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施工工藝及其連接構造,通過在已建井體的外壁面澆筑向外凸起延伸用于插設新建排水管道的管道接口;再將新建排水管道接入所述管道接口內,同時設置止水層;再在所述新建排水管道內由已建井體的外壁面朝內壁面開鑿所述已建井體至距所述內壁面3-8cm處;再降低已建井體內的水位;再進入已建井體內由內壁面朝外壁面敲鑿,將已建井體與所述新建排水管道鑿通;最后對鑿通的洞口進行處理及防腐,完成了整個連接構造。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施工簡單方便,施工難度較低,施工影響時間被大大縮短,同時本發明專利技術對原有結構破壞較小,整體連接構造可靠性較高,不容易產生結構開裂,對結構安全影響較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地下排水管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種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施工工藝及其連接構造。
技術介紹
目前,市政新建排水管道在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鋼筋砼井的設計、施工過程中, 其處理方法一般是降低井內水位(通過臨排或水務運行管理部門配合進行降水位控制)一原有井壁上鑿洞一管道接入一井壁修復一管道通水。可見現有的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鋼筋砼井施工方法存在以下缺點施工較復雜、影響時間長(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都需要進行水位控制)、對原有的結構破壞較大(鑿洞直徑需考慮管道外徑+止水材料的厚度),易產生結構開裂,對原有結構存在安全隱患,施工難度較大。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施工工藝及其連接構造,來克服以上不足,實現施工簡單方便、影響時間短,對原有結構破壞較小,不易產生結構開裂,對結構安全影響較小的專利技術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專利技術是提出一種施工簡單方便、影響時間短,對原有結構破壞較小,不易產生結構開裂,對結構安全影響較小的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施工工藝及其連接構造。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施工工藝及其連接構造,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在已建井體的外壁面澆筑向外凸起延伸用于插設新建排水管道的管道接 Π ;步驟二 將新建排水管道接入所述管道接口內,同時設置新建排水管道和管道接口之間的止水層;步驟三在所述新建排水管道內由已建井體的外壁面朝內壁面開鑿所述已建井體至距所述內壁面3-8cm處;步驟四降低已建井體內的水位以便于在井體內進行施工;步驟五進入已建井體內由內壁面朝外壁面敲鑿,將已建井體與所述新建排水管道鑿通;步驟六對鑿通的洞口進行處理及防腐。較佳的,所述步驟一澆筑管道接口是通過執行以下步驟得到的 沿所述新建排水管道軸向在已建井體的外壁面植入鋼筋,在所述鋼筋伸出外壁面部分設置環筋形成鋼筋籠,再通過現澆混凝土結構形成所述管道接口,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施工難度和提高管道接口的可靠性。較佳的,所述步驟三采用合金取芯鉆進行鉆鑿的方式,沿所述新建排水管道內管壁以及截面兩相互垂直的直徑位置由外至內的水平鉆鑿至距所述已建井體的內壁面3-8cm處,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施工難度、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減小對原有結構的破壞。較佳的,步驟二所述的接口止水層包括聚乙烯低發泡填縫板和雙組分聚硫密封膠,實現有效止水。本專利技術還提出一種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連接構造,包括用于插設新建排水管道的管道接口,所述管道接口凸起的設置在已建井體外壁面,所述新建排水管道通過管道接口與所述已建井體導通連接,所述管道接口與所述新建排水管道之間設置有止水層。較佳的,所述管道接口包括部分埋設在所述已建井體內的鋼筋和設置在所述鋼筋上的環筋,所述鋼筋和所述環筋形成環形鋼筋籠結構,通過現澆混凝土一體化形成管道接□。較佳的,所述鋼筋為沿所述新建排水管道軸向設置,相鄰所述鋼筋的距離為150mmo較佳的,所述環筋為6根。較佳的,所述止水層為聚乙烯低發泡填縫板。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施工工藝及其連接構造施工簡單方便,施工難度較低。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施工工藝只需進入已建井體內由內壁面朝外壁面敲鑿井壁時進行水位控制即可,施工影響時間被大大縮短,同時本專利技術對原有結構破壞較小,整體連接構造可靠性較高,不容易產生結構開裂,對結構安全影響較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一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施工工藝流程圖。