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制備墻體材料組合物的方法,包括:控制器分別控制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閥打開,使得阻燃劑、偶聯劑和樹脂分別進入到第一、第二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第一、第二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分別檢測進入的阻燃劑、偶聯劑和樹脂的重量,并分別發送相應的重量信號給控制器,該控制器在檢測到的阻燃劑、偶聯劑和樹脂的重量分別達到第一、第二和第三設定重量時分別控制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閥關閉;進入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的阻燃劑和進入到第二重量檢測裝置的偶聯劑被輸送到第一混料機進行混合,之后被輸送到第二混料機;進入到所述第三重量檢測裝置的樹脂被輸送到第二混料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
技術介紹
目前城鄉房屋建筑用墻體材料,主要采用實心粘土磚。實心粘土磚的燒制不但耗能高,而且需要粘土、占用耕地。此外,由實心粘土磚建成的建筑的節能性能較差,不利于節能環保;并且實心粘土磚在燒制過程中所排放的煙塵顆粒物以及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都會對環境不利,造成環境惡化。因此,已經開發了節能、節地、利廢、保溫、隔音和環保的墻體材料。然而,現有的用于生產墻體材料組合物的設備通常是先人工將組成墻體材料的各種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稱量之后再裝入到填料倉中,因此不能按照各種原料間的配比對原料進行自動稱量。此外,也不能滿足先將其中兩種或以上原料進行混合再與其他原料進行混合從而達到提高產出的墻體材料的物理性能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人在2011年4月22日提交的申請號為201110102047. 5的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一種用于制備墻體材料的新型墻體材料組合物。該墻體材料組合物主要含有樹脂、偶聯劑和阻燃劑,相對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樹脂,所述阻燃劑的含量為30-200重量份,所述偶聯劑的含量為O. 1-5重量份,所述阻燃劑含有在200°C及以上能夠釋放出水分子的水不溶性物質。在制備這種墻體材料組合物的過程中,為了提高阻燃劑在樹脂中的分散性和流動性,使得所述墻體材料組合物中的樹脂與阻燃劑之間的粘結力可以得到提高,從而使得采用該墻體材料組合物形成的墻體具有更高的強度,需要先將偶聯劑和阻燃劑混合,使得偶聯劑包覆在所述阻燃劑的表面上,之后再與樹脂進行混合。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其中涉及的墻體材料組合物制備設備包括第一填料倉、第二填料倉和第三填料倉;第一混料機和第二混料機,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填料倉的出口、第二填料倉的出口和第三填料倉的出口處的第一控制閥、第二控制閥和第三控制閥;第一重量檢測裝置、第二重量檢測裝置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所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的入口和第二重量檢測裝置的入口分別與所述第一控制閥的出口和第二控制閥的出口連通,所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的出口和第二重量檢測裝置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混料機的入口連通;所述第三重量檢測裝置的入口與所述第三控制閥的出口連通,第一混料機的出口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混料機的入口連通;控制器,該控制器具有至少一個信號輸入端和至少一個控制端,第一控制閥、第二控制閥和第三控制閥的受控端與該控制器的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一重量檢測裝置、第二重量檢測裝置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該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分別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閥、第二控制閥和第三控制閥打開,使得所述第一填料倉中的阻燃劑、所述第二填料倉中的偶聯劑和所述第三填料倉中的樹脂分別進入到所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所述第二重量檢測裝置和所述第三重量檢測裝置;第一重量檢測裝置、第二重量檢測裝置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分別檢測進入的所述阻燃劑、偶聯劑和樹脂的重量,并分別發送相應的重量信號給所述控制器,該控制器在檢測到的阻燃齊U、偶聯劑和樹脂的重量分別達到第一設定重量、第二設定重量和第三設定重量時分別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閥、第二控制閥和第三控制閥關閉;進入到所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的阻燃劑和進入到所述第二重量檢測裝置的偶聯劑被輸送到所述第一混料機進行混合使偶聯劑包覆在所述阻燃劑的表面上,之后被輸送到所述第二混料機;進入到所述第三重量檢測裝置的樹脂被輸送到所述第二混料機并與所述第一混料機輸出的阻燃劑和偶聯劑的混合物進行混合以得到所述墻體材料組合物。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以通過控制器設定阻燃劑、偶聯劑和樹脂的重量配比,控制器控制控制閥打開,填料倉中的阻燃劑、偶聯劑和樹脂通過控制閥進入到重量檢測裝置,重量檢測裝置檢測進入到該重量檢測裝置的原料的重量,當其重量達到預先設定的值時,控制器控制相應的控制閥關閉相應的填料倉,這樣,能夠控制各原料的重量,從而實現控制原料配比。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墻體材料組合物制備設備的總體結構框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重量檢測秤的結構框圖;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的實施方式的墻體材料組合物制備設備的總體結構框圖;以及圖4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墻體材料制造設備的總體結構框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為了制備上述特定的墻體材料組合物,本申請人還專利技術了用于制備該墻體材料組合物的設備。