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邊框觸摸屏,包括在觸摸屏有效檢測區內斜向地交錯布置的發射電極線和接收電極線,所述發射電極線和所述接收電極線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的上下邊緣走線引出。一種觸摸屏終端設備,包括所述的無邊框觸摸屏。所述無邊框觸摸屏結構簡單,兼容性好,且產品性能和用戶體驗上能夠媲美傳統的有邊框觸摸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觸摸屏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無邊框觸摸屏及具有該無邊框觸摸屏的觸摸屏終端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智能手機憑借其強大的功能優勢占領了手機市場的絕大份額。觸摸屏作為智能手機必不可少的人機交互工具,性能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實際體驗。圖1為傳統觸摸屏的設計結構,IXD AA區100對應著觸摸屏的有效檢測區,在此區域內,觸摸屏通過縱向的發射電極Tx發射信號,通過橫向的接收電極Rx接收信號,實現對觸摸物體位置的檢測。通常發射和接收通道是將ITO (銦錫氧化物)蝕刻成條狀來實現,這些條狀ITO被稱作感應圖案(sensor pattern)。這些圖案是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布置的,其中的每個通道都要通過金屬(銀漿或Mo-AL-Mo)走線連接至FPC (柔性線路板)上的驅動1C,這些走線由于工藝限制,具有一定的線寬和線距(如線寬20um,線距30um)。由IXDAA區的圖案和金屬走線共同占據的區域,稱作感應區200。在IXD AA區100邊緣與感應區200邊緣之間的走線區域通常用黑色油墨覆蓋,即通常所說的觸摸屏邊框300。按照傳統觸摸屏的結構,由于走線區域的存在,必須要求觸摸屏邊框的存在。然而,隨著消費者對智能手機外觀及使用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觸摸屏邊框希望做的越來越窄,甚至是無邊框,以使產品具有更強大的表現力。韓國IC廠家提出了自容檢測原理實現觸摸屏無邊框,這種方案是將觸摸屏感應區分為很多個方塊,每個方塊通過ITO蝕刻走線引出至驅動1C,這些走線分布在感應區方塊之間的間隙,不占據邊緣的空間,藉此實現無邊框。由于工藝和驅動IC的能力有限,這種方案所生產的觸摸屏性能和體驗效果距離消費者期望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美系和臺系IC廠家則提出了通過單層多點觸控技術實現無邊框。采用單層多點觸控技術,觸摸屏感應層只有一層,且不用架橋,Tx和Rx通道均做在感應層的同一面,通道交界處通過ITO蝕刻走線走至FPC,在FPC上通過銅走線搭接。這種方案省去了傳統結構兩層感應層中的一層,但性能相對較差。目前,無邊框觸摸屏在性能方面無法達到傳統有邊框觸摸屏的水平,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體驗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兼容性好,且產品性能和用戶體驗上能夠媲美傳統有邊框觸摸屏的無邊框觸摸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無邊框觸摸屏,包括在觸摸屏有效檢測區內斜向地交錯布置的發射電極線和接收電極線,所述發射電極線和所述接收電極線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的上下邊緣走線引出。本專利技術可進一步采用以下一些技術方案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上方引出的引出線連接上方FPC,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下方引出的引出線連接下方FPC,所述下方FPC通過中間FPC與所述上方FPC相連。所述中間FPC為沿上下方向的長條形結構。FPC的元件區位于所述上方FPC,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下方引出的引出線通過所述中間FPC走線至所述FPC元件區。所述中間FPC的上下表面鋪設銅層,走線位于上下銅層之間。所述發射電極線和所述接收電極線相互垂直或接近于垂直。在與FPC相連的接線區,所述發射電極線的引出線和所述接收電極線的引出線之間以地線隔開。一種觸摸屏終端設備,包括所述的無邊框觸摸屏。所述觸摸屏終端設備為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電紙書或個人數字助理裝置。本專利技術有益的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巧妙地將傳統觸摸屏原來縱向和橫向交錯布置的發射電極線和接收電極線改為斜向交錯布置,將原來從觸摸屏有效檢測區左右兩邊引出線改為從觸摸屏有效檢測區上下兩邊引出線,這樣就不需要在觸摸屏有效檢測區左右兩側占用一定的空間來走線,所以感應區的邊緣便可與有效檢測區的邊緣相重合,省去了傳統觸摸屏結構中的觸摸屏邊框,從而實現了觸摸屏左右兩邊無邊框。其顯著的優點列舉如下1、通過實現觸摸屏無邊框,極大地提升了產品外觀表現力;2、實現無邊框的方式簡單,維持與傳統觸摸屏接近的成本,且生產良率高;3、兼容性強,可使用傳統觸摸屏的驅動IC;4、檢測原理與傳統觸摸屏相同,可保證性能與現有傳統觸摸屏性能相當,有效滿足用戶體驗的要求。附圖說明圖1為傳統觸摸屏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專利技術無邊框觸摸屏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閱圖1,在一些實施例里,無邊框觸摸屏包括在觸摸屏有效檢測區100內斜向地交錯布置的發射電極線Tx和接收電極線Rx,所述發射電極線和所述接收電極線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100的上下邊緣走線引出。 由于布置為斜向,每個發射電極線Tx和接收電極線Rx可以在觸摸屏有效檢測區100的上方或下方用金屬走線引出。上方的引出線可直接通過接線區(bonding area) 400接合至上方FPC,即,將引出線與FPC上的走線壓合連接。下方的引出線可以先接合至下方FPC,再通過中間FPC在連接至上方FPC (若元件區設于上方FPC),所有通道走線均連接至上方FPC的元件區500,元件區內可包括觸摸屏驅動1C、電容等。中間FPC可以為沿上下方向的長條形結構。中間FPC既可以是獨立的FPC結構,也可以是與上方FPC和下方FPC形成為一體的。優選的,中間FPC上下表面鋪銅,將走線放在中間層,以保持內層走線不受外界干擾。優選地,接收電極線Rx和發射電極線Tx相互垂直,或接近垂直,以避免兩通道互相干擾。優選地,在接線區,接收電極線Rx和發射電極線Tx的引出線之間以地線隔開,避免兩通道互相干擾。檢測區材料優選采用方阻低的ITO或其他材料,以保證較低的通道阻抗,從而保證觸摸屏靈敏度等性能。在一些實施例里,觸摸屏終端設備可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的無邊框觸摸屏。所述觸摸屏終端設備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電紙書或個人數字助理目.-rf* ο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專利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無邊框觸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觸摸屏有效檢測區內斜向地交錯布置的發射電極線和接收電極線,所述發射電極線和所述接收電極線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的上下邊緣走線引出。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邊框觸摸屏,其特征在于,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上方引出的引出線連接上方FPC,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下方引出的引出線連接下方FPC,所述下方FPC通過中間FPC與所述上方FPC相連。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邊框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FPC為沿上下方向的長條形結構。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邊框觸摸屏,其特征在于,FPC的元件區位于所述上方FPC,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下方引出的引出線通過所述中間FPC走線至所述FPC元件區。5.如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無邊框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FPC的上下表面鋪設銅層,走線位于上下銅層之間。6.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無邊框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射電極線和所述接收電極線相互垂直或接近于垂直。7.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無邊框觸摸屏,其特征在于,在與FPC相連的接線區,所述發射電極線的引出線和所述接收電極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邊框觸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觸摸屏有效檢測區內斜向地交錯布置的發射電極線和接收電極線,所述發射電極線和所述接收電極線從所述觸摸屏有效檢測區的上下邊緣走線引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延偉,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