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一種無外殼連接器,其中呈梳狀布置并用作接觸件的多個懸臂很難被損壞。插座連接器(3)(無外殼連接器)由單個金屬板(g)形成并且用于安裝在插座側基板(2)上。插座連接器(3)包括呈梳狀布置并用作接觸件的多個懸臂以及包圍懸臂(6)的外框體(7)。外框體(7)包括:一對側板9,用于在與插座側基板(2)的連接器安裝表面(2a)平行的方向上把懸臂(6)夾在中間;以及設置在插座側基板(2)的相對側上的頂板(8),其中在頂板(8)和插座側基板(2)之間插入有懸臂(6)。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無外殼連接器。
技術介紹
作為此類技術,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 2003-142183公開了一種由接觸模塊和外殼組成的連接器。如本申請的圖28所示,接觸模塊100包括以帶狀形成的基座101和從基座101的兩側延伸出的多個接觸件102,其中基座101插入在接觸件102之間并且接觸件102呈梳齒狀布置。通過堆疊由SUS材料制成的薄片、由聚酰亞胺樹脂制成的絕緣膜和由貴金屬材料制成的電鍍膜來形成每個接觸件102。順便提一下,本專利技術人已經開發出一種無外殼連接器,所述無外殼連接器包括呈梳狀布置并用作接觸件的多個懸臂。此無外殼連接器存在如下問題懸臂未被外殼保持從而使得懸臂易于被損壞。由于在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 2003-142183中公開的連接器包括外殼,所以該連接器不存在上述問題。相應地,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 2003-142183也無法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外殼連接器,其中呈梳狀布置并用作接觸件的多個懸臂很難被損壞。依照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種無外殼連接器,所述無外殼連接器由單個金屬板形成并且用于安裝在基板上,所述無外殼連接器包括呈梳狀布置并用作接觸件的多個懸臂;和包圍所述多個懸臂的外框體。優選地,所述外框體包括一對側板,用于在與所述基板平行的方向上把所述多個懸臂夾在中間;和設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對側上的頂板,其中在所述頂板和所述基板之間插入有所述多個懸臂。優選地,所述外框體還包括第一基板被固定部分,所述第一基板被固定部分連接到所述側板并且被固定到所述基板。優選地,所述外框體還包括第二基板被固定部分,所述第二基板被固定部分連接到所述頂板并且朝著所述基板延伸以被固定到所述基板。優選地,所述頂板包括插入開口,在所述插入開口中插入對應連接器。優選地,所述頂板包括包圍所述插入開口的無縫外圍邊緣。優選地,所述外圍邊緣具有傾斜表面和彎曲表面之一。優選地,所述多個懸臂被形成為遠離所述基板延伸,并且所述頂板覆蓋每個所述懸臂的頂部,所述頂部距所述基板最遠。優選地,所述多個懸臂被形成為朝著所述基板延伸。優選地,通過在所述金屬板上形成絕緣層并且在所述絕緣層上形成期望的導電圖案來使所述多個懸臂用作接觸件。依照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方面,多個懸臂被外框體包圍,由此防止懸臂被損壞。根據以下給出的詳細描述和僅以示例性方式給出的附圖可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點以及優點,因此所述詳細描述和附圖不應被看作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限制。 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從插座連接器移除插頭連接器的狀態的透視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圖2是插座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圖3是插座連接器的局部剖面透視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圖4是沿圖2的線IV-1V所取的剖視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圖5是插頭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圖6是沿圖5的線V1-VI所取的剖視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圖7是示出插座連接器和插頭連接器嵌合在一起的狀態的剖視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圖8A到8D是示出用于制造插座連接器的方法的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圖9是插座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例子);圖10是插座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二修改例子);圖11是插座