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齒輪加工夾具,它包括剛性芯軸(1),其特征在于:在剛性芯軸(1)的一端套有復位彈簧(5),可脹芯軸(2)套在剛性芯軸(1)的外圓錐面上,夾緊螺栓(7)與剛性芯軸(1)的螺紋部分連接。(*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齒輪加工用夾具。
技術介紹
齒輪是機械產品中的重要基礎零件。從形狀上看,一般可分為軸類齒輪和盤類齒輪兩個大的類別。為了達到齒輪的精度要求,生產中普遍采用滾齒、剃齒或者磨齒等各種不同的齒輪加工方法。就盤類齒輪來講,不管采用哪一種齒輪加工方法,都需要使用工藝芯軸夾具。目前,生產中普遍使用的芯軸夾具,如圖4所示,由剛性芯軸、平墊圈、夾緊螺栓這三個零件組成;裝夾時工件以剛性芯軸的外圓作為定位基準,靠擰緊夾緊螺母夾緊工件,其夾緊方式采用的是端面夾緊的方式,平墊圈的作用是夾緊時不夾傷工件。該夾具的優點是夾具結構簡單,零件數量少,制造成本較低;其缺點是夾具的尺寸適應性很差,它要求被加工齒輪內孔尺寸的精度很高,一致性要好;對內孔尺寸波動較大的成批零件的加工,無法保證產品質量;對不同內孔尺寸的齒輪,需要制作不同的芯軸夾具;即使被加工齒輪內孔尺寸的精度很高,一致性也很好,如果齒輪本身的精度要求很高,比如4級、5級齒輪,采用這樣的芯軸夾具也不能保證加工出的產品都是合格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裝夾時工件是以剛性芯軸的外圓作為定位基準的,它們之間的配合總是有間隙的,而這個配合間隙會直接影響到齒輪的加工精度,特別是對齒圈跳動的影響尤為顯著。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齒輪加工用可脹芯軸夾具,能夠降低對被加工齒輪的內孔尺寸的精度要求,保證內孔尺寸波動較大的成批齒輪零件加工質量的穩定;甚至在一定尺寸范圍內,實現齒輪加工芯軸夾具的通用性,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本技術是這樣構成的它包括剛性芯軸(1),在剛性芯軸(1)的一端套有復位彈簧(5),可脹芯軸(2)套在剛性芯軸(1)的外圓錐面上,夾緊螺母(7)與剛性芯軸(1)的螺紋部分連接。可脹芯軸(2)的內孔為圓錐形的,其錐度與剛性芯軸(1)的外圓錐面相同,錐度的大小,根據所加工齒輪內孔尺寸波動的大小或不同齒輪內孔尺寸差值的大小決定;可脹芯軸(2)由三塊或三塊以上的可脹芯軸片構成,該可脹芯軸片相互間是完全分離的;可脹芯軸片的數量根據被加工齒輪零件內孔尺寸的大小決定,一般來說,被加工齒輪零件內孔尺寸越大,可脹芯軸片的數量就越多,以達到增加芯軸夾具與被加工齒輪內孔間的接觸面積,提高接觸強度的目的。在可脹芯軸(2)的外圓柱面上開有環槽,在環槽內有拉簧(3),拉簧(3)提供徑向拉力,以保證可脹芯軸(2)的內錐面始終與剛性芯軸(1)的外錐面保持良好的接觸。在剛性芯軸(1)和可脹芯軸(2)的可脹芯軸片上開有鍵槽,在鍵槽內有定位平鍵(4),用于保證可脹芯軸(2)的可脹芯軸片在剛性芯軸(1)上的圓周方向的位置。定位平鍵(4)的數量與可脹芯軸(2)的可脹芯軸片數量相同。在夾緊螺母(7)與剛性芯軸(1)之間有平墊圈(6)。裝夾時,通過擰緊或放松夾緊螺母(7),在拉簧(3)、復位彈簧(5)的共同作用下,可脹芯軸(2)相對于剛性芯軸(1)產生朝左或朝右的軸向移動。由于可脹芯軸(2)與剛性芯軸(1)間的配合面均帶有錐度,并且它們的錐度相同,因此,當擰緊或放松夾緊螺栓(7)時,可脹芯軸(2)的內錐面沿剛性芯軸(1)的外錐面軸向移動的同時產生徑向的脹開或收縮,從而實現對被加工工件(齒輪)的夾緊或松開。由上所述可知,本技術是利用可脹芯軸(2)的若干塊可脹芯軸片在擰緊夾緊螺母(7)時沿剛性芯軸(1)的圓錐面軸向移動、并同時產生徑向脹開而夾緊工件的,它與生產中普遍使用的以剛性芯軸的外圓作為定位基準,靠擰緊夾緊螺母的端面夾緊方式的芯軸夾具有本質上的不同,本技術中雖然也使用了平墊圈,但其作用是為了在擰緊夾緊螺母(7)時避免可脹芯軸片的夾傷。本技術可用于盤型類齒輪零件的滾齒、剃齒及磨齒等齒形的加工。