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零序電流無差拍控制的多變流器并聯系統的環流抑制方法,屬于變流器并聯系統的控制技術領域。它解決了多變流器并聯系統中,多個變流器給定電流不同及交流側濾波電感不同時,環流抑制動態響應慢的問題。它提出了一種虛擬模塊的概念,即在處理N個變流器并聯的系統的環流時,將其中N-1個并聯的變流器視為一個虛擬模塊,并在離散的零序電流數學模型的基礎上,引入了涉及多個變流器SVPWM中零矢量及非零矢量占空比,和交流側濾波電感的零序電流無差拍控制,具有較高的動態響應速度,不考慮直流母線電壓容量,系統零序電流將在下個采樣周期前達到給定值0。本發明專利技術適用于對多變流器并聯系統的環流抑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屬于變流器并聯系統的控制
技術介紹
三相電壓型PWM變流器因其諧波低,效率高且功率因數可調而被廣泛應用。PWM變流器作為并網逆變器應用于分布式發電系統中時,為了增加系統的容量,通常將多個變流器并聯。通過功率模塊并聯,系統的功率等級、可靠性、經濟性和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然而,模塊并聯由于存在零序環流通路,當模塊間的硬件參數和控制效果不同時,模塊間會產生環流。環流會使并網電流發生畸變,增加系統損耗,降低系統效率,故在設計系統控制器時需考慮抑制環流。目前常用的環流抑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隔離,包括變流器采用獨立的直流電源,交流側使用隔離變壓器等方法。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方便而且能夠完全消除環流,但額外增加的硬件會增加系統的體積和成本。高阻抗,使用相間電抗器來提供高相間阻抗。然而,電抗器只能在中、高頻時有效,并不能抑制低頻環流。交錯斷續空間矢量調制,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統輸出電流的THD,但會增加開關元件的開關頻率。PI控制,這種方法易于實現,在各并聯變流器的給定電流相等時控制效果較好,但并不適用于變流器給定電流不同及并網電抗不同時的情況,而且由于這種方法無法抑制本控制周期即將產生的環流,故動態響應較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多變流器并聯系統中,多個變流器給定電流不同及交流側濾波電感不同時,環流抑制動態響應慢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本專利技術所述,所述變流器為N個,N為大于3的自然數,N個變流器共交流母線且共直流母線,所述環流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使第I個變流器的零矢量修正值yi = 0,然后對第2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2進行采樣;步驟二 根據設定的采樣周期、直流母線電壓及前兩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獲得比例系數P2,根據比例系數P2對采樣獲得的第2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2與第2個變流器的給定零序電流iz2—進行比例調節,同時將第I個變流器和第2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的非零矢量占空比的差值除以12,獲得第2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再將比例系數P2與第2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作差,獲得第2個變流器的零矢量修正值J2;步驟三利用第2個變流器的零矢量修正值y2對第2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中零矢量的分配進行實時調節,實現對第I和第2個變流器間的環流抑制;步驟四將第I和第2個變流器共同作為一個虛擬的變送器,對第3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3進行采樣;步驟五根據設定的采樣周期、直流母線電壓及前三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獲得比例系數P3,根據比例系數P3對采樣獲得的第3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3與第3個變流器的給定零序電流iz3—進行比例調節,同時根據第I個變流器和第2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零矢量修正值、及前兩個變流器各自的非零矢量占空比與第3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占空比的差值,獲得第3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再將比例系數P3與第3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作差,獲得第3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3 ; 步驟六利用第3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3對第3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中零矢量的分配進行實時調節,實現對所述虛擬的變送器和第3個變流器的環流抑制;步驟七采用步驟四、步驟五及步驟六的方法,依次對順序并聯的變流器進行環流抑制;當控制第N個變流器與前N-1個變流器間的環流時,將前N-1個并聯的變流器視為一個虛擬的變流器,對第N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N進行采樣;步驟八根據設定的采樣周期、直流母線電壓及N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獲得比例系數Pn,根據比例系數Pn對采樣獲得的第N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N和第N個變流器的給定零序電流izN—μ進行比例調節,同時根據前N-1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零矢量修正值、及前N-1個變流器各自的非零矢量占空比與第N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占空比的差值,獲得第N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再將比例系數Pn與第N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作差,獲得第N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N ;步驟九利用第N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N對第N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中零矢量的分配進行實時調節,實現對由前N-1個并聯的變流器形成的虛擬的變流器和第N個變流器的環流抑制。所述第i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i為izi = iai+ibi+ici,i = 1,2,N,上式中iai為第i個變流器的a相電流,ibi為第i個變流器的b相電流,ici為第i個變流器的c相電流。所述第j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j為 [W、⑷κ· 士吉手y. (k) =--;~----—-^-—---J J \ /1-l II · vdc W ■ Στ-Στ-/=1 i /=1 i上式中j = 2,3,···, N,式中X(k)表示在kT時刻相應的X的采樣值,Li為第i個變流器交流側濾波電感值,T為控制周期,Vd。為直流母線電壓,Yi為第i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Adij為第i個變流器與第j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的非零矢量占空比的差值,Adij=-C^d2Jdlj-Cl2j, Clli為第i個變流器的第一個非零矢量的占空比,d2i為第i個變流器的第二個非零矢量的占空比,Cllj為第j個變流器的第一個非零矢量的占空比,d2j為第j個變流器的第二個非零矢量的占空比為第j個變流器交流側濾波電感值,Izj ref為第j個變流器的給定零序電流; 第j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j的表達式中權利要求1.