圖2為完成施工步驟S105時的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連接構造示意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圖4為完成這個施工流程形成的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連接構造示意圖。圖5為圖4的B-B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施工工藝流程圖,流程開始于步驟S101。然后,在步驟S102,如圖2和圖3所示在已建井體I的外壁面澆筑向外凸起延伸用于插設新建排水管道2的管道接口 3。具體的,本實施例澆筑管道接口 3是通過執行以下步驟得到的沿新建排水管道2軸向在已建井體I的外壁面植入鋼筋6,在鋼筋6伸出外壁面部分設置環筋7形成鋼筋籠,再通過現澆混凝土結構形成管道接口 3。當然了,在本
已知,還可以使用其他不同方法澆筑管道接口,例如預制物拼裝。在步驟S103,將新建排水管道2接入管道接口 3內,同時設置新建排水管道2和管道接口 3之間的止水層4。具體的,本實施例為待管道接口達到設計強度后,將新建排水管道2延伸插設接入管道接口 3內,再通過止水層4與管道接口 3密封連接。示例性的,本實施例的止水層4包括聚乙烯低發泡填縫板和雙組分聚硫密封膠。在步驟S104,在新建排水管道2內由已建井體I的外壁面朝內壁面開鑿所述已建井體至距所述內壁面5cm處。具體的,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采用合金取芯鉆進行鉆鑿的方式,沿新建排水管道內管壁以及截面兩相互垂直的直徑位置由外至內的水平鉆鑿至距所述已建井體的內壁面5cm處。采用如上方式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施工難度、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減小對原有結構的破壞。當然了,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進行開鑿、與內壁面距離還可以是3cm或8cm等其他數值。在步驟S105 :降低已建井體I內的水位以便于在井體內進行施工。可通過臨排或水務管理部門降水配合,最終水位高度根據設計和施工需要進行調整。在步驟S106 :施工人員進入已建井體I內由內壁面朝外壁面敲鑿,將已建井體I與新建排水管道2鑿通。施工人員在井內進行潛水作業,敲鑿步驟S104中井體內壁剩余的5cm厚的墻體,將洞口處墻體分離成圖2所示的四塊大致相同的壁塊5依次進行清除,完成已建井體與所述新建排水管道的完全鑿通。在步驟S107 :如圖4和圖5所示,對鑿通的洞口 8進行處理及防腐。對敲鑿后的洞口 8進行清刮修整,并涂抹防腐涂料。流程結束于步驟S108。可見本實施例只需在步驟S105以后才進行水位降低動作,且進入井體內的作業內容被大大簡化,施工難度也被大大降低,只需鑿出5cm厚的部分墻體即可,工作時間被大大縮短,故本施工工藝對水位的影響也大大減小。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施例還提出一種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連接構造,包括用于插設新建排水管道2的管道接口 3,管道接口 3凸起的設置在已建井體I外壁面,新建排水管道2通過管道接口 3與已建井體I導通連接,管道接口 3與新建排水管道2之間設置有止水層4。具體的,管道接口 3包括部分埋設在已建井體I內、沿新建排水管道2軸向設置的若干鋼筋6和設置在鋼筋上的環筋7,鋼筋6和環筋7形成環形鋼筋籠結構,通過現澆混凝土一體化形成管道接口 3。示例性的,相鄰鋼筋6的距離為150mm,均勻設置6根環筋。本實施例止水層4采用聚乙烯低發泡填縫板。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
中技術人員依本專利技術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施工工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建排水管道接入已建井體的施工工藝及其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在已建井體的外壁面澆筑向外凸起延伸用于插設新建排水管道的管道接口;步驟二:將新建排水管道接入所述管道接口內,同時設置新建排水管道和管道接口之間的止水層;步驟三:在所述新建排水管道內由已建井體的外壁面朝內壁面開鑿所述已建井體至距所述內壁面3?8cm處;步驟四:降低已建井體內的水位以便于在井體內進行施工;步驟五:進入已建井體內由內壁面朝外壁面敲鑿,將已建井體與所述新建排水管道鑿通;步驟六:對鑿通的洞口進行處理及防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仲成榮,陳金皛,孔令麗,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千年城市規劃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