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包括支架、絲杠和機械手,所述支架上部設有面板,面板與支架固定連接,面板上設有彈琴區域、下棋區域、書畫區域和觸摸屏,支架內部設有控制電路,控制電路與觸摸屏電性連接;所述絲杠包括第一絲杠、第二絲杠和第三絲杠,第一絲杠和第二絲杠分別與支架頂部固定連接,第一絲杠與第二絲杠平行,第三絲杠一端與第一絲杠活動式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絲杠活動式連接;所述機械手與第三絲杠活動式連接。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生動形象的將自動化知識展示出來,提高教學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手產品設計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
技術介紹
機械手是一種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動作功能的自動化機械,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運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動操作裝置。機械手是最早出現的工業機器人,也是最早出現的現代機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勞動以實現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能在有害環境下操作以保護人身安全,因而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冶金、電子、輕工和原子能等部門。在自動化教學中,機械手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之一。現在的教學設備一般只展示機械手的運動,簡單枯燥,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能夠自動彈琴、下棋和寫字畫畫,生動形象的將自動化知識展示出來,提高教學效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包括支架、絲杠和機械手,所述支架上部設有面板,面板與支架固定連接,面板上設有彈琴區域、下棋區域、書畫區域和觸摸屏,支架內部設有控制電路,控制電路與觸摸屏電性連接;所述絲杠包括第一絲杠、第二絲杠和第三絲杠,第一絲杠和第二絲杠分別與支架頂部固定連接,第一絲杠與第二絲杠平行,第三絲杠一端與第一絲杠活動式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絲杠活動式連接;所述機械手與第三絲杠活動式連接。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三絲杠與第二絲杠垂直,所述第一絲杠、第二絲杠和第三絲杠所在的平面與面板平行。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絲杠、第二絲杠和第三絲杠兩端均設有限位開關,所述限位開關與控制電路電性連接。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彈琴區域、下棋區域和書畫區域的邊緣都均勻分布有限位傳感器,所述限位傳感器為光電傳感器或電磁傳感器,所述限位傳感器與控制電路電性連接。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絲杠一端固定有第一電動驅動模塊,第三絲杠上靠近第二絲杠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電動驅動模塊,第三絲杠上還設有第三電動驅動模塊,第三電動驅動模塊與第三絲杠活動式連接。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電動驅動模塊與機械手固定連接。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電動驅動模塊包括伺服電機、電缸和拖鏈,所述絲杠內部設有凹槽,拖鏈一端與凹槽內壁固定連接,另一端與伺服電機連接,伺服電機與電缸連接。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拖鏈內部設有導線,伺服電機通過導線與控制電路電性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機械手能夠分別在面板的彈琴區域、下棋區域和書畫區域運動實現彈琴、下棋和寫字畫畫功能,將自動化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提高教學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支架;101、面板;102、觸摸屏;2、機械手;3、第一絲杠;301、第一電動驅動模塊;4、第二絲杠;5、第三絲杠;501、第二電動驅動模塊;502、第三電動驅動模塊。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包括 一種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包括支架1、絲杠和機械手2,所述支架I上部設有面板101,面板101與支架I固定連接,面板101上設有彈琴區域、下棋區域、書畫區域和觸摸屏102,彈琴區域、下棋區域和書畫區域可以根據美觀或大小等需求設定,彈琴區域設有鋼琴,下棋區域設有中國象棋,書畫區域設有畫紙。