是沖壓(coin)容器底部的一部分,以 減弱該部分的某一區域,用這樣的方式使得容器的內部壓力達到預定水平時,形成容器的 在沖壓區域周圍的材料斷開和增壓介質的容納物離開容器,由此緩解過壓狀態。在某些情況下被利用的另一特征結構是使罐的底部凹入以向外鼓脹,于是可增加 罐中容積。在容器中已具體實施的另外的過壓機構,尤其涉及到自冷卻或自加熱食品和飲料 容器的那些機構在美國專利6,732,886中已示出,該專利作為參考被加入本申請中。該專 利披露了一種過壓釋放機構,其包括閥構件,該閥構件具有用于啟動時釋放增壓介質的閥 桿。閥構件被支座承載,當容器內的壓力達到預定水平時支座可相對于容器運動。鄰近閥 桿設有擋件,擋件被錨固到容器。當支座響應壓力達到預定水平而運動預定量時,閥桿與啟 動閥的擋件結合,從而緩解過壓狀況。業已證明,對于預期目的而言,這種設備是有效的。這種過壓機構如在專利6,732,886中的圖1所示。圖中示出了現有技術中公知 的裝有飲料14的容器12,該容器具有以常規方式形成的頂部16且可以包括提拉環(未示 出)。熱交換單元20具有被固定到支座22的閥18,該閥以現有技術中公知的方式通過彎 邊(crimping)固定于HEU20的頂部部分24。閥18包括閥桿26。啟動閥桿26時,如二氧 化碳之類的增壓氣體可通過閥中的孔28被引入HEU20的內部,以被碳插塞件38吸附,該碳 插塞件由壓緊的活性炭等構成,且可包括粘結劑和其他物質。帽30被設置在閥桿26外面, 以保護閥桿免受意外啟動。帽30的內部設有鄰近閥桿26的頂部安置的擋件32。當HEU20 的內部壓力增加超過預定量時,支座22朝容器12的底部運動,出現這種情況時,閥桿26與 擋件32接觸并導致該桿被啟動,由此釋放HEU內部建立的壓力。雖然對于預期目的而言圖1所示的設備的作用很好,但仍需要一種容置于閥內部的過壓機構,該機構以這樣的方式構成,即,閥能正常操作但同時可被過壓條件啟動,以便 釋放HEU內部的過壓而不象現有技術那樣出現導致HEU的支座脹大或移動的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包括一種與容置有增壓介質的容器一起使用的閥機構,所述閥機構具有帶 中空閥桿的中空閥外殼,該中空閥桿可滑動地安置在所述本體內并具有離開外殼的第一端 和伸出閥的促動桿。外殼基部封閉中空閥外殼的相對端。減壓密封插塞件(plug)被安置 在中空閥桿內。用于持續地促動所述密封插塞件向下抵靠閥桿基部以形成其間的密封的裝 置提供了在正常情況下關閉的閥,密封插塞件被暴露于容器的內部,以持續地接受容納在 其內的介質的壓力。當容器內的壓力達到預定水平時,密封插塞件向上運動抵靠所述裝置 促動其向下,由此打破建立于密封插塞件和桿基部之間的密封,并允許通過使閥桿離開減 小容納于容器內的壓力。彈簧裝置被設置在所述閥外殼內、所述外殼基部和所述閥桿,閥密 封件之間,所述彈簧裝置促動所述閥桿與所述密封件結合,所述閥桿可在關閉和打開位置 之間運動,以將增壓介質注入容器內和使增壓介質從容器中釋放。附圖說明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圖2的立體圖以截面形式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閥構造(valve design);圖3的分解圖以立體形式示出了圖2所示閥的各部分;圖4的立體圖以截面形式示出了圖2所示閥的正常操作情況;圖5的立體圖以截面形式示出了閥的減壓操作情況;圖6的立體圖示出了閥本體的更多細節;圖7與圖6相似,但更詳細地示出了本體基部和減壓插塞件;圖8的立體圖以截面形式示出了組裝在固定到飲料容器的HEU中的閥。具本體實施方式參考附圖,且更具本體地參考圖2和3,它們以立體圖的形式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閥構 造,該閥包括如圖3的分解圖所示的各部分。本專利技術的閥構造包括容置于單一閥外殼或本體內的兩個可不同地操作的閥。