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包括:通過向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中添加堿性物質和/或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根的物質和/或通過電化學方法處理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從而在所述土壤中生成足量的氫氧根與所述土壤中的乙酰甲胺磷發生降解反應,從而消去乙酰甲胺磷,實現對土壤的修復。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有效地破壞乙酰甲胺磷的分子結構,從而徹底除去土壤中存在的乙酰甲胺磷,實現對污染土壤的完全修復,且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廉,利于大規模實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有機物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特別涉及一種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 土壤的修復方法。
技術介紹
乙酰甲胺磷(Ac印hate),化學名是0,S- 二甲基,N-乙酰基硫代磷酰胺。它是一種 廣譜殺蟲劑,適用于蔬菜、茶樹、煙草、果樹、棉花、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防治多種咀嚼 式、刺吸式口器害蟲和害螨及衛生害蟲,其應用非常廣泛。近年來,隨著我國甲胺磷農藥的 禁用,乙酰甲胺磷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隨之而來的污染也更加凸現。乙酰甲胺磷在生產和 保管過程中的泄露、及使用不當會引起人畜中毒。乙酰甲胺磷在微酸性及中性條件下十分穩定,尤其在酸雨頻發的水土條件下不易 降解。因此,被乙酰甲胺磷污染的土壤需要進行修復。到目前為止,有關乙酰甲胺磷污染土 壤的修復技術,尚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的 修復方法,以解決乙酰甲胺磷對土壤的污染問題。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包括通過向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中添加堿性物質和/或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根的物 質和/或通過電化學方法處理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從而在所述土壤中生成足量的氫 氧根與所述土壤中的乙酰甲胺磷發生降解反應,從而消去乙酰甲胺磷,實現對土壤的修復。進一步的,所述具體包括向乙酰甲胺磷農 藥污染土壤中添加水與堿性物質和/或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根的物質,從而在所述土壤中 生成足量的氫氧根與所述土壤中的乙酰甲胺磷發生降解反應,從而消去乙酰甲胺磷,實現 對土壤的修復。作為較佳的實施方案之一,所述堿性物質包括NaOH,但不限于此。作為較佳的實施方案之一,所述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根的物質包括生石灰,但不 限于此。進一步的,所述具體包括在乙酰甲胺磷農 藥污染土壤中置入陰、陽電極,并在陰、陽電極之間施加電壓,從而使陽極區的乙酰甲胺磷 發生電化學氧化分解,并使陰極區發生還原反應生成足量的氫氧根與乙酰甲胺磷發生降解 反應,從而消去乙酰甲胺磷,實現對土壤的修復。作為較佳的實施方案之一,所述,其還包括 在向陰、陽電極之間施加電壓之前,向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中添加水的操作。作為較佳的實施方案之一,所述水的量至少足以將所述土壤完全淹沒。顯然的,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優點至少包括能夠有效地破壞乙酰甲胺磷的分子結 構,從而徹底除去土壤中存在的乙酰甲胺磷,實現對污染土壤的完全修復,且方法簡單易 行,成本低廉,利于大規模實施。具體實施方式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 其技術方案主要為通過化學或電化學方法在所述土壤中形成堿性條件,并使乙酰甲胺磷 在堿性條件下發生水解反應而降解,從而實現乙酰甲胺磷污染土壤的修復。更為具體的講,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包括(I)在所述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堿性物質(如NaOH)或遇水能生成氫氧根的物質(如生 石灰(CaO)),從而在土壤中生成氫氧根,然后使乙酰甲胺磷發生降解反應,從而消去乙酰 甲胺磷,實現對土壤的修復目標。(2)在被乙酰甲胺磷污染的土壤中,置入陰、陽電極,通入直流電使電極兩端發生 電化學反應,陽極區的乙酰甲胺磷發生電化學氧化,從而使乙酰甲胺磷氧化分解;陰極區 發生還原反應,生成大量的氫氧根,從而使乙酰甲胺磷降解,消除了乙酰甲胺磷對土壤的污 染。顯然的,前述(I)、( 2 )兩種方案亦可聯合應用。又及,對于含水量較少的土壤,還可在實施前述方案之前或實施過程中,向土壤中 添入適量的水,以保證修復過程的順利進行。以下結合若干較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稱取98g 土壤于500ml燒杯中,加入2gCa0,混合均均勻。再加入80ml乙酰甲胺磷濃 度為750mg/L的溶液,攪拌均勻,即得含乙酰甲胺磷濃度為333. 