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文件限位機構,包括一第一導紙板、一第二導紙板、一連接轉盤以及一切換元件。第一導紙板以及第二導紙板用以引導位于一進紙匣上的文件,且連接轉盤用以使第一導紙板與第二導紙板于進紙匣上移動。切換元件提供兩種操作模式予使用者選擇,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文件限位機構,尤其涉及應用于自動饋紙裝置的進紙匣的文件限位機構。
技術介紹
一般而言,自動饋紙裝置與掃描裝置搭配使用而形成自動掃描裝置,以便于進行多張文件的自動掃描,或者自動饋紙裝置可與列印裝置搭配使用而形成自動列印裝置。自動饋紙裝置可饋送各種尺寸的文件,其中A4尺寸的文件最被廣為使用。然而,自動饋紙裝置的進紙匣上通常設置有一文件限位機構,用以于不同尺寸的文件被放置于進紙匣上的限制其文件位于進紙匣中央的位置,而避免文件被饋送時產生歪斜以造成掃描或列印不完整的情形。請參閱圖1,其為現有文件限位機構設置于進紙匣上的結構示意圖。文件限位機構2設置于應用于一自動饋紙裝置的一進紙匣I上,而進紙匣I具有多個刻度10、11以及12,多個刻度10、11以及12設置于文件限位機構2的一第一側,且多個刻度10、11以及12顯露于進紙匣I的一外表面13上,其中多個刻度10、11以及12排列為一列,且其多個刻度中的第一刻度10對應于A6尺寸的文件,第二刻度11對應于A5尺寸的文件,而第三刻度12對應于A4尺寸的文件。文件限位機構2包括一第一導紙板20、一第二導紙板21以及一連接轉盤22。第一導紙板20設置于進紙匣I上,其包括第一擋紙片201以及一第一齒條202,第一擋紙片201顯露于進紙匣I的外表面13上,用以阻擋文件(未顯示于圖中)的一第一偵牝而第一齒條202設置于進紙匣I的一內表面14上,用以與連接轉盤22接觸。同樣地,第二導紙板21設置于進紙匣I上且位于第一導紙板20的一側,其包括第二擋紙片211以及一第二齒條212,第二擋紙片211顯露于進紙匣I的外表面13上,用以阻擋文件的一第二側,而第二齒條212設置于進紙匣I的內表面14上,用以與連接轉盤22接觸。連接轉盤22設置于第一導紙板20以及第二導紙板21之間,用以分別與第一導紙板20的第一齒條202以及第二導紙板21的第二齒條212接觸且互相嚙合而使第一導紙板20以及第二導紙板21分別往不同的方向移動,也就是說,當第一導紙板20往一第一方向Dl移動時,由于連接轉盤22的結構,使得第二導紙板21往與第一方向Dl相反的一第二方向D2移動,反之亦然。當使用者欲掃描一 A4尺寸的文件時,首先必須調整文件限位機構2,使其符合A4尺寸的文件,其步驟如下移動第一導紙板20,并利用肉眼使第一導紙板20對準于第三刻度12,另一方面,第二導紙板21因應第一導紙板20的移動而移動至相對應的位置。當使用者將A4尺寸的文件放置于文件限位機構2上,第一導紙板20的第一擋紙片201阻擋其文件的第一側,且第二導紙板21的第二擋紙片211則阻擋文件的第二側,而避免文件被歪斜地饋送。雖然現有文件限位機構2上具有多個刻度10、11以及12,以便于使用者于放置各種尺寸的文件的前可根據文件的尺寸以及多個刻度10、11以及12而調整第一導紙板20以及第二導紙板21的位置。但有許多使用者認為需要以肉眼確認刻度的位置并進行對準刻度的動作相當不便,因此市面上推出一種不需以肉眼對準刻度的文件限位機構。請同時參閱圖2以及圖3,圖2為另一現有文件限位機構設置于進紙匣上的結構示意圖,而圖3另一現有文件限位機構的結構下視示意圖。文件限位機構4設置于應用于一自動饋紙裝置的一進紙匣3上,而進紙匣3具有多個刻度30、31以及32,多個刻度30、31以及32設置于文件限位機構4的一第一側,且多個刻度30、31以及32顯露于進紙匣3的一外表面33上,其中多個刻度30、31以及32排列為一列,且其多個刻度中的第一刻度30對應于A6尺寸的文件,第二刻度31對應于A5尺寸的文件,而第三刻度32對應于A4尺寸的文件。圖3中,進紙匣3更包括多個凹槽35、36以及37,其設置于進紙匣3的一內表面34上,且多個凹槽的第一凹槽35的位置對應于第一刻度30的位置,多個凹槽的第二凹槽36的位置對應于第二刻度31的位置,而多個凹槽的第三凹槽37的位置對應于第三刻度32的位置。而文件限位機構4包括一第一導紙板40、一第二導紙板41以及一連接轉盤42。第一導紙板40設置于進紙匣3上,其包括第一擋紙片401以及一第一齒條402,第一擋紙片401顯露于進紙匣3的外表面33上,用以阻擋文件(未顯示于圖中)的一第一側,而第一齒條402設置于進紙匣3的內表面34上,用以與連接轉盤42接觸。