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體顯示器,包括顯示面板、視差屏障以及控制模塊。顯示面板具有顯示面,且顯示面板包括交錯排列的多個第一子畫素單元與多個第二子畫素單元。視差屏障是配置于顯示面的一側(cè),并且包括依序排列的多個屏障單元。各屏障單元包括第1至N個依序排列的透光度可調(diào)的光柵,其中N為大于1的奇數(shù)。控制模塊是電性連接至顯示面板與視差屏障,用以控制第一子畫素單元與第二子畫素單元所顯示的顯示畫面以及視差屏障。本發(fā)明專利技術(shù)另揭露一種適用于此立體顯示器的立體顯示器的顯示方法。
【技術(shù)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shù)是有關(guān)于一種立體顯示器,且特別是有關(guān)于一種裸眼式。
技術(shù)介紹
·立體(three-dimensional, 3D)顯不技術(shù)依照使用分類可分為眼鏡式(stereoscopic)與裸眼式(auto-stereoscopic)。由于觀看者在觀看裸眼式立體顯示器時,不需佩帶眼鏡或頭盔就能看到逼真的立體影像,因此裸眼式立體顯示器較眼鏡式立體顯示器符合人類對自然視覺的需求。目前常見的裸眼式立體顯示器是將顯示左眼影像的畫素顯示右眼影像的畫素依序或交錯排列,并且在顯示面板與觀看者間設置具有光柵的視差屏障(parallaxbarrier),藉以利用視差屏障的平行光柵的遮蔽效果,使觀看者的左右眼分別看到左眼影像與右眼影像,進而于腦中呈現(xiàn)立體影像。然而,在裸眼式立體顯示器中,往往容易因為根據(jù)觀看者與視差屏障兩者位置之間的關(guān)系,發(fā)生觀看者的左/右眼所看到的右眼/左眼影像的亮度過高,而在腦中呈現(xiàn)出具有雙影的立體影像,也就是所謂的串擾(cross-talk)現(xiàn)象,因此在裸眼式立體顯示器中,有所謂的觀視角度或稱為較佳觀視角度,通常一立體顯示器的(較佳)觀視角度指通過視差屏障的遮蔽效果,能夠提供給觀看者的左右眼分別看到左眼影像與右眼影像,而且串擾最小的觀察角度或觀察位置。為解決串擾的問題,現(xiàn)有的做法是增加視差屏障的遮光面積,使其左/右眼區(qū)域內(nèi)所看到的右眼/左眼影像的漏光降低,以增加觀看者的左/右眼分別的可視角度。但增加視差屏障的遮光面積將會導致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影像亮度下降,因此現(xiàn)有提出的另一種做法是使用具有多個光柵的視差屏障,以通過各光柵的透光與否來調(diào)整觀看者的左/右眼分別的觀視角度,以使其視角集中于預定對應的左眼/右眼影像。但此種做法在制程上較為繁雜,成本也隨的增加。因此,如何在不影響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影像亮度以及立體顯示器的制造成本的前提下降低各觀視角度的串擾率,實為是本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重點之一。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shù)提供一種立體顯示器,包括顯示面板、視差屏障以及控制模塊。顯示面板具有顯示面,且顯示面板包括多個第一子畫素單元與多個第二子畫素單元,且所述第一子畫素單元是與第二子畫素單元交錯排列。視差屏障是配置于顯示面的一側(cè),且視差屏障包括依序排列的多個屏障單元,各屏障單元包括第I至N個依序排列的透光度可調(diào)的光柵,其中N為大于I的奇數(shù)。控制模塊是電性連接至顯示面板與視差屏障,用以控制第一子畫素單元及第二子畫素單元所顯示的顯示畫面以及視差屏障。本專利技術(shù)還提供一種立體顯示器的顯示方法,適用于上述的立體顯示器,此方法包括先在上述的第一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一顯示畫面,并在第二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二顯示畫面,以及控制各屏障單元的光柵的透光度,以使位于第一位置的光柵為不透光,而提供第一觀視角度的立體影像。接著,將所述位于第一位置的光柵維持在不透光的狀態(tài),并且在第一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二顯示畫面,以及在第二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一顯示畫面,以提供第二觀視角度的立體影像。本專利技術(shù)還提供另一種立體顯示器的顯示方法,適用于上述的立體顯示器,此方法包括先在上述的第一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一顯示畫面,并在第二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二顯示畫面,以及控制各屏障單元的遮光部,以使其位于第一位置而提供第一觀視角度的立體影像,若觀看者改變其觀看的位置,根據(jù)觀看者改變其位置,將所述遮光部維持在第一位置,并且在第一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二顯示畫面,以及在第二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一顯示畫面,以提供第二觀視角度的立體影像。此顯示方法實施例中,還可以包括檢測觀看者的位置。本專利技術(shù)另提供一種立體顯示器,其可提供多個不同觀視角度的立體影像。此立體顯示器包括顯示面板、視差屏障以及控制模塊。