3mg/Kg的泥土。3小時后 用二氯甲烷萃取泥土中的乙酰甲胺磷,以4-(4-硝基芐基)吡啶為顯色劑測其含量,乙酰甲 胺磷的降解率在97%以上。實施例2稱取95g 土壤于500ml燒杯中,加入5gCa0,混合均均勻。再加入80ml乙酰甲胺磷濃 度為750mg/L的溶液,攪拌均勻,即得含乙酰甲胺磷濃度為333. 3mg/Kg的泥土。3小時后 用二氯甲烷萃取泥土中的乙酰甲胺磷,以4-(4-硝基芐基)吡啶為顯色劑測其含量,乙酰甲 胺磷的降解率在98%以上。實施例3將2Kg乙酰甲胺磷濃度為333. 3mg/kg的泥土,并加入足量的水使之剛好淹沒土壤,在 室溫環境下插入石墨電極并施加恒定電壓,使電勢梯度為1. 5V/cm,持續10天,每隔一天分 別在陽極區,中間點和陰極區取樣分析乙酰甲胺磷的濃度。并且每48小時后將正極與負極 對調,借助電化學電解反應使陰極區呈堿性,通過陰極電化學反應產生的氫氧根使乙酰甲 胺磷發生降解反應。電極對調后使得原來呈酸性的陽極區轉變成堿性,從而使得乙酰甲胺 磷降解。10天后,各位點乙酰甲胺磷的平均降解率在90%以上。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僅以若干較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 但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專利技術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所進行之任何顯而易見的改變均落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向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中添加堿性物質和/或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根的物質和/或通過電化學方法處理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從而在所述土壤中生成足量的氫氧根與所述土壤中的乙酰甲胺磷發生降解反應,從而消去乙酰甲胺磷,實現對土壤的修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向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中添加水與堿性物質和/或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根的物質,從而在所述土壤中生成足量的氫氧根與所述土壤中的乙酰甲胺磷發生降解反應,從而消去乙酰甲胺磷,實現對土壤的修復。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堿性物質包括NaOH。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根的物質包括生石灰。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在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中置入陰、陽電極,并在陰、陽電極之間施加電壓,從而使陽極區的乙酰甲胺磷發生電化學氧化分解,并使陰極區發生還原反應生成足量的氫氧根與乙酰甲胺磷發生降解反應,從而消去乙酰甲胺磷,實現對土壤的修復。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在向陰、陽電極之間施加電壓之前,向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中添加水的操作。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量至少足以將所述土壤完全淹沒。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包括通過向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中添加堿性物質和/或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根的物質和/或通過電化學方法處理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從而在所述土壤中生成足量的氫氧根與所述土壤中的乙酰甲胺磷發生降解反應,從而消去乙酰甲胺磷,實現對土壤的修復。本專利技術能夠有效地破壞乙酰甲胺磷的分子結構,從而徹底除去土壤中存在的乙酰甲胺磷,實現對污染土壤的完全修復,且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廉,利于大規模實施。文檔編號B09C1/08GK102989760SQ20121047413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專利技術者劉守清, 裴曉哲 申請人:蘇州科技學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向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中添加堿性物質和/或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根的物質和/或通過電化學方法處理乙酰甲胺磷農藥污染土壤,從而在所述土壤中生成足量的氫氧根與所述土壤中的乙酰甲胺磷發生降解反應,從而消去乙酰甲胺磷,實現對土壤的修復。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守清,裴曉哲,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科技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