與目前生產中普遍使用的芯軸夾具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第一,芯軸與被加工齒輪內孔的配合沒有間隙,因而消除了因配合間隙而產生的加工誤差;第二,降低了對被加工齒輪的內孔尺寸的精度要求,保證了內孔尺寸波動較大的成批零件加工時產品的質量;第三,在被加工齒輪的內孔直徑相差不大時,一般在2mm以內,可以用來加工不同品種的齒輪,從而降低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的可脹芯軸(2)的示意圖、剖視圖;圖3為圖2的側視圖; 圖4為現有技術的芯軸夾具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實施例制作剛性芯軸1、可脹芯軸2、拉簧3、定位平鍵4,復位彈簧5、平墊圈6、夾緊螺母7,其中可脹芯軸2制造成三塊相互間完全分離的、形狀和尺寸完全相同的可脹芯軸片,在每塊可脹芯軸片的內錐面上開一個鍵槽,在剛性芯軸1的外錐面上開三個鍵槽,剛性芯軸1及可脹芯軸片上的鍵槽位置相對應;并在可脹芯軸2的可脹芯軸片的外圓柱面上開兩條環槽。裝夾工件的順序如下首先,將復位彈簧5套在剛性芯軸1上,在剛性芯軸1的鍵槽內安裝定位平鍵4;其次,將可脹芯軸2的可脹芯軸片套在剛性芯軸1上,注意定位平鍵4對準可脹芯軸片內錐面上的鍵槽,并在可脹芯軸片的外圓柱面環槽內安裝拉簧3;然后,將以上組裝件穿過待加工齒輪的內孔,將平墊圈6和夾緊螺母7安裝在剛性芯軸1上,根據加工需要的夾緊力進行擰緊夾緊螺栓7即可。權利要求1.一種齒輪加工夾具,它包括剛性芯軸(1),其特征在于在剛性芯軸(1)的一端套有復位彈簧(5),可脹芯軸(2)套在剛性芯軸(1)的外圓錐面上,夾緊螺栓(7)與剛性芯軸(1)的螺紋部分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可脹芯軸(2)的內孔為圓錐形的,其錐度與剛性芯軸(1)的外圓錐面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可脹芯軸(2)由三塊或三塊以上的可脹芯軸片構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在可脹芯軸(2)的外圓柱面上開有環槽,在環槽內有拉簧(3)。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在剛性芯軸(1)和可脹芯軸(2)的可脹芯軸片上開有鍵槽,在鍵槽內有定位平鍵(4)。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定位平鍵(4)的數量與可脹芯軸(2)的可脹芯軸片數量相同。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在夾緊螺母(7)與剛性芯軸(1)之間有平墊圈(6)。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齒輪加工夾具,其結構為在剛性芯軸(1)的一端套有復位彈簧(5),可脹芯軸(2)套在剛性芯軸(1)的外圓錐面上,夾緊螺母(7)與剛性芯軸(1)的螺紋部分連接。其中可脹芯軸(2)的內孔為圓錐形的,其錐度與剛性芯軸(1)的外圓錐面相同;可脹芯軸(2)由三塊或三塊以上的可脹芯軸片構成;在可脹芯軸(2)的外圓柱面上開有環槽,在環槽內有拉簧(3);在剛性芯軸(1)的外錐面上和可脹芯軸(2)的可脹芯軸片的內錐面上開有鍵槽,在鍵槽內有定位平鍵(4);定位平鍵(4)的數量與可脹芯軸(2)的可脹芯軸片數量相同;在夾緊螺母(7)與剛性芯軸(1)之間有平墊圈(6)。文檔編號B23F23/00GK2920501SQ200620200578公開日2007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9日專利技術者石年平 申請人:貴州群建齒輪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年平,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群建齒輪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