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金屬轉筒、流延裝置、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流延裝置防止由帶的焊接部引起的帶與水平轉筒的磨損及膜的厚度偏差故障。形成為環狀的帶(91)具有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焊接部(91w)。用來支撐帶(91)的水平轉筒(124)具備驅動軸(124a)、以及軸接于驅動軸(124a)的不銹鋼制的轉筒本體(124b)。在轉筒本體(124b)的外周部,形成支撐帶(91)的背面的帶支撐面。在帶支撐面中設置著凹刻槽(124bd)。以焊接部(91w)位于凹刻槽上的方式,將帶(91)繞掛在轉筒本體(124b)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金屬轉筒(drum)、流延裝置、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技術介紹
伴隨著液晶顯示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大畫面化,對LCD中所用的光學膜也要求大面積化。光學膜由于是以長條狀而制造,所以是根據LCD的尺寸而切割為預定尺寸。因此,為了制造面積更大的光學膜,必須制造寬度較以前更大的長條光學膜。作為長條光學膜的具代表性的制造方法,有溶液制膜方法。眾所周知溶液制膜方法為以下方法將聚合物溶解在溶劑中而成的涂料(dope)流延到移動的流延支撐體上,在流延支撐體上形成包含涂料的流延膜,將流延膜從流延支撐體上剝離并進行干燥,藉此制造膜。作為流延支撐體,一直使用架設在多個金屬轉筒上的金屬制的無接縫帶(endlessband)。能利用溶液制膜方法來制造的膜的最大寬度受到該無接縫帶的寬度的限制。因此,為了制造寬度更大的膜,需要寬度更大的無接縫帶。但是,迄今為止僅可獲得寬度不大于2m左右的無接縫帶。因此,在專利文獻I中,將成為寬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央部帶與成為各側部的一對側部帶在長度方向上焊接,藉此獲得寬度較以前更大的無接縫帶?,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韓國專利公開公報第2009-0110082號然而,使用像專利文獻I所記載那樣的無接縫帶長時間(例如700小時以上)連續實行溶液制膜方法的情況下,產生了刮削粉故障或厚度偏差故障。專利技術人進行了努力研究,結果發現,刮削粉故障或厚度偏差故障是由焊接部的突起或殘留應力所引起。進而,專利技術人等人進行了努力研究,結果得知,像專利文獻I所記載那樣的無接縫帶容易由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焊接部引起寬度方向上產生翹曲。特別是容易引起無接縫帶的寬度方向端部、也就是從中央部帶向側部帶翹曲。若使用寬度方向端部翹曲的無接縫帶來實行溶液制膜方法,則會由該翹曲引起流延膜產生厚度偏差。即使將此種產生了厚度偏差的流延膜進行干燥,也形成產生了厚度偏差的膜(以下稱為厚度偏差故障)。另外,以因翹曲而彎曲的無接縫帶的內側的面與金屬轉筒的周面接觸的方式將無接縫帶架設在金屬轉筒上的情況下,在無接縫帶的側部,帶端局部地與金屬轉筒的周面接觸。若帶端局部地與金屬轉筒的周面接觸的狀態持續,則無接縫帶的側部的變形增大,因此容易引起上述厚度偏差故障。進而,剝離產生了厚度偏差的流延膜時,容易產生剝離殘留故障,對產生了厚度偏差的流延膜進行干燥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發泡。為了矯正無接縫帶的翹曲,也可以在繞掛著無接縫帶的狀態下使金屬轉筒移動以使金屬轉筒的間隔變大,使對無接縫帶施加的移動張力增大。但是,若在對無接縫帶施加的移動張力增大的狀態下直接實行溶液制膜方法,則容易由焊接部引起膜的厚度偏差故障及刮削粉故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解決了這些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本專利技術的金屬轉筒的特征在于旋轉自如地受到支撐;以周面支撐金屬制的無接縫帶,該金屬制的無接縫帶具有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焊接部;并且在所述周面中,具有在所述焊接部的位置區域中沿著周方向延伸設置的槽。優選的是槽為環狀。另外,優選的是槽的底部具有平坦面。本專利技術的流延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對金屬轉筒;無接縫帶,以焊接部位于槽上的方式繞掛在一對金屬轉筒上,且通過金屬轉筒的旋轉而在長度方向上移動;流延模具,向無接縫帶的表面流出含有聚合物及溶劑的涂料;以及膜干燥機,對包含所流出的涂料且形成在表面上的流延膜噴附加熱風,使溶劑從流延膜中蒸發。