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農作物種植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全膜覆蓋玉米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將傳統地膜接茬由大壟面改為壟溝,并從種植期內選地整地、配方施肥、全膜雙壟溝播種、雜交玉米種子、合理密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幾個方面對全膜覆蓋玉米的種植做了全面詳細說明。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將地膜接茬由大壟面改為壟溝,這樣減少了膜面覆土,不要壓土腰帶,使膜面干凈,增加了光照,提高了覆膜速度,避免了大風揭膜,提高了產量,較半膜玉米增產30%以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作物種植
,具體為。
技術介紹
玉米(學名Zea mays),亦稱玉蜀黍、包谷、荀米、棒子;粵語稱為粟米,閩南語稱作番麥,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甘肅也是主要玉米產地。玉米的利用主要作為人類口糧、牲畜飼料和工業生產原料三個方面。作為人類口糧消費占玉米總消費的比重大約在5%左右,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趨勢。玉米是三大糧食品種之一,為解決人類的溫飽問題起到很大作 用。時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國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鄉”墨西哥,“國菜”玉米餅的年消耗量達到1200萬噸之多,人們無論貧富貴賤都非常喜歡食用;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玉米也被作為補充人體所必需的鐵、鎂等礦物質的來源為人們廣泛食用;在某些貧困國家和地區,玉米依然是人們廉價的裹腹之物。作為飼料消費方面,玉米最重要的消費渠道,約占消費總量的70%左右。該項消費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數量隨時間變化的一個函數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爾系數較高,人們對肉、蛋、禽、奶的強勁需求拉動了畜牧業和飼料業的大發展,導致飼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為玉米增產的主要動力;在生活達到一定水平后,恩格爾系數下降,對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將保持平穩,此時飼用玉米消費將僅與人口數量成正比。作為工業原料使用方面,也是玉米消費的主要渠道。玉米不僅是“飼料之王”,而且還是糧食作物中用途最廣,可開發產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業原料。以玉米為原料生產淀粉,可得到化學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產品,附加值超過玉米原值幾十倍,廣泛用于造紙、食品、紡織、醫藥等行業。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生產的酒精是一種清潔的“綠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紀取代傳統燃料而被廣泛使用。隨著玉米的廣泛應用,處于糧食安全的考慮,各國總要儲備一些糧食。世界玉米庫存量一般占消費量比重的20%左右。中國玉米庫存約600 700萬噸。玉米的需求不斷的增加,催生玉米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本專利技術根據我國半干旱地區玉米的種植方法,經過多年的反復實驗,研究出一種全膜覆蓋的玉米種植方法,極大的提高了種植效益。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地膜接茬由大壟面改為壟溝,這樣減少了膜面覆土,不要壓土腰帶,使膜面干凈,增加了光照,提高了覆膜速度,避免了大風揭膜,提高了產量。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1、選地整地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滅茬、耙耱保墑;早春土壤解凍后應及時淺耕,隨耕隨耙,做到表層疏松,地面平整。高產玉米田要選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中等偏上的地塊,以豆類、小麥、洋芋茬最好。2、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旱地玉米高產的關鍵技術措施,按照測土配方施肥,一般以13. 