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及其安裝方法,該安裝結構包括:L形連接件;與連接件的垂直面固定連接,并通過連接件的水平面與屋頂預埋件固定連接的邊框;位于邊框內,與連接件的垂直面固定連接,并通過連接件的水平面與屋頂預埋件固定連接的兩條以上縱向龍骨;安裝在縱向龍骨上方的一條以上橫向龍骨;以及安裝在邊框和橫向龍骨上方的玻璃蓋板。該安裝方法包括:根據屋頂預埋鐵的分布情況,確定邊框的安裝位置,并通過連接件固定;固定縱向龍骨;固定橫向龍骨;鋪設保溫材料,并放置太陽能板;連接管路,鋪設玻璃蓋板并密封。本發明專利技術對屋頂各結構層無任何損害,在實現太陽能板準確安裝的基礎上,還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應用
,特別是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能源需求量越來越大,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以使其盡可能替代傳統資源,已成為各國各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太陽能利用領域,太陽能熱水器是當前應用范圍最廣、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好的應用產品。現有的太陽能熱水器按其集熱部分可分為玻璃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和平板型太陽能熱水器。其中,玻璃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的熱效率比較高,但是存在體積龐大、玻璃管易碎、管中易結水垢、不能承壓等不足。平板型太陽能熱水器具有整體性好、壽命長、故障少、吸熱面積大、安全隱患低、能承壓運行、易于與建筑結合的優點,但是也存在保溫性能差、熱效率較低等問題。無論采用現有上述任一結構的太陽能熱水器,都需要將集熱器固定安裝在適于接受陽光照射的位置,目前大多是安裝在建筑物的屋頂。但是,由于建筑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看似平整的屋頂表面高度誤差在20 30mm都屬于合理范圍。這給太陽能集熱器的安裝帶來困難,如果未能準確調校,安裝后不僅會影響太陽能集熱器的熱效率,還可能增加太陽能集熱器的疲勞強度,從而縮短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壽命。此外,現有建筑屋頂有多個結構層,通常都包括混凝土層、保溫材料層、水泥砂漿找平層、浙青防水層和水泥砂漿保護層,每一結構層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建筑業標準通常規定不允許對樓板開槽、打孔。現有的太陽能熱水器安裝方法都是通過螺栓、錨樁等結構固定集熱器,會對建筑物的結構和防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影響建筑壽命,甚至存在安全隱患。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太陽能集熱器屋頂安裝結構及其安裝方法在結構、方法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尤其是在太陽能熱水設備與建筑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如何能創設一種既滿足建筑業施工規范,又便于施工人員現場安裝,且易于調節安裝結構與建筑表面的間距的新的太陽能板屋頂安裝結構及其安裝方法,實屬當前本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其既滿足建筑業施工規范,又便于施工人員現場安裝,且易于調節安裝結構與建筑表面的間距,從而克服現有安裝結構和安裝方法的不足。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一種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包括L形連接件;與連接件的垂直面固定連接,并通過連接件的水平面與屋頂預埋件固定連接的邊框;位于邊框內,與連接件的垂直面固定連接,并通過連接件的水平面與屋頂預埋件固定連接的兩條以上縱向龍骨;安裝在縱向龍骨上方的一條以上橫向龍骨;以及安裝在邊框和橫向龍骨上方的玻璃蓋板。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的邊框內側設有鉤槽,縱向龍骨一側或兩側設有鉤槽,連接件的垂直面上開設有螺孔,連接件通過螺絲帽位于鉤槽內的螺絲、與螺絲配合的螺母連接并固定邊框和縱向龍骨。所述的連接件的螺孔為長形孔,沿垂直方向伸長。所述的邊框和縱向龍骨在與連接件連接的側面上均劃有刻度線。所述的螺絲為T形螺絲,其螺絲帽的形狀為在整圓基礎上對稱去掉兩側圓冠。所述的橫向龍骨的側面設有掛梯槽。所述的橫向龍骨之間通過鉤狀構件連接有連橋件,連橋件內設有滑槽,橫向龍骨的上表面邊緣設有連橋鉤槽,鉤狀構件的一端插入連橋件的滑槽內,另一端與橫向龍骨的連橋鉤槽鉤搭連接。