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風光互補一體化基站,包括風力發電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集裝箱基站箱體、避雷針、基礎座地錨及隔熱內飾,集裝箱基站箱體放置在基礎座地錨上,太陽能發電系統及避雷針安裝在集裝箱基站箱體上方,隔熱內飾設置在集裝箱基站箱體的內側用于保溫隔熱,風力發電系統安裝在集裝箱基站箱體后面,通過斜拉桿與集裝箱基站箱體相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綜合利用太陽能和風能,減少對市電的依賴,節能減排,集成度高,緊湊可靠,并且采用模塊化安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基站,尤其是涉及一種風光互補一體化基站。
技術介紹
截至2010. 4. 16,中國移動的基站數量已經達到了 55萬個,計劃再建設7萬_8萬個TD基站;中國聯通也一直在進行移動網絡的補盲優化,其基站數量已近接近中國移動的四分之三。中國電信基站數量達到30萬,室內基站21萬個。中國移動2009年基站耗電69.1億度,占總耗電量的62%。基站耗能高主要原因如下(1)基站房間大小與內部設備數量不匹配,房間過大,熱容量大,致使空調負荷大;(2)基站內部熱量散不出去,而外部熱量大量進入房間;(3)寒冷冬季(室外0°C以下),空調依然運行制冷模式;(4)空調選用舒適家用空調機組,能效比差;(5)室內溫度分布不合理,空調附近冷,機柜附近熱,機柜內部更熱;(6)基站布局不合理,空調先冷房間,再冷卻設備;(7)通信設備與電池等采用同一控制溫度;(8)基站系統集成度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綜合利用太陽能和風能,減少對市電的依賴,節能減排,集成度高,緊湊可靠,并且采用模塊化安裝的風光互補一體化基站。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種風光互補一體化基站,其特征在于,該一體化基站包括風力發電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集裝箱基站箱體、避雷針、基礎座地錨及隔熱內飾,所述的集裝箱基站箱體放置在基礎座地錨上,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及避雷針安裝在集裝箱基站箱體上方,所述的隔熱內飾設置在集裝箱基站箱體的內側用于保溫隔熱,所述的風力發電系統安裝在集裝箱基站箱體后面。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板,該太陽能電池板設在集裝箱基站箱體的頂部。所述的風力發電系統通過斜拉桿與集裝箱基站箱體相連。所述的集裝箱基站箱體內側設有由隔熱內飾圍成的隔熱內艙,該隔熱內艙與箱體之間留有通風夾層,箱體上設有進氣孔和出氣孔,出氣孔處設有風機及空氣濾網。所述的隔熱內艙的一側設置室外機房,在隔熱內艙中放置電池柜、綜合電源柜、立式窄體空調、IT機柜、立式斜面熱管、蓄電池組及擋風板裝置,所述的電池柜、綜合電源柜、立式窄體空調、IT機柜依次聯排設置,IT機柜的頂部放置頂置熱管及頂置空調,頂置熱管及頂置空調的外機放置在集裝箱頂部或室外機房中,IT機柜后面設置有橋架,用于鋪設管道和布線,所述的蓄電池組放置在室外機房的下方,所述的擋風板放置在電池柜、綜合電源柜及IT機柜的頂部,用于形成集裝箱內部的風道。所述的綜合電源柜中安裝有三遙控制系統。所述的基礎座地錨設置在集裝箱基站箱體的底部四腳及長邊的中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采用集裝箱式箱體,便于運輸;其能源由風力發電系統和太陽能發電系統提供,綠色環保;內部機柜采用聯排設計,結構緊湊;溫度控制系統由定制的空調和熱管組成,分為頂置式、窄體式和斜面式,基站內部采用聯排設計,空調和熱管可以通過內飾倉導風,直接調控機柜中設備溫度;隔熱內飾為阻擋外界熱量的傳遞提供了保障;為方便管理基站,電源綜合柜中安裝三遙裝置,可以實現無人管理。基站正常工作時由風能和太陽能供電,若發生故障等緊急情況,設備將由市電供電。