第二導紙板41設置于進紙匣3上且位于第一導紙板40的一側,其包括第二擋紙片411、一第二齒條412以及一凸出部413,第二擋紙片411顯露于進紙匣3的外表面33上,用以阻擋文件的一第二側。第二齒條412設置于進紙匣3的內表面34上,用以與連接轉盤42接觸,且凸出部413接近于進紙匣3上的多個凹槽35、36以及37,并于第二導紙板41被移動時伸入多個凹槽35、36以及37中。連接轉盤42設置于第一導紙板40以及第二導紙板41之間,用以分別與第一導紙板40的第一齒條402以及第二導紙板41的第二齒條412接觸且互相嚙合而使第一導紙板40以及第二導紙板41分別往不同的方向移動。當使用者欲掃描一 A4尺寸的文件時,同樣地必須先調整文件限位機構4而使其符合A4尺寸的文件。首先使用者必須以肉眼判斷對應于A4尺寸的第三刻度32的方向,并將第二導紙板41往第三刻度32所在的方向移動。于第二導紙板41移動的過程中,第二導紙板41的凸出部413伸入于對應于第三刻度32的第三凹槽37。另一方面,第一導紙板40因應第二導紙板41的移動而移動至相對應的位置,使得第一導紙板40的第一擋紙片401阻擋其文件的第一側,且第二導紙板41的第二擋紙片411阻擋文件的第二側而避免文件被歪斜地饋送。現有文件限位機構4借由其凸出部413伸入于多個凹槽35、36以及37中而固定第二導紙板41的位置,其可令使用者不需準確地以肉眼對準對應于各種尺寸的刻度。然而,現有文件限位機構4僅可使用于某些特定尺寸的文件(例如A4、A5以及A6尺寸的文件),而無法適用于非官方制定的尺寸(亦即A4、A5以及A6尺寸的文件)的文件。因此,需要一種可根據使用者需求而進行操作模式切換的文件限位機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可根據使用者需求而進行操作模式切換的文件限位機構。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文件限位機構,應用于一自動饋紙裝置的一進紙匣,該文件限位機構包括一第一導紙板,設置于該進紙匣上,用以引導一文件進入該自動饋紙裝置,且該第一導紙板具有一延伸臂;一第二導紙板,設置于該第一導紙板的一第一側且可往與該第一導紙板相反的方向移動,用以與該第一導紙板引導該文件進入該自動饋紙裝置;一連接轉盤,設置于該第一導紙板與該第二導紙板之間,用以分別與該第一導紙板以及該第二導紙板嚙合而使該第二導紙板往相反于該第一導紙板的方向移動;以及一切換元件元件,設置于該進紙匣上,用以使該文件限位機構由一手動定位模式變更為一刻度定位模式或由該刻度定位模式變更為該手動定位模式,該切換元件包括一驅動部,具有一撥動鈕且該撥動鈕顯露于該進紙匣上,該撥動鈕用以被撥動而移動該切換元件;以及一定位部,具有多個凹槽以及一轉動部,該轉動部位于該定位部的一第二端且連接于該進紙匣,當該撥動鈕被撥動時該定位部因應該驅動部的移動而擺動;其中當該延伸臂伸入該多個凹槽內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文件限位機構,應用于一自動饋紙裝置的一進紙匣,其特征在于,該文件限位機構包括:一第一導紙板,設置于該進紙匣上,用以引導一文件進入該自動饋紙裝置,且該第一導紙板具有一延伸臂;一第二導紙板,設置于該第一導紙板的一第一側且能夠往與該第一導紙板相反的方向移動,用以與該第一導紙板引導該文件進入該自動饋紙裝置;一連接轉盤,設置于該第一導紙板與該第二導紙板之間,用以分別與該第一導紙板以及該第二導紙板嚙合而使該第二導紙板往相反于該第一導紙板的方向移動;以及一切換元件,設置于該進紙匣上,用以使該文件限位機構由一手動定位模式變更為一刻度定位模式或由該刻度定位模式變更為該手動定位模式,該切換元件包括:一驅動部,具有一撥動鈕且該撥動鈕顯露于該進紙匣上,該撥動鈕用以被撥動而移動該切換元件;以及一定位部,具有多個凹槽以及一轉動部,該轉動部位于該定位部的一第二端且連接于該進紙匣,當該撥動鈕被撥動時該定位部因應該驅動部的移動而擺動;其中當該延伸臂伸入該多個凹槽內時,該文件限位機構處于該刻度定位模式,而當該延伸臂脫離于該多個凹槽時,該文件限位機構處于該手動定位模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維燻,
申請(專利權)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