這兩 個閥中的第一閥可操作為允許將壓力下的介質注入容器,然后將介質釋放到大氣,以便通 過該特定容器實現期望目的。介質可以是液態和氣態推進劑(propellants)兩者的任意和 所有蒸氣相。如一個示例,可將壓力下的二氧化碳氣體注入具有壓緊的活性炭的插塞件的 熱交換單元中,二氧化碳被吸附于壓緊的活性炭中。之后,可以啟動閥以便將二氧化碳釋放 到大氣中,從而冷卻熱交換單元周圍的食品或飲料。這兩個閥中的第二閥持續地接觸壓力 下的介質,例如,二氧化碳。如果介質的壓力超過預定壓力,使該閥由于過壓而運動導致不 密封,以允許散逸過壓。如圖所示,本專利技術的閥構造包括閥座40,閥座內安置有閥42。閥座40可以是如圖 所示的深拉拔座(de印draw cup),或可選地,可以是圖1中現有技術所示的標準閥座,其中 沒有考慮深拉拔,閥座向外延伸到凸緣44,如圖中附加虛線46所示。閥42被固定到閥座40的支座48。閥42包括中空閥外殼或本體50,本體被本體基部52封閉于其下端,而在其上端 包括朝內指向的凸緣54,該凸緣限定出止動部56。中空閥桿58被安置在閥外殼或本體50 的內部且包括促動桿60,該促動桿向上延伸通過閥本體50的頂部并通過支座48內的開口 62。促動桿60限定細長開口 64,促動桿60通過細長開口 64與閥桿58的中空內部部分66 連通。閥桿58包括擴大的上部區域68,該區域限定出與閥本體50上的止動部56結合的 肩部70。閥桿58的下部部分被桿基部72封閉,桿基部限定出處于其中的開口 74,該開口 提供通過本體基部內的開口 76到熱交換單元或容器的內部的連通。所屬領域技術人員可 以理解,來自熱交換單元或容器的內部的增壓介質的壓力被持續地通過開口 76和74施加 到減壓密封插塞件80的下表面78,該插塞件被安置在閥桿58的中空擴大部分68的內部。 減壓彈簧82座落于減壓密封插塞件80周圍并鄰接閥桿58的擴大部分68的上部部分84。 如圖2所示,減壓彈簧持續地向下促動減壓密封插塞件使之與減壓密封件86結合,該密封 件在閥正常操作期間阻止HEU或容器內部的增壓介質中的壓力離開容器或HEU。閥外殼或本體50的上部部分54與如典型的墊圈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5.05 US 61/331,5561.一種與容置有增壓介質的容器一起使用的閥機構,其包括 中空外殼; 第一閥,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可操作為將增壓介質注入所述容器內,和從所述容器釋放增壓介質; 第二閥,正常情況下關閉,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可操作為響應所述增壓介質的壓力達到預定水平而開啟流動路徑,以便所述介質的以排向大氣而減小過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機構,其中,所述第一閥包括中空閥桿,該中空閥桿具有促動桿和閥桿基部,促動桿限定與大氣相通的細長開口,所述增壓介質流過該開口,閥桿基部限定通過其的孔,所述第二閥被安置在所述中空閥桿內。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閥機構,其中,所述中空外殼包括限定出開口的外殼基部,該開口通過外殼基部;座落于所述外殼基部和所述閥桿之間、將所述閥桿朝關閉位置偏壓的第一彈簧。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閥機構,其中,所述第二閥包括座落于所述閥桿基部中的孔外面的密封插塞件,座落于所述密封插塞件和所述閥桿的所述中空內部的表面之間的第二彈簧,該第二彈簧將所述密封插塞件朝所述閥桿基部中的所述孔偏壓以關...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D卡爾,M西林斯,
申請(專利權)人:約瑟夫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