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夾持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所述的裝置基座上四邊設有支架導軌,支架導軌上安置有支架固定器,通過支架固定器使得支架導軌與支架桿相鉸接;支架桿上設有多個萬向滑塊,萬向滑塊內穿有支桿,支桿一末端設有卡口,支架桿頂端設置有限位顆粒;支架固定器上設有固定螺栓,萬向滑塊上設有滑塊固定螺栓;芯片導軌上設有一對扳扣;微流控制芯片內的注液口上設有聯結器,聯結器末端設有雙層吸盤。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三維對交、扳扣加壓塊的結構設計解決了多位置接口的適應性問題;采用了聯結器雙層吸盤的方式解決了接口密封問題;采用彈簧式扳扣結構以保證對不同厚度芯片的適應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夾持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
技術介紹
微流控芯片技術(MiCT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的巨大潛力,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生物、化學、醫學、流體、電子、材料、機械等學科交叉的嶄新研究領域。報告介紹微流控芯片
國際最新發展,結合報告人多年微流控芯片研發成果,介紹一套完整而獨特的芯片制造工藝技術,以及多種不同應用的微芯片。使用微流控芯片進行生化分析、檢測等各種操作時,樣品與試劑從微流控芯片相應的注液口注入到微流道中,并且在代檢測樣品注入的同時,操作產生廢液會從芯片的出液口不斷排除。夾持裝置起到的就是連接微流控芯片內部的微流道與普通的注射器等宏觀裝置的作用。隨著生物、化學等學科的發展,對微流控芯片的功能多樣化與結構集成化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微流控芯片的流道結構的復雜性與傳統的十字電泳芯片相比已經大大提高。同一塊微流控芯片通常包含多個注液口和出液口,分布在芯片的不同位置,并且相互距離非常接近。這就對夾持裝置提出如下的要求 (I)夾持裝置要具有相當的靈活性,以適應注液口、出液口處于不同位置的微流控芯片。(2)夾持裝置結構設計要小巧,以適應接口間距較小的微流控芯片。(3)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免試劑從接口出泄漏。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微流控芯片接口方式的缺點和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適用于具有多個注液口和出液口的一種微流控芯片夾持裝置。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其構造主要包括注液口、微流控制芯片、裝置基座、芯片導軌、支架固定器、扳扣、支架導軌、固定螺栓、萬向滑塊、滑塊固定螺栓、支桿、限位顆粒、聯結器、雙層吸盤、聯結器內空管、支架桿, 所述的裝置基座上四邊設有支架導軌,支架導軌上安置有支架固定器,通過支架固定器使得支架導軌與支架桿相鉸接;支架桿上設有多個萬向滑塊,萬向滑塊內穿有支桿,支桿一末端設有卡口,支架桿頂端設置有限位顆粒;支架固定器上設有固定螺栓,萬向滑塊上設有滑塊固定螺栓;芯片導軌上設有一對扳扣; 微流控制芯片內的注液口上設有聯結器,聯結器末端設有雙層吸盤。上述的裝置基座底面為透明擋板。上述的扳扣為彈簧扳扣。本專利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采用三維對交、扳扣加壓塊的結構設計解決了多位置接口的適應性問題;采用了聯結器雙層吸盤的方式解決了接口密封問題;采用彈簧式扳扣結構以保證對不同厚度芯片的適應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其中一種微流控芯片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整體構成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夾持多根聯結器狀態下的平面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的聯結器雙層吸盤的示意圖。圖中1-注液口,2-微流控制芯片,3-裝置基座,4-芯片導軌,5-支架固定器,6-扳扣,7-支架導軌,8-固定螺栓,9-萬向滑塊,10-滑塊固定螺栓,11-支桿,12-限位顆粒,13-聯結器,14-雙層吸盤,15-聯結器內空管,16-支架桿。