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仰俯式燕尾臂,包括安裝座,其特征是:所述安裝座上部通過回轉支承連接燕尾臂支承座,安裝座與回轉支承內圈固定,燕尾臂支承座與回轉支承外圈固定;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上通過銷軸連接第一燕尾臂和第二燕尾臂,第一燕尾臂與第二燕尾臂分別以銷軸為中心作俯仰運動;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上設置第一氣缸安裝支架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第一氣缸安裝支架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分別與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缸體轉動連接,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第一燕尾臂轉動連接,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第二燕尾臂轉動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在工作時處于仰起狀態,收工時,將吊船越入女兒墻內,把擦窗機通過行走機構移動至休息區,燕尾臂收攏,達到隱蔽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層建筑作業設備,尤其是一種仰俯式燕尾臂。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越來越多的高層及超高層建筑,從城市中矗立起來,為增加建筑物內部的透光性和外墻的美觀,現代高層外墻高檔建筑往往選用玻璃幕墻結構,保持建筑外墻外觀的長期整潔美觀,就需要對外墻建筑定期進行清洗以及維護。這就注定了高層維護設備一擦窗機在國內的普及應用。隨著現在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高層樓面安裝擦窗機的必要性已得到了普遍認可,而且擦窗機是高空作業最安全、實用、高效的專用設備。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外觀、立面結構形式、樓頂空間尺寸都不相同,必須由人在平臺上(如吊船)隨擦窗機吊臂靠近不同的立面,并直接對幕墻立面進行清洗、維護等作業。吊掛平臺裝置很多場合都會使用燕尾臂,擦窗機處于收工狀態時,需要考慮隱蔽性,要求燕尾臂向上翹起44.4°,然后降至4.4°,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即是兩吊點距離始終要保持2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仰俯式燕尾臂,可以實現燕尾臂的俯仰動作,并始終保持燕尾臂端部兩吊點之間的距離一定。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仰俯式燕尾臂,包括安裝座,其特征是所述安裝座上部通過回轉支承與燕尾臂支承座連接,安裝座與回轉支承的內圈固定,燕尾臂支承座與回轉支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上分別通過銷軸連接第一燕尾臂和第二燕尾臂,第一燕尾臂與第二燕尾臂分別以銷軸為中心作俯仰運動;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上設置第一氣缸安裝支架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第一氣缸安裝支架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分別與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缸體轉動連接,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第一燕尾臂轉動連接,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第二燕尾臂轉動連接。在所述回轉支承的外圈上設置第一齒輪,在所述安裝座上安裝減速電機,減速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設置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哨合。所述第一燕尾臂與第二燕尾臂之間呈銳角設置。在所述第一燕尾臂和第二燕尾臂的端部分別設置用于安裝滾輪的第一滾輪座和第二滾輪座。本專利技術所述仰俯式燕尾臂可以在工作時處于仰起狀態,兩吊點能吊起吊船,過了女兒墻進行外墻面的清洗、維護工作;收工時,將吊船越入女兒墻內,把擦窗機通過行走機構移動至休息區,燕尾臂收攏,達到隱蔽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 圖3所示所述仰俯式燕尾臂包括安裝座1、第一燕尾臂2-1、第二燕尾臂2-2、回轉支承3、減速電機4、第一氣缸5-1、第二氣缸5-2、第一滾輪座6_1、第二滾輪座6-2、燕尾臂支承座7、第一齒輪8、第二齒輪9、第一氣缸安裝支架10-1、第二氣缸安裝支架10-2 等。如圖1、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包括安裝座I,安裝座I上部通過回轉支承3與燕尾臂支承座7連接,安裝座I與回轉支承3的內圈固定,燕尾臂支承座7與回轉支承3的外圈固定,在回轉支承3的外圈上設置第一齒輪8 ;在所述安裝座I上安裝減速電機4,減速電機4的動力輸出端設置第二齒輪9,第二齒輪9與第一齒輪8哨合; 如圖1、圖2所示,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7上分別通過銷軸轉動連接第一燕尾臂2-1和第二燕尾臂2-2,第一燕尾臂2-1與第二燕尾臂2-2呈44. 