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鋼材的生產工藝,是一種鍛軋結合的鋼材生產工藝,其工藝流程為:鋼錠或連鑄坯加熱→鍛造→再加熱→軋制→切頭尾和分段→冷卻→精整→檢驗→標記→包裝稱重→入庫;鋼錠或連鑄坯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150℃;鍛造工序:控制鍛造比為3,終段溫度1000℃;再加熱工序:終鍛溫度低于900℃需再加熱,加熱溫度為1050℃;軋制工序:采用二輥可逆軋機,通過方→橢→圓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狀和尺寸。本發明專利技術不僅兼具有鍛造工藝及軋制工藝的優點,而且具有生產效率高、成材率高、尺寸精度高、消耗低、內在組織致密、力學性能高及金相組織優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鋼材的生產工藝,具體的說是一種鍛軋結合的鋼材生產工藝。
技術介紹
目前的圓鋼塑性成型工藝主要有鍛造、軋制等,這兩種工藝均為獨立的生產工藝,鍛造的生廣工藝流程為鋼淀/連鑄還一加熱一鍛造一冷卻一精整一檢驗一標記一包裝稱重一入庫。鍛造生產工藝的特點是產品內在組織致密、力學性能高,因此許多重要的軸等產品均要求使用鍛件,但鍛造生產工藝的單件產品生產周期長、而且尺寸精度差,因此鍛件的成本很高。軋制的生產工藝流程為鋼錠/連鑄坯一加熱一軋制一切頭尾/分段一冷卻一精整一檢驗一標記一包裝稱重一入庫,軋制生廣工藝的特點是生廣效率聞、成材率聞、廣品尺寸精度高、消耗低,但軋制生產工藝的產品內在組織不夠致密、力學性能稍差,因此軋件只能用于一些要求普通的設備上。鍛造和軋制這兩種生產工藝各有優點,但也有不足,若能有機的結合,可以解決這兩種工藝的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出一種鍛軋結合的鋼材生產工藝,不僅兼具有鍛造工藝及軋制工藝的優點,而且具有生產效率高、成材率高、尺寸 精度高、消耗低、內在組織致密、力學性能高及金相組織優的優點。本專利技術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鍛軋結合的鋼材生產工藝,其工藝流程為鋼錠或連鑄坯加熱一鍛造一再加熱一軋制一切頭尾和分段一冷卻一精整一檢驗一標記一包裝稱重一入庫;具體各工序的工藝參數為 鋼錠或連鑄坯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100 1180°C ; 鍛造工序控制鍛造比為3 4,終段溫度900 1050°C ; 再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000 1080°C ; 軋制工序采用二輥可逆軋機,通過方一橢一圓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狀和尺寸,軋制橢圓孔采用雙橢圓孔型,軋制道次5 9道,各個道次延伸率控制為1.1 1. 25,軋制溫度控制為950 1080°C,軋制速度控制為I 3m/s ; 切頭尾和分段工序鋼錠切頭長度2% (鋼材總長度的2%),切尾長度為鋼錠帽口重量所占長度比例+1% ;連鑄坯切頭切尾長度控制為I 2% (鋼材總長度的2%); 冷卻工序分段的圓鋼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550 600°C,然后裝入保溫坑緩冷,控制緩冷速度彡IO0C /h,經48 72h后,圓鋼溫度彡150°C吊出保溫坑自然冷卻; 精整工序圓鋼冷卻后進行矯直,選用壓力矯直機、二輥矯直機或多輥矯直機進行矯直,矯直后對圓鋼表面缺陷進行清理,隨后進行超聲波探傷,合格的圓鋼標記打捆入庫。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在鍛造工藝的基礎上增加了軋制工藝,從而該工藝兼具有鍛造工藝及軋制工藝的優點;采用本專利技術的工藝,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成材率、產品尺寸精度、產品內在組織致密及產品力學性能,可以穩定產品質量,降低消耗。與單鍛造工藝相比,本工藝具有生產效率高、成材率高、尺寸精度高、消耗低及產品質量穩定的優點;與單軋制工藝相比,本工藝生產的產品具有內在組織致密及力學性能高的鍛材特點,甚至金相組織優于鍛材。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一種鍛軋結合的鋼材生產工藝,其工藝流程為鋼錠或連鑄坯加熱一鍛造一再加熱一軋制一切頭尾和分段一冷卻一精整一檢驗一標記一包裝稱重一入庫;具體各工序的工藝參數為· 鋼錠或連鑄坯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100°C ; 鍛造工序控制鍛造比為3,終段溫度900°C ; 再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000°C ; 軋制工序采用二輥可逆軋機,通過方一橢一圓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狀和尺寸,軋制橢圓孔采用雙橢圓孔型,軋制道次5道,各個道次延伸率控制為1.1,軋制溫度控制為950°C,軋制速度控制為13m/s ; 切頭尾和分段工序鋼錠切頭長度2%,切尾長度為鋼錠帽口重量所占比例+1% ;連鑄坯切頭切尾長度控制為1% ; 冷卻工序分段的圓鋼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550°C,然后裝入保溫坑緩冷,控制緩冷速度10°C /h,經48h后,圓鋼溫度彡150°C吊出保溫坑自然冷卻; 精整工序圓鋼冷卻后進行矯直,選用壓力矯直機、二輥矯直機或多輥矯直機進行矯直,矯直后對圓鋼表面缺陷進行清理,隨后進行超聲波探傷,合格的圓鋼標記打捆入庫。