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1-4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實施例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其構造主要包括注液口1、微流控制芯片2、裝置基座3、芯片導軌4、支架固定器5、扳扣6、支架導軌7、固定螺栓8、萬向滑塊9、滑塊固定螺栓10、支桿11、限位顆粒12、聯結器13、雙層吸盤14、聯結器內空管15、支架桿16, 所述的裝置基座3上四邊設有支架導軌7,支架導軌7上安置有支架固定器5,通過支架固定器5使得支架導軌7與支架桿16相鉸接;支架桿16上設有多個萬向滑塊9,萬向滑塊9內穿有支桿11,支桿11 一末端設有卡口,支架桿16頂端設置有限位顆粒12 ;支架固定器5上設有固定螺栓8,萬向滑塊9上設有滑塊固定螺栓10 ;芯片導軌4上設有一對扳扣6 ; 微流控制芯片2內的注液口 I上設有聯結器13,聯結器13末端設有雙層吸盤14。所述的裝置基座3底面為透明擋板。所述的扳扣6為彈簧扳扣。下面對整個操作流程做一次詳細的步驟解釋說明因微流控制芯片2其注液口 I有多個,且每種不同的微流控制芯片2其開口位置都是不確定的,所以其支架應該是靈活多變,且其固定坐標可以是任意的。夾持工作開始首先取一塊微流控制芯片2,扳開扳扣6,將其安置于裝置基座3內,然后將扳扣6扣上固定。根據微流控制芯片2實際需要安插聯結器13的數量進行安插完畢,取一把直尺量取坐標點,將支架固定器5上的固定螺栓8擰松,使得對應兩根支架桿16可以根據直尺確定的坐標點在支架導軌7上進行移動,移動后可確定水平面的坐標,此時擰緊支架固定器5上的固定螺栓8。然后,擰松支架桿16上的滑塊固定螺栓10,使得向滑塊9可以沿著支架桿16上下滑動、支桿11可以各個方向抽插。因為可能聯結器13有多個,故會存在支桿11在同一個水平面上支撐時,出現兩桿交叉對碰的情況,而滑塊9可以上下滑動創造了夾持多平面的布局,實現了三維夾持;水平、豎直兩方向坐標對準完畢后,擰緊滑塊固定螺栓10,實現夾持目的。芯片導軌4的作用是調整安置微流控制芯片2的適應性大小,以便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扳扣6為彈簧扳扣以適應各種微流控制芯片2各種厚度;支架桿16頂端的限位顆粒12作用是防止萬向滑塊9滑出支架桿16 ;裝置基座3底面為透明擋板其目的是為了方便液體流向觀察。聯結器13末端設有雙層吸盤14作用有兩個其一密封注液口 I與聯結器13連通;其二 位置固定作用。其構造是雙層吸盤14有內外兩層,雙層吸盤14工作時,其內外兩層中間位置處于中空,實現相吸的目的。權利要求1.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其構造主要包括注液口(I)、微流控制芯片(2)、裝置基座(3)、芯片導軌(4)、支架固定器(5)、扳扣(6)、支架導軌(7)、固定螺栓(8)、萬向滑塊 (9)、滑塊固定螺栓(10)、支桿(11)、限位顆粒(12)、聯結器(13)、雙層吸盤(14)、聯結器內空管(15)、支架桿(16),其特征在于裝置基座(3)上四邊設有支架導軌(7),支架導軌(7)上安置有支架固定器(5),通過支架固定器(5)使得支架導軌(7)與支架桿(16)相鉸接;支架桿(16)上設有多個萬向滑塊(9),萬向滑塊(9)內穿有支桿(11),支桿(11) 一末端設有卡口,支架桿(16)頂端設置有限位顆粒(12);支架固定器(5)上設有固定螺栓(8),萬向滑塊(9)上設有滑塊固定螺栓(10);芯片導軌(4)上設有一對扳扣(6);微流控制芯片(2)內的注液口(I)上設有聯結器(13),聯結器(13)末端設有雙層吸盤 (1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置基座(3)底面為透明擋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扣(6)為彈簧扳扣。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夾持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所述的裝置基座上四邊設有支架導軌,支架導軌上安置有支架固定器,通過支架固定器使得支架導軌與支架桿相鉸接;支架桿上設有多個萬向滑塊,萬向滑塊內穿有支桿,支桿一末端設有卡口,支架桿頂端設置有限位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夾持裝置,其構造主要包括:注液口(1)、微流控制芯片(2)、裝置基座(3)、芯片導軌(4)、支架固定器(5)、扳扣(6)、支架導軌(7)、固定螺栓(8)、萬向滑塊(9)、滑塊固定螺栓(10)、支桿(11)、限位顆粒(12)、聯結器(13)、雙層吸盤(14)、聯結器內空管(15)、支架桿(16),其特征在于:裝置基座(3)上四邊設有支架導軌(7),支架導軌(7)上安置有支架固定器(5),通過支架固定器(5)使得支架導軌(7)與支架桿(16)相鉸接;支架桿(16)上設有多個萬向滑塊(9),萬向滑塊(9)內穿有支桿(11),支桿(11)一末端設有卡口,支架桿(16)頂端設置有限位顆粒(12);支架固定器(5)上設有固定螺栓(8),萬向滑塊(9)上設有滑塊固定螺栓(10);芯片導軌(4)上設有一對扳扣(6);微流控制芯片(2)內的注液口(1)上設有聯結器(13),聯結器(13)末端設有雙層吸盤(1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云鵬,燕春暉,
申請(專利權)人:江西恒盛晶微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