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人眼到屏幕視距的監控方法,預設人臉圖像中兩眼距離的安全閾值,按預設的采樣周期進行圖像采樣,確定人臉圖像中兩眼實際距離值;并在采集過程中確定M幅圖像,計算所述M個兩眼實際距離值的平均值,如果該平均值大于所述安全閾值,則提示用戶調整人眼到屏幕的視距;否則,繼續返回采樣。應用本發明專利技術方案,可以實時監控用戶的視距,提示用戶保持合適的距離,保護用戶健康,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
技術介紹
目前,電子產品越來越多,比如計算機、筆記本電腦、移動終端、電子書等等。在使用這些電子產品的過程中,用戶往往會長時間閱讀屏幕中的內容,造成人眼的疲倦。為了減少人眼的不舒適的感受,用戶會不自覺地靠近屏幕,從而減輕人眼負擔,達到輕松閱讀的目的。但醫學專家建議人眼到屏幕的視距應該保持在某個范圍之外,否則不利于對視力的保護。實際情況中,用戶通常是主動意識到視距的變化后,才適當拉開視距。比如用戶利用手機閱讀某電子文檔,一段時間后,人眼會感覺到疲倦,其視距也會不自覺地縮短。當用戶意識到自己距離屏幕太近,會主動拉開距離,以此保護眼睛。因此,現有技術這種方法需要用戶主動意識到視距的變化,設備本身不能為用戶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務,用戶體驗很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可以實時監控用戶到屏幕的視距,并主動提示用戶調整到合適的視距,以保護用戶視力,為用戶提供智能化、人性化服務。針對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人眼到屏幕的視距的監控方法,預先設置人臉圖像中兩眼距離的安全閾值,所述安全閾值是根據攝像頭采集人臉圖像時人眼到屏幕的視距確定的;該方法還包括A、按預設的采樣周期對用戶的面部進行圖像采樣,根據圖像分析法確定人臉圖像中兩眼實際距離值;并在采集過程中確定M幅圖像,其M個兩眼實際距離值的變化幅度不超過預設的差異閾值;所述M為大于I的正整數;B、計算所述M個兩眼實際距離值的平均值,如果該平均值大于所述安全閾值,則提示用戶調整人眼到屏幕的視距;否則,返回步驟A。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人眼到屏幕的視距的監控方法,通過人臉采集和圖像分析技術確定圖像中人眼之間的實際距離,該距離對應了用戶到屏幕的視距。將采集確定出的人眼實際距離與預設的安全閾值比較,并根據比較結果確定是否應該提示用戶調整視距,從而達到保護用戶視力,為其提供智能化、人性化服務的目的。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方法流程圖。圖2 圖3是應用本專利技術方案的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預先確定人臉圖像中兩眼距離的安全閾值,在用戶閱讀屏幕時,用攝像頭實時監控用戶,并采集下用戶的人臉圖像。而后,將采集到的人臉圖像中兩眼的實際距離與設置的安全閾值比較,根據比較結果確定用戶是否距離屏幕太近,如果太近則提醒用戶調整視距。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現人眼到屏幕的視距的監控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包括步驟101 :預先設置人臉圖像中兩眼距離的安全閾值,所述安全閾值是根據攝像頭采集人臉圖像時人眼到屏幕的視距確定的。步驟102 :按預設的采樣周期對用戶的面部進行圖像采樣,根據圖像分析法確定人臉圖像中兩眼實際距離值;在采集過程中確定M幅圖像,其M個兩眼實際距離值的變化幅度不超過預設的差異閾值;所述M為大于I的正整數。步驟103 :計算M個兩眼實際距離值的平均值。步驟104 :如果步驟103計算出的平均值大于安全閾值,則執行步驟105 ;否則,返回步驟102。步驟105 :提示用戶調整人眼到屏幕的視距。實際應用中,根據不同類型的屏幕,人眼到屏幕的視距通常有一個安全視距。比如用戶閱讀手機,專家就建議安全視距應該保持在35厘米以上。如果小于35厘米,將不利于用戶眼睛的保護。當然,其他類型的屏幕可能有不同的安全視距,其值由應用本方案的用戶自行確定,此處不再贅述。不管是哪種設備的屏幕,當攝像頭拍攝下用戶的面部圖像,用戶到屏幕的視距與人臉圖像中兩眼距離值存在一種對應關系,那么,安全視距下拍攝的人臉圖像中兩眼的距離就可以作為安全閾值。當用戶太靠近屏幕,小于安全視距,拍攝下的人臉圖像中兩眼距離就應該大于安全閾值,反之,拍攝下的人臉圖像中兩眼距離就應該小于安全閾值。