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方法和系統,該方法包括:確定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集合、確定目標系統可能的使用場景、采用仿真模型得到該使用場景下的效能指標值、分析該使用場景下的需求指標是否滿足相應的任務要求、以及綜合所有使用場景的對比分析情況,得到需求指標有效性的驗證結論的步驟,該系統包括需求指標確定模塊、使用場景確定模塊、仿真實驗模塊、對比分析模塊和綜合驗證模塊,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通過對比目標系統的效能仿真結果與任務要求進行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的有效性驗證,有助于提高需求指標論證結果的可信度與說服力,降低決策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方法與系統,尤其涉及一種通過對比系統效能仿真結果與預期結果來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方法與系統。
技術介紹
系統需求指標分析的結果是形成一系列針對目標系統(這里的“目標系統”是指具有一定使用指標的機械、機電、電學、通信、計算機等裝置或系統,例如運輸車輛所構成的目標系統)的指標要求,用以指導、約束目標系統的研制。但根據這些指標要求(這里的“指標要求”例如可以是性能指標等各種參數,例如運輸車輛所具有的最大速度、一次最大距離和平均正常工作時間等構成的指標要求)構建的系統最終能否滿足任務要求(例如是否滿足該系統相應使用場景下的任務要求),不可能等到實際使用時來驗證,這種驗證應當提前在需求論證階段(也即對各種需求指標是否有效進行論證的階段)對這種滿足程度進行分析,這就是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過程,也稱為“需求有效性驗證”(其是否有效的結論也可以稱為“需求指標論證結果”)。目前在針對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驗證方面,主流的工作一般集中在“需求一致性驗證”與“需求正確性檢驗”方面。其中“需求一致性驗證”的目標是通過專家評審或建模分析形成一套描述無歧義、指標不沖突的需求指標要求,保證需求的一致性。而“需求正確性檢驗”的目標是通過符號推理或工作流仿真進行目標系統的行為校驗,保證需求的正確性。在“需求有效性驗證”方面還缺乏相關的深入研究。由此可見,有必要設計一種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方法與系統,具體地說,有必要設計一種通過對比系統效能仿真結果與預期結果來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方法與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方法。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系統。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I,確定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集合,記為{R1; R2, . . . R1J ,其中η為所述需求指標集合中需求指標的個數;步驟2,確定目標系統可能的使用場景,并針對其中任一使用場景設定其相應的任務要求,其中所述使用場景記為(Scene1, Scene2, ... Scene1J ,所述任一使用場景記為 SceneA e (Scene1, Scene2, . . . ScenepI ,所述任務要求記為, ,…Λ,/ .)/:’:;},其中 ρ 為所述使用場景的個數,Q為所述任務要求的個數;步驟3,采用仿真模型在該使用場景SceneA e (Scene1, Scene2, ... Scene1J下, 以需求指標集(R1, R2, · · · RnI為輸入,通過仿真計算得到該使用場景下的效能指標值,記為;Sim — M()li\,Shn — MOli]Sim — MOKql};步驟4,通過對比所述任務要求[MOE1a,MOE2iMOEl}與所述效能指標值 {Sim_MOE1a,Sim_MOE2i,...Sim_MOEqi},分析該使用場景SceneA下的需求指標是否滿足相應的任務要求;步驟5,巡邏所有使用場景{Scenei,Scene2,. . . Scenep},綜合所有使用場景的對比分析情況,得到需求指標有效性的驗證結論。進一步地,所述目標系統是運輸車輛,所述需求指標集合包括Vmax、Lmax和T的需求指標,其中Vmax表示最大速度,Lfflax表示一次最大距離,T表示平均正常工作時間。進一步地,所述步驟4中如果各項所述效能指標值 _ MOIVa , Sm, _ MO/· ] ... Sim _ }都分別滿足各項對應的所述任務要求[MOE1a,MOE1i7...MOED,則分析認為該使用場景SceneA下的需求指標滿足相應的任務要求。進一步地,所述步驟5中如果所有使用場景下的對比分析結果都是肯定,則認為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是有效的;如果存在否定結果則認為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是無效的。