支架I內部設有控制電路,控制電路與觸摸屏102電性連接;所述絲杠包括第一絲杠3、第二絲杠4和第三絲杠5,第一絲杠3和第二絲杠4分別與支架I頂部固定連接,第一絲杠3與第二絲杠4平行,第三絲杠5 —端與第一絲杠3活動式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絲杠4活動式連接,第三絲杠5與第二絲杠4垂直,,第一絲杠3、第二絲杠4和第三絲杠5所在的平面與面板101平行。所述機械手2與第三絲杠5活動式連接。觸摸屏102上設有自動模式和手動模式,在自動模式下,所述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會依次自動循環彈琴、下棋和寫字畫畫;在手動模式下,可以人工選擇自動循環彈琴、自動循環下棋或自動循環寫字畫畫。所述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的整個運動都是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進行的。其中,所述第一絲杠3、第二絲杠4和第三絲杠5兩端均設有限位開關,所述彈琴區域、下棋區域和書畫區域的邊緣都均勻分布有限位傳感器,所述限位傳感器為光電傳感器或電磁傳感器。所述限位開關和限位傳感器分別與控制電路電性連接,限位開關和限位傳感器對機械手2進行定位并將定位信號發送至控制電路。第三絲杠5能夠沿著第一絲杠3和第二絲杠4滑動,機械手2能沿著第三絲杠5滑動,當第三絲杠5到達第一絲杠3或第二絲杠4的邊緣和當機械手2到達第三絲杠5的邊緣時都會觸發限位開關,限位開關將信號傳送至控制電路,控制電路控制第三絲杠5或機械手2調整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當機械手2在彈琴區域、下棋區域和書畫區域其中一個區域工作時,若機械手的運動范圍到達該區域的邊緣,限位傳感器會將定位信號傳送至控制電路,控制電路控制機械手2調整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述第一絲杠3 —端固定有第一電動驅動模塊301,第三絲杠5上靠近第二絲杠4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電動驅動模塊501,第三絲杠5上還設有第三電動驅動模塊502,第三電動驅動模塊502與第三絲杠5活動式連接,第三電動驅動模塊502與機械手2固定連接。所述電動驅動模塊包括伺服電機、電缸和拖鏈,所述絲杠內部設有凹槽,拖鏈一端與凹槽內壁固定連接,另一端與伺服電機連接,伺服電機與電缸連接。所述拖鏈內部設有導線,伺服電機通過導線與控制電路電性連接。伺服電機在控制電路的作用下工作并通過電缸將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第一絲杠3上的電缸驅動第三絲杠5沿著第一絲杠3運動,第三絲杠5上靠近第二絲杠4 一端的電缸驅動第三電動驅動模塊502和機械手2沿著第三絲杠運動5,第三電動驅動模塊502中的電缸驅動機械手2沿著垂直于面板101的方向運動。另外,所述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還設有一個急停開關,當機械手2運動發生故障時,人們可以按下急停開關使機械手2停止運動,防止機械手2因運動錯誤造成損傷。本專利技術能夠分別在面板101的彈琴區域、下棋區域和書畫區域運動實現彈琴、下棋和寫字畫畫功能,將自動化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提高教學效率。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專利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I)、絲杠和機械手(2),所述支架上部設有面板(101),面板與支架固定連接,面板上設有彈琴區域、下棋區域、書畫區域和觸摸屏(102),支架內部設有控制電路,控制電路與觸摸屏電性連接;所述絲杠包括第一絲杠(3)、第二絲杠(4)和第三絲杠(5),第一絲杠和第二絲杠分別與支架頂部固定連接,第一絲杠與第二絲杠平行,第三絲杠一端與第一絲杠活動式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絲杠活動式連接;所述機械手與第三絲杠活動式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絲杠與第二絲杠垂直,所述第一絲杠、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琴棋書畫機械手教學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絲杠和機械手(2),所述支架上部設有面板(101),面板與支架固定連接,面板上設有彈琴區域、下棋區域、書畫區域和觸摸屏(102),支架內部設有控制電路,控制電路與觸摸屏電性連接;所述絲杠包括第一絲杠(3)、第二絲杠(4)和第三絲杠(5),第一絲杠和第二絲杠分別與支架頂部固定連接,第一絲杠與第二絲杠平行,第三絲杠一端與第一絲杠活動式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絲杠活動式連接;所述機械手與第三絲杠活動式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玲黎,丁慎平,湯朝迎,沈侃,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