流延裝置優選的是包括剝離機,該剝離機將流延膜從無接縫帶上剝離而獲得濕潤膜。優選的是一對金屬轉筒中,與剝離機相向的金屬轉筒為剝離用金屬轉筒,在無接縫帶中由剝離用金屬轉筒支撐的部分,流延膜被剝離,并且所述流延裝置包括剝離轉筒冷卻機,將剝離用金屬轉筒冷卻;以及帶背面冷卻機,將朝著靠近剝離用金屬轉筒的方向移動的無接縫帶的焊接部從背面側加以冷卻。優選的是一對金屬轉筒中,與流延模具相向的金屬轉筒為流延用金屬轉筒,從流延模具中流出的涂料到達無接縫帶中由流延用金屬轉筒支撐的部分,并且所述流延裝置具備流延轉筒冷卻機,將流延用金屬轉筒冷卻;以及帶表面冷卻機,在無接縫帶中涂料到達的位置與流延膜被剝離的位置之間,與無接縫帶相向而設置,并且將由流延用金屬轉筒支撐的焊接部從表面側加以冷卻。本專利技術的流延膜的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所述流延裝置,在無接縫帶的表面上形成流延膜。本專利技術的溶液制膜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所述流延裝置,在無接縫帶的表面上形成流延膜,將流延膜從無接縫帶上剝離,藉此制造膜。專利技術的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可以抑制由焊接部引起的膜的厚度偏差故障及刮削粉故障,并且高效地制造寬度較以前更寬的帶狀的膜。先前的無接縫帶(寬度為2m以下)中雖然也存在焊接部,但該焊接部是在寬度方向上延伸。在使用這種無接縫帶而獲得的膜中,受到由焊接部引起的厚度偏差等不良影響的部分與焊接部同樣地在寬度方向上延伸。因此,通過將所得的帶狀的膜在寬度方向上裁斷,而容易從產品膜中去除受到不良影響的部分。另一方面,使用具有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焊接部的無接縫帶的情況下,與先前的無接縫帶不同,不易將受到由焊接部引起的不良影響的部分去除。根據本專利技術,可以使流延膜中形成于焊接部上的部分包含在產品用的膜中。根據本專利技術,即使是這種情況,也可以抑制由焊接部引起的膜的厚度偏差故障及刮削粉故障,并且高效地制造寬度較以前更寬的帶狀的膜。附圖說明圖1為表示帶的制造設備的概要的側面圖。圖2為表示帶制造設備的概要的平面圖。圖3為表示焊接單元的概要的側面圖。圖4為表示焊接單元的概要的平面圖。圖5為表示焊接支撐滾筒的概要的V-V線截面圖。圖6為焊縫及其周邊的說明圖。圖7為錐形滾筒的概略圖。圖8為夾具的概略圖。圖9為帶的概略圖。圖10為表示溶液制膜設備的概要的側面圖。圖11為表示流延裝置的概要的側面圖。圖12為表示流延裝置本體的概要的立體圖。圖13為表示水平轉筒的概要的立體圖。圖14為帶的Pl-Pl線截面圖。圖15為表示帶背面冷卻機的概要的立體圖。圖16為帶的P2-P2線截面圖。符號的說明10 :帶制造設備11 :側構件lle、12e:側緣12:中央構件13 :帶構件13c、91c:中央部13s,91s :側部13w、91v、91w :焊接部16 :送出部17 :對接部18,61 :焊接單元19 :加熱部20 :卷取裝置23 :第一送出裝置24 :第二送出裝置26 :第一滾筒27 :第二滾筒28:第三滾筒29:第四滾筒32、37、50 :移動機構33、38、51、128c :控制器34、47 :位置檢測部41 :焊接支撐滾筒42 :焊接裝置43 :激光振蕩器46 :焊接裝置本體52 :腔室55:清潔裝置56 :管道57 :送風機62 :按壓裝置63 :第一皮帶64 :第二皮帶67 :第五滾筒68 :第六滾筒69 :第七滾筒71 :高導熱部72 :焊縫73 :熱影響區域76 :槽81 :錐形滾筒82 :驅動機構85 :夾具86 :夾具本體87 :夾持銷91 :帶/流延帶91a :流延面91b :背面110:溶液制膜設備112:涂料113:濕潤膜115:流延裝置116:膜117:布鋏拉幅機118:膜干燥裝置118a:滾筒119:卷取裝置119a:壓制滾筒119b :卷芯121 :罩殼121a:流延室121b :干燥室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金屬轉筒,其特征在于:旋轉自如地受到支撐;以周面支撐金屬制的無接縫帶,該金屬制的無接縫帶具有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焊接部,并且在所述周面中,具有在所述焊接部的位置區域中沿著周方向延伸設置的槽。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新井利直,
申請(專利權)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