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活性炭的加工工藝,尤其涉及一種稻殼基活性炭的加工工藝。
技術介紹
活性炭,因其比表面積大、吸附容量高,是常用的吸附材料。其生產原料主要有不可再生礦物煤、木材、果殼等,而這些原料供應有限,一方面制約了活性炭的生產規模;另一方面也是活性炭作吸附劑成本較高的重要原因,進而制約了其在廢水處理領域的應用。因此,尋找廉價易得的活性炭原料,降低活性炭生產成本,是推進活性炭在環保領域應用的重要措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稻殼基活性炭的加工工藝,此方法解決了當前活性炭生產成本高、應用受制約的問題。應用本專利技術生產活性炭的成本可大大降低,可以進一步推廣其在科研等方面的應用。本專利技術稻殼基活性炭的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a.原料處理,將洗凈的稻殼用O. 3-0. 8摩爾/升的氫氧化鈉溶液浸泡24小時,然后用純水洗至中性并烘干;b.碳化與活化,將上述烘干的稻殼粉碎并過35目篩,然后與85%的磷酸按照質量比1: 3混合均勻,然后直接放入馬弗爐中200-250°C恒溫I小時,再升溫至500-600°C恒溫90分鐘;c.清洗、干燥,待上述馬弗爐冷卻后,將灼燒產物用純水洗至pH 6,最后放入 120°C鼓風干燥箱中烘干,即可制 得成品。使用本專利技術稻殼基活性炭的加工工藝,可以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活性炭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更適宜科研、環保領域的使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對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非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一種稻殼基活性炭的加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a.原料處理,將洗凈的稻殼用O. 5摩爾/升的氫氧化鈉溶液浸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稻殼基活性炭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原料處理。將洗凈的稻殼用0.3?0.8摩爾/升的氫氧化鈉溶液浸泡24小時,然后用純水洗至中性并烘干;b.碳化與活化。將上述烘干的稻殼粉碎并過35目篩,然后與85%的磷酸按照質量比1∶3混合均勻,然后直接放入馬弗爐中200?250℃恒溫1小時,再升溫至500?600℃恒溫90分鐘;c.清洗、干燥。待上述馬弗爐冷卻后,將灼燒產物用純水洗至pH≈6,最后放入120℃鼓風干燥箱中烘干,即可制得成品。
【技術特征摘要】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