所述的橫向龍骨與邊框之間通過連橋件、連接銷和鉤狀構件連接,連橋件和橫向龍骨內設有對應的滑槽,邊框的上表面內邊緣設有連橋鉤槽,連接銷的兩端分別插入橫向龍骨和連橋件的滑槽中,鉤狀構件一端插入連橋件的滑槽中,另一端與邊框的連橋鉤槽鉤搭連接。所述的邊框和橫向龍骨的上表面均設有玻璃蓋板安裝槽,玻璃蓋板的邊緣架設在玻璃蓋板安裝槽上并密封固定。此外,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應用上述安裝結構的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根據屋頂預埋鐵的分布情況,確定邊框的安裝位置,并通過連接件將邊框固定在屋頂上;將縱向龍骨固定在屋頂上;將橫向龍骨固定在縱向龍骨上;在縱向龍骨之間和/或縱向龍骨上方鋪設保溫材料,并將太陽能板放置在橫向龍骨之間、縱向龍骨和保溫材料之上;連接管路,鋪設玻璃蓋板并密封。采用這樣的設計后,本專利技術只要求在建筑屋頂上預留少量預埋件即可實現太陽能板的固定安裝,無需開槽或打孔,對屋頂各結構層無任何損害,既滿足建筑業的施工規范,又提供了極為簡便的安裝方法,在實現太陽能板準確安裝的基礎上,還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附圖說明上述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的邊框截面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的縱向龍骨截面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的橫向龍骨截面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的連橋件截面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的鉤狀構件截面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的T形螺絲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主要包括邊框1、縱向龍骨2、橫向龍骨3、連接件5以及玻璃蓋板。其中,本專利技術的連接件5為L形90度鋼制件,其水平面與屋頂預埋件以焊接等方式固定,垂直面上開設有螺孔,用于將邊框I和縱向龍骨2固定在屋頂上。較佳的,連接件5的螺孔采用長形孔,沿垂直方向長約20-50mm,從而在保證其水平面與屋頂預埋件緊密固定的同時,還可靈活調整邊框1、縱向龍骨2與屋頂的間距,從而保證太陽能板可準確安裝在同一平面上。請配合參閱圖2所示,邊框I內側設有鉤槽11,通過螺絲帽位于該鉤槽11內的螺絲7、與螺絲7配合的螺母與連接件5固定連接,從而將邊框I安裝在屋頂上。此外,邊框I的底面12優選為粗糙表面,例如設有齒紋或磨砂,以便于對邊框I與屋頂之間的空隙填充密封膠或泥漿,使邊框I與屋頂的結合更為牢固。還可在框體I的內表面是設置例如5_的刻度線13,通過調整螺絲7與長形螺孔的相對位置來調整邊框I的安裝高度時,這些刻度線13可提供位移參考,從而更便于施工人員操作。請配合參閱圖3所示,縱向龍骨2的側面設有和邊框I 一樣的鉤槽21,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在一側或兩側,同樣通過螺絲帽卡在鉤槽21內的螺絲7、螺母實現與連接件5的固定連接,并進一步安裝在屋頂上。此外,縱向龍骨2的側面也可設置刻度線23,以便為調節安裝聞度提供參考。本專利技術的邊框I和縱向龍骨2通過鉤槽、螺絲7、螺母與連接件5組合連接,安裝時更易掌握,連接位置更為靈活,還可避免因打螺絲7孔時掉下的金屬屑而對太陽能板造成影響。進一步來說,請配合參閱圖7所示,本專利技術可采用T形螺絲7來連接連接件5和邊框1、縱向龍骨2,該T形螺絲7的螺絲帽71采用在整圓基礎上對稱去掉兩側圓冠的形狀。以深5mm、寬12. 8mm、槽口寬IOmm的鉤槽為例來說,T形螺絲7的螺絲帽71采用直徑14臟、寬度IOmm的規格,并就可方便的推入鉤槽內,并達到很好的卡死效果,還可在螺絲帽71的弧形與直線之間采用導角過渡,以增大卡死時螺絲帽與鉤槽內壁的觸點面積。本專利技術可利用現有技術,在鉤槽11、鉤槽21內預裝滑動螺絲7,也可起到靈活連接連接件5的作用。但是,需事先分布好各螺絲7位置,否則安裝好的連接件5將限制其它螺絲7的滑動范圍,一旦裝錯則需拆掉已裝好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板的屋頂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連接件;與連接件的垂直面固定連接,并通過連接件的水平面與屋頂預埋件固定連接的邊框;位于邊框內,與連接件的垂直面固定連接,并通過連接件的水平面與屋頂預埋件固定連接的兩條以上縱向龍骨;安裝在縱向龍骨上方的一條以上橫向龍骨;以及安裝在邊框和橫向龍骨上方的玻璃蓋板。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占平,周文濟,曹樹梁,李永林,張允寧,王東純,許建華,李海東,張雪卿,聶兆美,郭立嶠,李介英,呂強,王曉波,郭建,王璐鵬,
申請(專利權)人:王占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