設備的工作溫度需保證在一定范圍內,由基站內定制空調/熱管調節基站的溫度,另夕卜,還具有以下優點(I)基站采用聯排式布局,可根據設備數量配置房間大小,盡可能減小房間大小;(2)基站系統集成度高,采用風光互補系統,節能環保;采用三遙系統,維護方便,采用空調和熱管溫度控制系統,有效降低基站功耗,消防系統和避雷針等提高了基站安全性;(3)房間材料根據地域溫度合理匹配;(4)相比較于傳統基站,節能率大于40% ;(5)模塊化生產與現場安裝,48小時內可完成現場安裝,對現場及施工條件要求少;(6)機組設備擴容時,房間可根據需要快速擴大;(7)主要組成部分基站箱體系統、風光互補系統、空調和熱管溫度控制系統、隔熱內飾系統、三遙系統等,以上組成部分可整體采用,也可根據實際需要有選擇性的采用,可根據周邊環境,設計外觀造型,與環境最大程度融合;(8)設計緊湊,為風光互補一體化基站的運行提供了高度集成系統,可根據現場情況及需要進行合理選擇與更改;(9)基站系統集成度高,結構緊湊,技術先進,安全適用,節地,節材;(10)基站運行由風光互補系統供電,綠色環保;(11)基站定制空調和熱管可根據室內外溫差及各設備運行情況自動切換運行模式,盡可能減少壓縮機運行時間或空調運行時間;(12)系統運行穩定,維修方便,無其他特殊要求;(13)可根據周邊環境,設計基站外觀造型,與環境最大程度融合。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風力發電系統、2為太陽能發電系統、3為集裝箱基站箱體、4為避雷針、5為基礎座地錨、6為隔熱內飾、7為電池柜、8為綜合電源柜、9為立式窄體空調、10為IT機柜、11為立式斜面熱管、12為蓄電池組、13為擋風板裝置、14為頂置熱管、15為頂置空調、16為橋架、17為室外機。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種風光互補一體化基站,其結構如圖1-2所不,該一體化基站包括風力發電系統1、太陽能發電系統2、集裝箱基站箱體3、避雷針4、基礎座地錨5及隔熱內飾6,集裝箱基站箱體3放置在基礎座地錨5上,基礎座地錨5有六個,分別設置在集裝箱基站箱體3的底部四腳及長邊的中部。太陽能發電系統2及避雷針4安裝在集裝箱基站箱體3的上方,其中,太陽能發電系統2包括太陽能電池板,該太陽能電池板設在集裝箱基站箱體3的頂部,風力發電系統I安裝在集裝箱基站箱體3的后面,通過斜拉桿與集裝箱基站箱體3相連。采用風光互補一體化系統綜合利用太陽能和風能,減少對市電的依賴,節能減排。隔熱內飾6設置在集裝箱基站箱體3的內側用于保溫隔熱,隔熱內飾6圍成的隔熱內艙,該隔熱內艙與箱體之間留有通風夾層,箱體上設有進氣孔和出氣孔,出氣孔處設有風機及空氣濾網。在隔熱內艙的一側設置室外機房,隔熱內艙中放置電池柜7、綜合電源柜8、立式窄體空調9、IT機柜10、立式斜面熱管11、蓄電池組12及擋風板裝置13,電池柜7、綜合電源柜8、立式窄體空調9、IT機柜10依次聯排設置,IT機柜10的頂部放置頂置熱管14及頂置空調15,頂置熱管14及頂置空調15的室外機17放置在集裝箱頂部或室外機房中,本實施例中室外機17設置在集裝箱基站箱體3的頂部。在綜合電源柜8中安裝有三遙控制系統。IT機柜10后面設置有橋架16,用于鋪設管道和布線,蓄電池組12放置在室外機房的下方,擋風板放置13在頂置熱管14、頂置空調15及IT機柜10的頂部,用于形成集裝箱內部的風道。所述的。這種風光互補一體化基站采用集裝箱式箱體,便于運輸;其能源由風力發電系統和太陽能發電系統提供,綠色環保;內部機柜采用聯排設計,結構緊湊;溫度控制系統由定制的空調和熱管組成,分為頂置式、窄體式和斜面式,基站內部采用聯排設計,空調和熱管可以通過內飾倉導風,直接調控機柜中設備溫度;隔熱內飾為阻擋外界熱量的傳遞提供了保障;為方便管理基站,電源綜合柜中安裝三遙裝置,可以實現無人管理。基站正常工作時由風能和太陽能供電,若發生故障等緊急情況,設備將由市電供電。設備的工作溫度需保證在一定范圍內,由基站內定制空調/熱管調節基站的溫度。本專利技術系統,設計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風光互補一體化基站,其特征在于,該一體化基站包括風力發電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集裝箱基站箱體、避雷針、基礎座地錨及隔熱內飾,所述的集裝箱基站箱體放置在基礎座地錨上,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及避雷針安裝在集裝箱基站箱體上方,所述的隔熱內飾設置在集裝箱基站箱體的內側用于保溫隔熱,所述的風力發電系統安裝在集裝箱基站箱體后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海陽,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