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三修改例子);圖12是示出從插座連接器移除插頭連接器的狀態的透視圖(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圖13是插座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圖14是插座連接器的局部剖面透視圖(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圖15是沿圖13的線XV-XV所取的剖視圖(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圖16是插頭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圖17是沿圖16的線XVI1-XVII所取的剖視圖(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圖18是示出插座連接器和插頭連接器嵌合在一起的狀態的剖視圖(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圖19是插座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例子);圖20是示出從插座連接器移除插頭連接器的狀態的透視圖(第三示例性實施例);圖21是插座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三示例性實施例);圖22是插座連接器的局部剖面透視圖(第三示例性實施例);圖23是沿圖21的線XXII1-XXIII所取的剖視圖(第三示例性實施例);圖24是插頭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三示例性實施例);圖25是沿圖24的線XXV-XXV所取的剖視圖(第三示例性實施例);圖26是示出插座連接器和插頭連接器嵌合在一起的狀態的剖視圖(第三示例性實施例);圖27是插座連接器的透視圖(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例子);以及圖28是根據現有技術與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 2003-142183的圖4相對應的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參照圖1到8D,將描述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在附圖中,在除了剖面區域之外的區域中的細陰影表示導電圖案的圖像。(連接器單元I)如圖1所示,連接器單元I包括用于安裝在插座側基板2 (基板;第一基板)上的插座連接器3 (無外殼連接器;第一無外殼連接器);和用于安裝在插頭側基板4 (第二基板;還參見圖6)上的插頭連接器5 (對應連接器;第二無外殼連接器)。(插座連接器3)如圖2到4所示,插座連接器3是所謂的無外殼型連接器,其沒有由絕緣材料制成的外殼。插座連接器3包括呈梳狀布置并用作接觸件的多個懸臂6 ;和包圍多個懸臂6的外框體7。如圖3所示,沿著與插座側基板2的連接器安裝表面2a平行的方向將多個懸臂6布置成兩行?,F在參照圖3,定義術語“間距方向(pitch direction)”、“間距垂直方向(pitchorthogonal direction) ”和“高度方向”。術語“間距方向”指的是在與插座側基板2的連接器安裝表面2a平行的方向上包括的方向,并且在間距方向上布置有多個懸臂6。在“間距方向”中,接近插座連接器3的中心的方向被定義為“間距中心方向”并且遠離插座連接器3的中心的方向被定義為“間距反中心方向”。術語“間距垂直方向”指的是在與插座側基板2的連接器安裝表面2a平行的方向上包括的方向,并且間距垂直方向垂直于間距方向。在“間距垂直方向”中,接近插座連接器3的中心的方向被定義為“間距垂直中心方向”并且遠離插座連接器3的中心的方向被定義為“間距垂直反中心方向”。術語“高度方向”指的是與插座側基板2的連接器安裝表面2a垂直的方向。在“高度方向”中,接近插座側基板2的連接器安裝表面2a的方向被定義為“基板接近方向”并且遠離插座側基板2的連接器安裝表面2a的方向被定義為“基板分離方向”。(外框體7)如圖2到4所示,外框體7包括頂板8和一對側板9。(外框體7:頂板8)如圖3所示,頂板8被設置在插座側基板2的相對側上,并且在頂板8和插座側基板2之間插入有多個懸臂6,并且頂板8基本上與插座側基板2平行。頂板8包括插入開口單元10,在插入開口單元10中插入插頭連接器5。插入開口單元10由一對插入開口 11形成。即,頂板8包括一對插入開口 11。換句話說,頂板8被形成為包圍插入開口 11。一對插入開口 11在間距垂直方向上布置。每個插入開口 11被形成為在間距方向上延長。頂板8包括包圍插入開口 11的無縫外圍邊緣12。在外圍邊緣12形成第一彎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外殼連接器,所述無外殼連接器由單個金屬板形成并且用于安裝在基板上,所述無外殼連接器包括:呈梳狀布置并用作接觸件的多個懸臂;和包圍所述多個懸臂的外框體。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橋拓也,示野竜三,古本哲也,橋口徹,
申請(專利權)人: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