4°的夾角設置,第一燕尾臂2_1與第二燕尾臂2-2分別以銷軸為中心作俯仰運動,在第一燕尾臂2-1和第二燕尾臂2-2的端部分別設置用于安裝滾輪的第一滾輪座6-1和第二滾輪座6-2 ; 如圖1、圖2所示,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7上設置第一氣缸安裝支架10-1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10-2,第一氣缸安裝支架10-1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10-2分別與第一氣缸5-1和第二氣缸5-2的缸體轉動連接,第一氣缸5-1的活塞桿與第一燕尾臂2-1轉動連接,第二氣缸5-2的活塞桿與第二燕尾臂2-2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氣缸5-1和第二氣缸5-2的活塞桿收縮分別可以實現第一燕尾臂2-1和第二燕尾臂2-2的俯仰動作。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首先可以通過減速電機4轉動,帶動回轉支承3的外圈轉動,從而帶動第一燕尾臂2-1和第二燕尾臂2-2轉動;然后可以由第一氣缸5-1和第二氣缸5-2活塞桿的收縮分別實現第一燕尾臂2-1和第二燕尾臂2-2的俯仰動作。第一燕尾臂2-1和第二燕尾臂2-2在第一氣缸5-1和第二氣缸5-2活塞桿的拉伸過程中,可使俯仰角度在一定范圍內變化,并且第一燕尾臂2-1和第二燕尾臂2-2端部的第一滾輪座6-1和第二滾輪座6-2之間的距離始終不變。權利要求1.一種仰俯式燕尾臂,包括安裝座(I),其特征是所述安裝座(I)上部通過回轉支承(3)與燕尾臂支承座(7)連接,安裝座(I)與回轉支承(3)的內圈固定,燕尾臂支承座(7) 與回轉支承(3)的外圈固定;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7)上分別通過銷軸連接第一燕尾臂 (2-1)和第二燕尾臂(2-2),第一燕尾臂(2-1)與第二燕尾臂(2-2)分別以銷軸為中心作俯仰運動;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7)上設置第一氣缸安裝支架(10-1)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 (10-2),第一氣缸安裝支架(10-1)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10-2)分別與第一氣缸(5-1)和第二氣缸(5-2)的缸體轉動連接,第一氣缸(5-1)的活塞桿與第一燕尾臂(2-1)轉動連接,第二氣缸(5-2)的活塞桿與第二燕尾臂(2-2)轉動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仰俯式燕尾臂,其特征是在所述回轉支承(3)的外圈上設置第一齒輪(8),在所述安裝座(I)上安裝減速電機(4),減速電機(4)的動力輸出端設置第二齒輪(9),第二齒輪(9)與第一齒輪(8)嚙合。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仰俯式燕尾臂,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燕尾臂(2-1)與第二燕尾臂 (2-2)之間呈銳角設置。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仰俯式燕尾臂,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燕尾臂(2-1)和第二燕尾臂(2-2)的端部分別設置用于安裝滾輪的第一滾輪座(6-1)和第二滾輪座(6-2)。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仰俯式燕尾臂,包括安裝座,其特征是所述安裝座上部通過回轉支承連接燕尾臂支承座,安裝座與回轉支承內圈固定,燕尾臂支承座與回轉支承外圈固定;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上通過銷軸連接第一燕尾臂和第二燕尾臂,第一燕尾臂與第二燕尾臂分別以銷軸為中心作俯仰運動;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上設置第一氣缸安裝支架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第一氣缸安裝支架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分別與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缸體轉動連接,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第一燕尾臂轉動連接,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第二燕尾臂轉動連接。本專利技術可以在工作時處于仰起狀態,收工時,將吊船越入女兒墻內,把擦窗機通過行走機構移動至休息區,燕尾臂收攏,達到隱蔽效果。文檔編號A47L11/40GK102987994SQ201210427939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專利技術者高智鵬 申請人:博宇(無錫)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仰俯式燕尾臂,包括安裝座(1),其特征是:所述安裝座(1)上部通過回轉支承(3)與燕尾臂支承座(7)連接,安裝座(1)與回轉支承(3)的內圈固定,燕尾臂支承座(7)與回轉支承(3)的外圈固定;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7)上分別通過銷軸連接第一燕尾臂(2?1)和第二燕尾臂(2?2),第一燕尾臂(2?1)與第二燕尾臂(2?2)分別以銷軸為中心作俯仰運動;在所述燕尾臂支承座(7)上設置第一氣缸安裝支架(10?1)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10?2),第一氣缸安裝支架(10?1)和第二氣缸安裝支架(10?2)分別與第一氣缸(5?1)和第二氣缸(5?2)的缸體轉動連接,第一氣缸(5?1)的活塞桿與第一燕尾臂(2?1)轉動連接,第二氣缸(5?2)的活塞桿與第二燕尾臂(2?2)轉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智鵬,
申請(專利權)人:博宇無錫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