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液壓剪銅套(100),所述銅套包括:圓筒的本體(10)、凸伸出所述本體(10)的圓環部(20),所述圓環部(20)設置若干通孔(201);其中,本體(10)的內壁面(101)設置相互平行排布的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12),以及連接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12)的第三凹槽(13)。通過在本體的內壁面設置相互平行排布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以及連接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可通過這些凹槽可有效地貯存潤滑油,從而使銅套與液壓桿之間形成良好的潤滑,因此提高了整個液壓剪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護所需的人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
,尤其涉及一種液壓剪銅套。
技術介紹
液壓剪,也稱為液壓擴張器,是事故救援中常用的一種機械工具。其主要通過液壓與杠桿原理,進行擴張與剪切,從而將受困人員從狹小的空間(例如受撞擊的駕駛室)救出。銅套是液壓剪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件,其主要對液壓裝置所連接的液壓桿起到密封的作用。現有技術中的銅套,其與液壓桿在相互配合作動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摩擦。因此在長時間使用過后,會造成銅套與液壓桿不靈活的現象發生。但是如果在銅套的內表面涂抹潤滑油,則潤滑油無法在銅套的內表面長時間保存,經常需要人工涂抹潤滑油,從而造成使用過程中的人力比較大。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中的液壓剪銅套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壓剪銅套,其可有效地貯存潤滑油,從而使銅套與液壓桿之間形成良好的潤滑,以提高整個液壓剪的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所需的人力。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液壓剪銅套,所述銅套包括 圓筒的本體、凸伸出所述本體的圓環部,所述圓環部設置若干通孔; 其中,本體的內壁面設置相互平行排布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以及連接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凹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本體呈平行位置關系O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寬度均相等。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寬度為2mm。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深度均相等。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深度為2mm。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通孔均勻間隔排布于所述圓環部。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通孔的直徑為7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本體的內壁面設置相互平行排布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以及連接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可通過這些凹槽可有效地貯存潤滑油,從而使銅套與液壓桿之間形成良好的潤滑,因此提高了整個液壓剪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護所需的人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液壓剪銅套一具體實施方式中的主視 圖2為沿圖1中A-A線的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但應當說明的是,這些實施方式并非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結構上的等效變換或替代,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請參圖1所示,圖1為本專利技術液壓剪銅套一具體實施方式中的主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一種液壓剪銅套100,所述銅套包括 圓筒的本體10、凸伸出所述本體10的圓環部20,所述圓環部20設置若干通孔201。該通孔201可與液壓裝置(未圖示)通過螺栓實現固定連接。具體的,該本體10的內壁面101設置相互平行排布的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12,以及連接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12的第三凹槽13。結合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三凹槽13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本體10呈平行位置關系。優選的,該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及第三凹槽13的寬度均相等。該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及第三凹槽13的寬度為2mm。該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及第三凹槽13的深度均相等。優選的,該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及第三凹槽13的深度為2mm。在本實施方式中,該通孔201均勻間隔排布于所述圓環部20。具體的,該通孔201的直徑為7mm。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專利技術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專利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專利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專利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權利要求1.一種液壓剪銅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套包括圓筒的本體(10)、凸伸出所述本體(10)的圓環部(20),所述圓環部(20)設置若干通孔 (201);其中,本體(10)的內壁面(101)設置相互平行排布的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12), 以及連接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12)的第三凹槽(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剪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13)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本體(10)呈平行位置關系。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剪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 及第三凹槽(13)的寬度均相等。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剪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 及第三凹槽(13)的寬度為2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剪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 及第三凹槽(13)的深度均相等。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壓剪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 及第三凹槽(13)的深度為2_。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剪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1)均勻間隔排布于所述圓環部(20)。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壓剪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1)的直徑為7_。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了液壓剪銅套(100),所述銅套包括圓筒的本體(10)、凸伸出所述本體(10)的圓環部(20),所述圓環部(20)設置若干通孔(201);其中,本體(10)的內壁面(101)設置相互平行排布的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12),以及連接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12)的第三凹槽(13)。通過在本體的內壁面設置相互平行排布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以及連接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可通過這些凹槽可有效地貯存潤滑油,從而使銅套與液壓桿之間形成良好的潤滑,因此提高了整個液壓剪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護所需的人力。文檔編號F16C33/10GK102996637SQ201210420548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專利技術者王洪初 申請人:無錫鴻聲鋁業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剪銅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套包括:圓筒的本體(10)、凸伸出所述本體(10)的圓環部(20),所述圓環部(20)設置若干通孔(201);其中,本體(10)的內壁面(101)設置相互平行排布的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12),以及連接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12)的第三凹槽(1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洪初,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鴻聲鋁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