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耐用格子面料,包括表層的耐磨格子層以及內層的柔軟彈性層,所述的耐用格子層由經線和緯線相互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由滌綸纖維和棉纖維混紡編織而成,所述的緯線由純麻細紡纖維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和緯線中分別有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述的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縱向和橫向交錯形成方形格子狀,所述的柔軟彈性層由貢緞纖維和棉緞纖維混紡編織而成。采用耐磨面料和透氣性面料混紡編織成耐磨層,使面料同時具有耐磨和透氣性,穿著舒適,同時將有印染處理的紗線混編在面料中形成格子狀,此類面料不影響美觀和舒適度,也不容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內層采用兩種彈性柔軟面料混紡而成,編織而成的面料貼身舒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面料,具體涉及一種耐用格子面料。
技術介紹
我國加入國際貿易組織之后,紡織工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紡織工業面臨著傳統的產品品種因缺乏新面貌、新功能而正在不斷地逐漸退出國際市場的新形勢;另一方面我國傳統的紡織設備因效率低、用工多、適應性差、成本高而難以繼續。我國紡織工業的用工成本從國際市場上來看仍然占有一定的有時,但這一優勢正在喪失之中。目前,人們所穿著的襯衫在印染加工時,通常在表面進行直接染色加工,如格子類面料,加工時直接在面料表層印染形成一層染色層,此類面料在透氣性能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同時在進行洗滌時也會因為摩擦等因素而導致脫落,使得面料的美觀大打折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磨損、透氣舒適的耐用格子面料。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耐用格子面料,包括表層的耐磨格子層以及內層的柔軟彈性層,所述的耐用格子層由經線和緯線相互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由滌綸纖維和棉纖維混紡編織而成,所述的緯線由純麻細紡纖維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和緯線中分別有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述的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縱向和橫向交錯形成方形格子狀,所述的柔軟彈性層由貢緞纖維和棉緞纖維混紡編織而成。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經線中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編織比為1:3,所述的經線中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占百分比為26%。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緯線中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占百分比為 32%。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耐磨格子層的厚度為O. 5mm-1. 5mm,所述的柔軟彈性層的厚度為O. lmm-0. 8mm。本專利技術所述為一種耐用格子面料,采用耐磨面料和透氣性面料混紡編織成耐磨層,使面料同時具有耐磨和透氣性,穿著舒適,同時將有印染處理的紗線混編在面料中形成格子狀,此類面料不影響美觀和舒適度,也不容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內層采用兩種彈性柔軟面料混紡而成,編織而成的面料貼身舒適。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耐用格子面料一較佳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 附圖中各標記如下1、耐磨格子層,2、柔軟彈性層。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本專利技術所述為一種耐用格子面料,參見圖1所示,包括表層的耐磨格子層I以及內層的柔軟彈性層2,所述的耐用格子層I由經線和緯線相互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由滌綸纖維和棉纖維混紡編織而成,所述的緯線由純麻細紡纖維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和緯線中分別有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述的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縱向和橫向交錯形成方形格子狀,所述的柔軟彈性層2由貢緞纖維和棉緞纖維混紡編織而成。進一步地,所述的經線中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編織比為1:3,所述的經線中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占百分比為26%。進一步地,所述的緯線中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占百分比為32%。進一步地,所述的耐磨格子層I的厚度為O. 5mm-1. 5mm,所述的柔軟彈性層2的厚度為 O. lmm-0. 8mm。貢緞纖維細膩、手感柔軟、光澤好、色澤亮麗,有很好的彈性質地緊密不易變形,棉緞纖維手感綿軟,質地厚實、有彈性、穿著舒適,混紡形成的面料集兩者的有點于一身,柔軟、有彈性、穿著舒適。本專利技術所述為一種耐用格子面料,采用耐磨面料和透氣性面料混紡編織成耐磨層,使面料同時具有耐磨和透氣性,穿著舒適,同時將有印染處理的紗線混編在面料中形成格子狀,此類面料不影響美觀和舒適度,也不容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內層采用兩種彈性柔軟面料混紡而成,編織而成的面料貼身舒適。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技術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耐用格子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層的耐磨格子層以及內層的柔軟彈性層,所述的耐用格子層由經線和緯線相互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由滌綸纖維和棉纖維混紡編織而成,所述的緯線由純麻細紡纖維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和緯線中分別有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述的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縱向和橫向交錯形成方形格子狀,所述的柔軟彈性層由貢緞纖維和棉緞纖維混紡編織而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格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經線中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編織比為1:3,所述的經線中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占百分比為26%。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格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緯線中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占百分比為3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格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格子層的厚度為O.5mm-1. 5mm,所述的柔軟彈性層的厚度為O. lmm-O. 8mm。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耐用格子面料,包括表層的耐磨格子層以及內層的柔軟彈性層,所述的耐用格子層由經線和緯線相互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由滌綸纖維和棉纖維混紡編織而成,所述的緯線由純麻細紡纖維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和緯線中分別有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述的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縱向和橫向交錯形成方形格子狀,所述的柔軟彈性層由貢緞纖維和棉緞纖維混紡編織而成。采用耐磨面料和透氣性面料混紡編織成耐磨層,使面料同時具有耐磨和透氣性,穿著舒適,同時將有印染處理的紗線混編在面料中形成格子狀,此類面料不影響美觀和舒適度,也不容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內層采用兩種彈性柔軟面料混紡而成,編織而成的面料貼身舒適。文檔編號D03D15/00GK102991042SQ201210492120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專利技術者潘永教 申請人:蘇州依云針紡織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耐用格子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層的耐磨格子層以及內層的柔軟彈性層,所述的耐用格子層由經線和緯線相互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由滌綸纖維和棉纖維混紡編織而成,所述的緯線由純麻細紡纖維編織而成,所述的經線和緯線中分別有經過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所述的染色處理的面料纖維縱向和橫向交錯形成方形格子狀,所述的柔軟彈性層由貢緞纖維和棉緞纖維混紡編織而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永教,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依云針紡織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