因此,本專利技術方案可以利用此原理實時監控用戶視距,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為了更好地說明本專利技術方案,下面用一個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中,假設用戶要閱讀手機的屏幕,其安全視距設為35厘米。用戶預先啟動手機攝像頭功能并在安全視距位置處拍攝人臉圖像,即在首次監控用戶人眼到屏幕的視距時,利用攝像頭對用戶采集人臉圖像,該用戶的眼到屏幕的視距是滿足要求的安全視距。之后,根據圖像分析法確定人臉圖像中兩眼距離值,并將其作為安全閾值。本實施例假設安全閾值為120個像素點。為描述方便,下面實施例將直接用像素點的個數表示圖像中兩眼的距離。另外,實際應用中,攝像頭在采集人臉圖像時,采集到的數據可能會發生波動,那么,從人臉圖像分析出的兩眼之間的距離值是一個不正常的波動數據。為了過濾出這些波動數據,利用正常的數據計算兩眼實際距離,本實施例專門設置了一個正常數據緩沖區,用于存儲M個正常的數據,同時設置了一個異常數據緩沖區,用于保存一個待檢驗的波動數據。圖2是本實施例監控人眼到屏幕的視距的方法流程圖。如圖2所示,該方法包括步驟201、到達預設的采樣周期時,對用戶的面部進行圖像采樣。這里的采樣周期是攝像頭對用戶面部拍攝照片的間隔時間,如10秒,具體時間可以由用戶自行確定。步驟202、根據圖像分析法確定當前采樣到的人臉圖像中兩眼實際距離值,并作為當前數據。圖像分析法是現有方法,本實施例可以采用區域特征分析等方法從圖像中分析出人臉,再從人臉中確定眼睛部位,最后計算出兩眼之間的像素值個數,將該像素值個數作為兩眼之間的實際距離值。步驟203、判斷正常數據緩沖區是否保存有歷史數據,所述歷史數據為此前已采樣的人臉圖像中的兩眼實際距離值,如果沒有,則執行步驟204;否則,執行步驟205。步驟204、將當前數據保存到正常數據緩沖區中,并返回步驟201。步驟205、將當前數據與所有歷史數據的平均值進行比較,如果其差值的絕對值超過預設的差異閾值,則執行步驟206 ;否則,執行步驟207。 這里,如果計算出的當前數據與歷史數據的差距較大,或者說變化幅度超過預設的差異閾值,說明當前數據可能是一個波動數據,可暫時將其保存在異常數據緩沖區中。當利用以下的步驟206、208、209、210等確認是波動數據后,再將其過濾掉。步驟206、如果異常數據緩沖區中沒有數據,則執行步驟208 ;否則,執行步驟209。步驟207、在正常數據緩沖區已滿時,丟棄最老數據,再將當前數據保存在正常數據緩沖區中,之后執行步驟212;或者在正常數據緩沖區未滿時,直接將所述當前數據保存在正常數據緩沖區中,之后執行步驟212。這里,正常數據緩沖區只能保存M個數據,所以每次僅留下最新的M個數據,丟棄老的數據,從而節約存儲資源。步驟208、直接將當前數據保存在異常數據緩沖區中,再執行步驟201。步驟209、將當前數據和異常數據緩沖區中的數據比較,如果其差值的絕對值超過差異閾值,則執行步驟210 ;否則,執行步驟211。本步驟是確定數據是否是波動數據的關鍵步驟,即將上次采集確定的數據與當前數據比較,如果差異較大或者說變化幅度太大,則認為上次數據是波動數據,有可能是圖像采集時發生了異常情況從而產生了差錯,不能直接作為計算的數據。如果差異不大,則認為當前數據和上次采集確定的數據都是正常數據,是用戶自身到屏幕的視距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需要后續判斷這種變化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比如距離屏幕太近,就需要提醒用戶。步驟210、丟棄異常數據緩沖區中的數據,并且更新正常數據緩沖區,S卩在正常數據緩沖區已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人眼到屏幕視距的監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預先設置人臉圖像中兩眼距離的安全閾值,所述安全閾值是根據攝像頭采集人臉圖像時人眼到屏幕的視距確定的;該方法還包括:A、按預設的采樣周期對用戶的面部進行圖像采樣,根據圖像分析法確定人臉圖像中兩眼實際距離值;并在采集過程中確定M幅圖像,其M個兩眼實際距離值的變化幅度不超過預設的差異閾值;所述M為大于1的正整數;B、計算所述M個兩眼實際距離值的平均值,如果該平均值大于所述安全閾值,則提示用戶調整人眼到屏幕的視距;否則,返回步驟A。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睿,葛璐,王成軍,
申請(專利權)人:三星電子中國研發中心,三星電子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