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包括:填料池;第一導向板,所述第一導向板包括彼此相連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豎直設置,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成第一預定角度;多個水平擋板,所述多個水平擋板在所述前側壁上沿縱向間隔布置;多個框架,所述每個框架與所述每個水平擋板相連且所述每個框架與所述每個水平擋板成第二預定角度;多個格柵;和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二導向板沿所述填料池的縱向分別與所述左側壁和右側壁相連且所述第二導向板與豎直方向成第三預定角度。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可以提高生物填料水處理系統生產運行的安全性,進而可以避免因生物填料流失和堵塞造成的設備損壞及系統癱瘓事故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
技術介紹
在水處理中,由于當前不斷增加的污水水量、有限的可用土地面積以及日益嚴格的出水水質標準使生物膜處理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在生物膜法處理工藝中,生物流化床技術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是在流化床基礎上形成的水處理新技術,其主要原理是污水連續經過裝有移動填料的反應器時,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上微生物大量繁殖,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與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填料生物膜法相比,MBBR既具有活性污泥法的高效性和運轉靈活性,又具有傳統生物膜法耐沖擊負荷、泥齡長、剩余污泥少的特點。在過去的10年中,移動床生物膜技術得 到了較大發展,現已有100多個基于此技術的污水處理廠在17個國家中投入使用或在建造之中,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我國目前對懸浮填料的研究和應用已經起步,懸浮生物填料在我國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具有廣泛的發展空間,但在實際工程中存在和發現填料容易流失、容易堵塞的問題,其結果會造成設備損壞、系統癱瘓等事故發生,從而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針對此類問題,目前有的設置大面積柵板或格網;也有的設置活動柵板定期進行人工清理;還有的在格網處設置空氣反吹裝置。設置大面積柵板或格網,開始時運行正常但隨著時間推移纖維、毛發等水中的漂浮物逐漸附著在柵板或格網上,堵塞問題依然無法避免并可能使柵板或格網受到應力破壞填料流失進而引起設備損壞、系統癱瘓;設置活動柵板定期進行人工清理,因污水中纖維、毛發等漂浮物大量累積附著在柵板或格網上使清理工作頻率高且相當繁瑣,尤其在冬季北方氣溫較低清理工作更難進行;在格網處設置空氣反吹裝置,仍存在空氣耗用量大且效果不佳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至少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可以提高生物填料水處理系統生產運行的安全性,進而可以避免因生物填料流失和堵塞造成的設備損壞及系統癱瘓事故發生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包括填料池,所述填料池包括左側壁、右側壁以及前側壁且所述填料池內投放有填料;第一導向板,所述第一導向板在所述填料池內沿縱向分別與所述左側壁和右側壁相連,其中所述第一導向板包括彼此相連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豎直設置,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下面且與所述第一部分成第一預定角度;多個水平擋板,所述多個水平擋板在所述前側壁上沿縱向間隔布置;與多個水平擋板一一對應的多個框架,所述每個框架與所述每個水平擋板相連且所述每個框架與所述每個水平擋板成第二預定角度;多個格柵,所述多個格柵對應配合在所述多個框架內;和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二導向板在所述填料池內位于所述第一導向板和所述多個格柵之間,所述第二導向板沿所述填料池的縱向分別與所述左側壁和右側壁相連且所述第二導向板與豎直方向成第三預定角度。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采用格柵對填料進行攔截,格柵即增大了過水面積又減小了懸浮物附著面積,并可以防止填料流失。可以提高生物填料水處理系統生產運行的安全性,進而可以避免因生物填料流失和堵塞造成的設備損壞及系統癱瘓事故發生。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上述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所述第二導向板與所述多個格 柵大體平行。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所述第一預定角度為120。 -135。。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所述第二預定角度為100。 -120。。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所述第三預定角度為100。 -120。。有利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還包括穿孔曝氣管,所述穿孔曝氣管沿所述填料池的縱向設在所述多個水平擋板的下方。進一步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所述穿孔曝氣管的開孔方向與豎直方向成30° -60°。有利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所述每個框架的內周沿上均形成有前后間隔的第一和第二安裝槽,所述格柵分別插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裝槽內。進一步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所述格柵包括多個間隔設置的格柵條和分別與所述多個格柵條的兩端相連的連接條,其中,所述格柵條的截面為長圓形。進一步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所述格柵還包括提手,所述提手與所述連接條相連。本專利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專利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示意圖;圖2是圖1中沿線A-A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的穿孔曝氣管示意圖4是圖3中沿線B-B的剖面示意圖;圖5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的格柵示意圖;和圖6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的格柵條截面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一體地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的具體含義。 下面參考附圖來詳細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如圖1-6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包括填料池10,第一導向板20,多個水平擋板30,多個框架40,多個格柵50和第二導向板60。具體地說,填料池10包括左側壁101、右側壁102以及前側壁103且填料池10內投放有填料104。第一導向板20在填料池10內沿縱向(如圖1所示的上下方向或如圖2所示的垂直于紙面向上向下的方向)分別與左側壁101和右側壁102相連。其中第一導向板20包括彼此相連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豎直設置,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下面且與所述第一部分成第一預定角度al。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導向板20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可以是由兩塊板相連而成,諸如焊接;也可以是一塊板一體成形,例如沖壓成形;這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是可以理解的。多個水平擋板30在前側壁103上沿縱向間隔布置。多個框架40與多個水平擋板3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填料池,所述填料池包括左側壁、右側壁以及前側壁且所述填料池內投放有填料;第一導向板,所述第一導向板在所述填料池內沿縱向分別與所述左側壁和右側壁相連,其中所述第一導向板包括彼此相連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豎直設置,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下面且與所述第一部分成第一預定角度;多個水平擋板,所述多個水平擋板在所述前側壁上沿縱向間隔布置;與多個水平擋板一一對應的多個框架,所述每個框架與所述每個水平擋板相連且所述每個框架與所述每個水平擋板成第二預定角度;多個格柵,所述多個格柵對應配合在所述多個框架內;和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二導向板在所述填料池內位于所述第一導向板和所述多個格柵之間,所述第二導向板沿所述填料池的縱向分別與所述左側壁和右側壁相連且所述第二導向板與豎直方向成第三預定角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聯盟,張寶林,楊晨,林虹,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