進一步地,所述步驟5中如果所有使用場景下的對比分析結果有一半以上為肯定,則認為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是有效的;否則,認為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是無效的。 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系統,所述系統包括需求指標確定模塊,用于確定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集合,記為{R1; R2,... RJ, 其中η為所述需求指標集合中需求指標的個數;使用場景確定模塊,確定目標系統可能的使用場景,并針對其中任一使用場景設定其相應的任務要求,其中所述使用場景記為(Scene1, Scene2, . . . ScenepI, 所述任一使用場景記為SceneA e (Scene1, Scene2, . . . ScenepI,所述任務要求記為,其中ρ為所述使用場景的個數,q為所述任務要求的個數;仿真實驗模塊,用于采用仿真模型在該使用場景SceneA e (Scene1, Scene2,. . . ScenepI下,以需求指標集(R^R2,. . . Rj為輸入,通過仿真計算得到該使用場景下的效能指標值,記為 A/m _ Μ()1 \, Sim _ MOli1,,…Sim _ MOE:\};對比分析模塊,用于通過對比所述任務要求與所述效能指標值私,紀,,分析該使用場景SceneAT的需求指標是否滿足相應的任務要求;綜合驗證模塊,用于巡邏所有使用場景(Scene1, Scene2, . . . ScenepI ,綜合所有使用場景的對比分析情況,得到需求指標有效性的驗證結論。進一步地,所述目標系統是運輸車輛,所述需求指標集合包括Vmax、Lmax和T的需求指標,其中Vmax表示最大速度,Lfflax表示一次最大距離,T表示平均正常工作時間。進一步地,所述對比分析模塊中如果各項所述效能指標值 {Sim _ , Sim _ MOE]Sim _ MOEql)都分別滿足各項對應的所述任務要求 [MOE1aMOE2a,...MOEtli),則分析認為該使用場景SceneA下的需求指標滿足相應的任務要求。進一步地,所述綜合驗證模塊中如果所有使用場景下的對比分析結果都是肯定, 則認為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是有效的;如果存在否定結果則認為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是無效的。進一步地,所述綜合驗證模塊中如果所有使用場景下的對比分析結果有一半以上為肯定,則認為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是有效的;否則,認為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是無效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專利技術能夠通過對比目標系統的效能仿真結果與任務要求進行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的有效性驗證,有助于提高需求指標論證結果的可信度與說服力,降低決策風險。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方法流程示意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系統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的驗證運輸車輛需求指標有效性的方法流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4的驗證運輸車輛需求指標有效性的系統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驗證目標系統需求指標有效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確定所述目標系統的需求指標集合,記為{R1,R2,...Rn},其中n為所述需求指標集合中需求指標的個數;步驟2,確定目標系統可能的使用場景,并針對其中任一使用場景設定其相應的任務要求,其中所述使用場景記為{Scene1,Scene2,...Scenep},所述任一使用場景記為SceneA∈{Scene1,Scene2,...Scenep},所述任務要求記為其中p為所述使用場景的個數,q為所述任務要求的個數;步驟3,采用仿真模型在該使用場景SceneA∈{Scene1,Scene2,...Scenep}下,以需求指標集{R1,R2,...Rn}為輸入,通過仿真計算得到該使用場景下的效能指標值,記為{Sim_MOEA1,Sim_MOEA2,...Sim_MOEAq};步驟4,通過對比所述任務要求與所述效能指標值分析該使用場景SceneA下的需求指標是否滿足相應的任務要求;步驟5,巡邏所有使用場景{Scene1,Scene2,...Scenep},綜合所有使用場景的對比分析情況,得到需求指標有效性的驗證結論。FDA00002373253900011.jpg,FDA00002373253900013.jpg,FDA00002373253900014.jpg...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鈺,吳克軍,
申請(專利權)人:王鈺,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