一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變流器為N個,N為大于3的自然數,N個變流器共交流母線且共直流母線,所述環流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使第I個變流器的零矢量修正值= 0,然后對第2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2 進行采樣;步驟二 根據設定的采樣周期、直流母線電壓及前兩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獲得比例系數P2,根據比例系數P2對采樣獲得的第2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2與第2個變流器的給定零序電流iz2—μ進行比例調節,同時將第I個變流器和第2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的非零矢量占空比的差值除以12,獲得第2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再將比例系數P2與第2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作差,獲得第2個變流器的零矢量修正值 y2 ;步驟三利用第2個變流器的零矢量修正值y2對第2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中零矢量的分配進行實時調節,實現對第I和第2個變流器間的環流抑制;步驟四將第I和第2個變流器共同作為一個虛擬的變送器,對第3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3進行采樣;步驟五根據設定的采樣周期、直流母線電壓及前三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獲得比例系數P3,根據比例系數P3對采樣獲得的第3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3與第3個變流器的給定零序電流iz3—進行比例調節,同時根據第I個變流器和第2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零矢量修正值、及前兩個變流器各自的非零矢量占空比與第3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占空比的差值,獲得第3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再將比例系數P3與第3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作差,獲得第3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3 ;步驟六利用第3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3對第3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中零矢量的分配進行實時調節,實現對所述虛擬的變送器和第3個變流器的環流抑制;步驟七采用步驟四、步驟五及步驟六的方法,依次對順序并聯的變流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零序電流無差拍控制的多變流器并聯系統的環流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變流器為N個,N為大于3的自然數,N個變流器共交流母線且共直流母線,所述環流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使第1個變流器的零矢量修正值y1=0,然后對第2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2進行采樣;步驟二:根據設定的采樣周期、直流母線電壓及前兩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獲得比例系數P2,根據比例系數P2對采樣獲得的第2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2與第2個變流器的給定零序電流iz2_ref進行比例調節,同時將第1個變流器和第2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的非零矢量占空比的差值除以12,獲得第2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再將比例系數P2與第2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作差,獲得第2個變流器的零矢量修正值y2;步驟三:利用第2個變流器的零矢量修正值y2對第2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中零矢量的分配進行實時調節,實現對第1和第2個變流器間的環流抑制;步驟四:將第1和第2個變流器共同作為一個虛擬的變送器,對第3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3進行采樣;步驟五:根據設定的采樣周期、直流母線電壓及前三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獲得比例系數P3,根據比例系數P3對采樣獲得的第3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3與第3個變流器的給定零序電流iz3_ref進行比例調節,同時根據第1個變流器和第2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零矢量修正值、及前兩個變流器各自的非零矢量占空比與第3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占空比的差值,獲得第3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再將比例系數P3與第3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作差,獲得第3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3;步驟六:利用第3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3對第3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中零矢量的分配進行實時調節,實現對所述虛擬的變送器和第3個變流器的環流抑制;步驟七:采用步驟四、步驟五及步驟六的方法,依次對順序并聯的變流器進行環流抑制;當控制第N個變流器與前N?1個變流器間的環流時,將前N?1個并聯的變流器視為一個虛擬的變流器,對第N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N進行采樣;步驟八:根據設定的采樣周期、直流母線電壓及N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獲得 比例系數PN,根據比例系數PN對采樣獲得的第N個變流器的零序電流izN和第N個變流器的給定零序電流izN_ref進行比例調節,同時根據前N?1個變流器各自的交流側電感值、零矢量修正值、及前N?1個變流器各自的非零矢量占空比與第N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占空比的差值,獲得第N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再將比例系數PN與第N個變流器的非零矢量的調節量作差,獲得第N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N;步驟九:利用第N個變流器的零矢量的修正值yN對第N個變流器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中零矢量的分配進行實時調節,實現對由前N?1個并聯的變流器形成的虛擬的變流器和第N個變流器的環流抑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學廣,張文杰,陳佳明,劉勇,段大坤,馬紅兵,徐殿國,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