實施例2 一種鍛軋結合的鋼材生產工藝,其工藝流程為鋼錠或連鑄坯加熱一鍛造一再加熱一軋制一切頭尾和分段一冷卻一精整一檢驗一標記一包裝稱重一入庫;具體各工序的工藝參數為 鋼錠或連鑄坯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150°C ; 鍛造工序控制鍛造比為3,終段溫度1000°C ; 再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050°C ; 軋制工序采用二輥可逆軋機,通過方一橢一圓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狀和尺寸,軋制橢圓孔采用雙橢圓孔型,軋制道次7道,各個道次延伸率控制為1. 15,軋制溫度控制為1000°C,軋制速度控制為2m/s ; 切頭尾和分段工序鋼錠切頭長度按2%,切尾長度為鋼錠帽口重量所占比例+1% ;連鑄坯切頭切尾長度控制為2% ; 冷卻工序分段的圓鋼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580°C,然后裝入保溫坑緩冷,控制緩冷速度80°C /h,經60h后,圓鋼溫度彡150°C吊出保溫坑自然冷卻; 精整工序圓鋼冷卻后進行矯直,選用壓力矯直機、二輥矯直機或多輥矯直機進行矯直,矯直后對圓鋼表面缺陷進行清理,隨后進行超聲波探傷,合格的圓鋼標記打捆入庫。實施例3 一種鍛軋結合的鋼材生產工藝,其工藝流程為鋼錠或連鑄坯加熱一鍛造一再加熱一軋制一切頭尾和分段一冷卻一精整一檢驗一標記一包裝稱重一入庫;具體各工序的工藝參數為 鋼錠或連鑄坯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180°C ; 鍛造工序控制鍛造比為4,終段溫度1050°C ; 再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080°C ; 軋制工序采用二輥可逆軋機,通過方一橢一圓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狀和尺寸,軋制橢圓孔采用雙橢圓孔型,軋制道次9道,各個道次延伸率控制為1. 25,軋制溫度控制為1080°C,軋制速度控制為3m/s ; 切頭尾和分段工序鋼錠切頭長度按2%,切尾長度為鋼錠帽口重量所占比例+1% ;連鑄坯切頭切尾長度控制為2% ; 冷卻工序分段的圓鋼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600°C,然后裝入保溫坑緩冷,控制緩冷速度60°C /h,經72h后,圓鋼溫度彡150°C吊出保溫坑自然冷卻; 精整工序圓鋼冷卻后進行矯直,選用壓力矯直機、二輥矯直機或多輥矯直機進行矯直,矯直后對圓鋼表面缺陷進行清理,隨后進行超聲波探傷,合格的圓鋼標記打捆入庫。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專利技術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專利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鍛軋結合的鋼材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其工藝流程為鋼錠或連鑄坯加熱一鍛造一再加熱一軋制一切頭尾和分段一冷卻一精整一檢驗一標記一包裝稱重一入庫;具體各工序的工藝參數為鋼錠或連鑄坯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100 1180°C ;鍛造工序控制鍛造比為3 4,終段溫度900 1050°C ;再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000 1080°C ;軋制工序采用二輥可逆軋機,通過方一橢一圓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狀和尺寸,軋制橢圓孔采用雙橢圓孔型,軋制道次5 9道,各個道次延伸率控制為1.1 1. 25,軋制溫度控制為950 1080°C,軋制速度控制為I 3m/s ;切頭尾和分段工序鋼錠切頭長度按2%,切尾長度為鋼錠帽口重量所占比例+1% ;連鑄坯切頭切尾長度控制為I 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鍛軋結合的鋼材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其工藝流程為:鋼錠或連鑄坯加熱→鍛造→再加熱→軋制→切頭尾和分段→冷卻→精整→檢驗→標記→包裝稱重→入庫;具體各工序的工藝參數為:鋼錠或連鑄坯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100~1180℃;鍛造工序:控制鍛造比為3~4,終段溫度900~1050℃;再加熱工序:加熱溫度為1000~1080℃;軋制工序:采用二輥可逆軋機,通過方→橢→圓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狀和尺寸,軋制橢圓孔采用雙橢圓孔型,軋制道次5~9道,各個道次延伸率控制為1.1~1.25,軋制溫度控制為950~1080℃,軋制速度控制為1~3m/s;切頭尾和分段工序:鋼錠切頭長度按2%,切尾長度為鋼錠帽口重量所占比例+1%;連鑄坯切頭切尾長度控制為1~2%;冷卻工序:分段的圓鋼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550~600℃,然后裝入保溫坑緩冷,控制緩冷速度≤10℃/h,經48~72h后,圓鋼溫度≤150℃吊出保溫坑自然冷卻;精整工序:圓鋼冷卻后進行矯直,選用壓力矯直機、二輥矯直機或多輥矯直機進行矯直,矯直后對圓鋼表面缺陷進行清理,隨后進行超聲波探傷,合格的圓鋼標記打捆入庫。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宏亮,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