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墻體材料組合物制備設備的總體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墻體材料組合物制備設備,該設備包括多個填料倉和混料機,其中,該設備還包括位于多個填料倉中的至少一個填料倉的出口處的至少一個控制閥、至少一個重量檢測裝置和控制器50 ;該控制器50具有至少一個信號輸入端和至少一個控制端,該控制閥的受控端與該控制器50的控制端電連接,該重量檢測裝置的入口與所述控制閥的出口連通,該重量檢測裝置的出口與所述混料機的出口連通,且該重量檢測裝置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50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多個填料倉可以包括第一填料倉10、第二填料倉12和第三填料倉14,相應地,所述混料機可以包括第一混料機20和第二混料機22,相應地,所述控制閥可以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填料倉10的出口、第二填料倉12的出口和第三填料倉14的出口處的第一控制閥30、第二控制閥32和第三控制閥34,相應地,所述重量檢測裝置可以包括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 ;所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的入口和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的入口分別與所述第一控制閥30的出口和第二控制閥32的出口連通,所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的出口和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混料機20的入口連通;所述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的入口與所述第三控制閥34的出口連通,第一混料機20的出口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混料機22的入口連通。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的出口和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混料機20的入口連通;所述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的出口和第一混料機20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混料機22的入口連通中的“連通”可以通過管路來實現。另外,可以直接將第一混料機20的入口設置在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和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的出口的下方,使得原料可以直接落入到第一混料機20中。同樣地,可以將第二混料機22的入口設置在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的出口和第一混料機20的出口的下方,使得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中的原料和第一混料機20中的混合原料可以落入到第二混料機22中;還可以通過傳送帶或管路與傳送帶的組合的方式來實現;或者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啟示可以預想到的其他方式,例如采用輸料螺桿的傳送方式實現由低位置向高位置傳送。第二混料機22的出口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與成型機70連通,這里不再贅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使用墻體材料組合物制備設備制備墻體材料組合物的方法,該設備包括第一填料倉(10)、第二填料倉(12)和第三填料倉(14);第一混料機(20)和第二混料機(22);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填料倉(10)的出口、第二填料倉(12)的出口和第三填料倉(14)的出口處的第一控制閥(30)、第二控制閥(32)和第三控制閥(34);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所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的入口和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的入口分別與所述第一控制閥(30)的出口和第二控制閥(32)的出口連通,所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的出口和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混料機(20)的入口連通;所述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的入口與所述第三控制閥(34)的出口連通,第一混料機(20)的出口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混料機(22)的入口連通;控制器(50),該控制器(50)具有至少一個信號輸入端和至少一個控制端,第一控制閥(30)、第二控制閥(32)和第三控制閥(34)的受控端與該控制器(50)的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50)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該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50)分別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閥(30)、第二控制閥(32)和第三控制閥(34)打開,使得所述第一填料倉(10)中的阻燃劑、所述第二填料倉(12)中的偶聯劑和所述第三填料倉(14)中的樹脂分別進入到所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所述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和所述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和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分別檢測進入的所述阻燃劑、偶聯劑和樹脂的重量,并分別發送相應的重量信號給所述控制器(50),該控制器(50)在檢測到的阻燃劑、偶聯劑和樹脂的重量分別達到第一設定重量、第二設定重量和第三設定重量時 分別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閥(30)、第二控制閥(32)和第三控制閥(34)關閉;進入到所述第一重量檢測裝置(40)的阻燃劑和進入到所述第二重量檢測裝置(42)的偶聯劑被輸送到所述第一混料機(20)進行混合,使偶聯劑包覆在所述阻燃劑的表面上,之后被輸送到所述第二混料機(22);進入到所述第三重量檢測裝置(44)的樹脂被輸送到所述第二混料機(22)并與所述第一混料機(20)輸出的阻燃劑和偶聯劑的混合物進行混合以得到所述墻體材料組合物。...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志強,王秋艷,倪紹良,商宇飛,袁沖,郭婷,張曉峰,史悅,楊志,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恒通創新賽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恒通創新賽木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