顯示面板具有顯示面,且顯示面板包括多個 第一子畫素單元與多個第二子畫素單元,且所述第一子畫素單元是與第二子畫素單元交錯排列。視差屏障是配置于顯示面的一側(cè),且視差屏障包括多個屏障單元,且各屏障單元包括第I至N個依序排列的透光度可調(diào)的光柵,其中N為大于I的奇數(shù)。控制模塊是電性連接至顯示面板與視差屏障,用以控制顯示面板與視差屏障,以在第一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一顯示畫面且第二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二顯示畫面時,控制屏障單元的各光柵的透光度,使位于第一位置的光柵為不透光,以提供第一觀視角度的立體影像。并且,控制模塊更在將各屏障單元位于第一位置的光柵維持于不透光的狀態(tài)時,控制顯示面板而使第一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二顯示畫面以及第二子畫素單元顯示第一顯示畫面,以提供第二觀視角度的立體影像。本專利技術(shù)的立體顯示器依據(jù)觀看者的位置來調(diào)整視差屏障的光柵的透光度,以降低觀看者所觀看到的立體影像的串擾率,并且可將第一子畫素單元與第二子畫素單元所顯示的畫面互換的,因而可在不增加視差屏障的不透光的光柵數(shù)(也就是所謂的barrierratio)的前提下,進一步增加立體顯示器的可觀視角度。由此可知,本專利技術(shù)可有效地在不影響立體顯示器的顯示亮度的前提下,降低其所顯示的立體影像在各觀視角度的串擾率。為讓本專利技術(shù)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shù)一實施例的立體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2A為本專利技術(shù)另一實施例中視差屏障的示意圖。圖2B為本專利技術(shù)另一實施例中視差屏障的示意圖。圖3至圖8為本專利技術(shù)之一實施例中立體顯示器顯示立體影像時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9A至9F繪示為圖1的顯示器中視差屏障在各觀視角度的等效光柵排列示意圖。圖1OA至圖1OJ為本專利技術(shù)的另一實施例中視差屏障在各觀視角度的等效光柵排列示意圖。圖1lA至圖1lD繪示為一種具有偶數(shù)個光柵的視差屏障在各觀視角度的等效光柵排列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 :立體顯示器110 :顯示面板111 :顯示面112:第一子畫素單元114:第二子畫素單元120、220 :視差屏障122,222 :屏障單元121 :光柵121a,221a :透光光柵121b,221b :不透光光柵130 :控制模塊140 :檢測模塊 C1、C2 :幾何中心點EL :左眼ER :右眼D :兩眼間距IL :第一顯不畫面IR :第二顯示畫面Pl :第一位置P2 :第二位置P3 :第三位置P4:第四位置具體實施方式圖1為本專利技術(shù)一實施例的立體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立體顯示器100包括顯示面板110、視差屏障120以及控制模塊130。顯示面板110包括多個第一子畫素單元112與多個第二子畫素單元114,且所述第一子畫素單元112是與第二子畫素單元114例如是依序排列。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子畫素單元112是用以顯示第一顯示畫面Iy而第二子畫素單元114是用以顯示第二顯示畫面Ικ。在此,第一顯示畫面L與第二顯示畫面Ik是顯示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面111。本文所述的第一顯示畫面L指供觀看者的左眼El觀看的顯示畫面,而第二顯示畫面Ik則是指供觀看者的右眼Ek觀看的顯示畫面。觀看者即是根據(jù)其左右眼所觀看到的顯示畫面,在腦中合成立體的顯示影像。視差屏障120是配置于顯示面111的一側(cè),且視差屏障120包括多個屏障單元122,且各屏障單元122包括第I至N個依序排列的透光度可調(diào)的光柵121,其中N為大于I的奇數(shù)。在本實施例中,N等于3,但本專利技術(shù)不限于此。而且,所述光柵121例如是具有相同的寬度W。在本實施例中,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shù)保護點】
一種立體顯示器,包括:一顯示面板,包括多個第一子畫素單元與多個第二子畫素單元,所述第一子畫素單元與所述第二子畫素單元依序排列,且該顯示面板具有一顯示面;一視差屏障,配置于該顯示面一側(cè),該視差屏障包括依序排列的多個屏障單元,且各該屏障單元包括:第1至N個依序排列的透光度可調(diào)的光柵,其中N為大于1的奇數(shù);以及一控制模塊,電性連接至該顯示面板以及該視差屏障,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子畫素單元所顯示的影像與所述第二子畫素單元所顯示的影像以及該視差屏障。
【技術(shù)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shù)屬性】
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謝依珊,蔡永生,董人郎,
申請(專利權(quán))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