3hm2為一個取樣點,一般以每hm2施優質腐熟農家肥112. 5t,過磷酸鈣900_1200kg,尿素300-375kg,硫酸鉀75-150kg作基肥。3、全膜雙壟溝播種既在地表起大小雙壟后,用地膜將地面全覆蓋,在溝內播種玉米的種植,特點在于覆膜抑蒸,膜面集雨,壟溝種植。總帶幅105cm,小行寬40cm,大行寬65cm,小弓形壟面,高15_20cm,大弓形壟面,高5_10cm,用寬120cm,厚O. 008mm的地膜,全地面覆蓋,每hm2用膜量90kg,膜與膜間不留空隙,為防沙塵暴揭膜,兩幅膜的接茬應在壟溝內,用土壓實,要求膜與壟面壟溝貼緊。覆膜7d后,地膜與地面貼緊時,在壟溝內每隔30cm處打一直徑3-5_的滲水孔以便降雨入滲 。4、采用雜交玉米種子雜交玉米品種,具有株型緊湊、適于密植,活桿成熟、不易早衰,抗逆、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品種優良、增產潛力大的優點。經試驗宜選用承單17號、豫玉22號、沈單16號等優良雜交種。5、合理密植當地表5cm地溫穩定通過10°C時為玉米的適宜播期,采用105cm帶幅(40cm+65cm),在壟溝播種,株距30cm,保苗63750株/hm2,播深3_5cm,每穴點籽2粒,播種孔上覆土 3_5cm。6、田間管理(I)破土引苗在播種一周左右田間出苗期要破土引苗,就是人工把幼苗從膜孔中引出來,有些幼苗鉆入膜內,緊貼地面不能出土,極易造成燒苗,要用手將苗引出膜孔,壅土扶正,促其正常生長。(2)查苗補苗發現缺苗斷壟要用及時移栽補苗,無苗移栽時,可催芽補種生育期較短的品種,當缺苗不嚴重時可通過在空穴周圍留雙苗的形式,達到合理密植。(3)間苗定苗當幼苗有2-3片葉展開時開始間苗,除去病、弱、雜苗、留勻苗壯苗;幼苗達到4-5片展開葉時,即可定苗,每穴留苗I株,保留生長健壯、整齊一致的壯苗。(4)合理蹲苗玉米拔節前應促下控上,不追肥、不澆水,促使幼苗根系下扎,形成壯苗。壯苗的標準是葉片寬大,根多根深,莖基扁粗,生長墩實,苗色濃綠。(5)及時打杈全膜玉米生長旺盛,常常產生大量分蘗,這些分蘗不能形成果穗,只能消耗養分,要及時掰掉。(6)追施氮肥。當玉米進入喇叭口期,即展開葉達到10-12片時,應追施攻桿肥,一般追尿素225-300kg/hm2,灌漿期追施攻粒肥,一般追尿素75kg_150kg/hm2。(7)增施鋅肥。玉米施用鋅肥具有十分顯著的增產效果,應積極推廣。鋅肥的施用方法有兩種,一是在起壟時每hm2施用22. 5-30kg硫酸鋅作底肥;,二是在拔節至抽穗期每hm2用O. 05% -O.1 %的硫酸鋅水溶液750kg葉面噴施,全生育期共噴2次。7、推廣病蟲害防治技術(I)玉米瘤黑粉病種植抗病品種,使用雜交包衣種子;與禾谷類作物輪作2_3a ;發病初期在菌瘤未變色之前及時將菌瘤切除,帶出田間掩埋,防止污染土壤;收獲時清除田間病殘體,秋季實行深翻土地,減少初浸染來源。(2)玉米穗腐病選用抗病品種和包衣種子;及時剝掉苞葉,防止雨淋受潮;折斷病果穗霉爛頂端,防止穗腐病再擴展;對玉米秸桿、穗軸、根茬及時采取青飼、氨化、慪肥、焚燒等辦法徹底處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可有效地控制穗腐病的發生,每hm2用直徑2mm左右水洗河沙225kg與20%青戊菊酯120-150ml和50%多菌靈wp750g混合攪拌成顆粒劑,灌入玉米心葉。(3)玉米螟處理有蟲的莖桿、壓低蟲源基數;在大喇叭口期每hm2用20%殺滅菊酯乳油120-150ml拌直徑2mm的水洗沙225kg灌心。(4)粘蟲小麥收獲前可采取挖土溝,撒農藥帶的方法阻止幼蟲遷移;也可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25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8、推廣適時收獲若玉米秸桿要青貯時,當玉米籽粒達到蠟熟后期時應及時收獲,分攤晾曬,為秸桿青貯爭取時間,若只收獲籽粒時,應適當晚收,促其后熟,當玉米包葉變黃,葉色變淡,籽粒變硬,乳線消失,黑色層出現時收獲為宜。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將地膜接茬由大壟面改為壟溝,這樣減少了膜面覆土,不要壓土腰帶,使膜面干凈,增加了光照,提高了覆膜速度,避免了大風揭膜,提高了產量,較半膜玉米增產30%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驗基地對種植方法做具體說明實例1、以甘肅省華池縣山莊鄉玉米種植做具體說明(I)選地整地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滅茬、耙耱保墑;早春土壤解凍后應及時淺耕,隨耕隨耙,做到表層疏松,地面平整。高產玉米田要選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中等偏上的地塊,以豆類、小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膜覆蓋玉米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種植玉米地起大小雙壟后,用地膜將地面全覆蓋,在溝內播種玉米的種植,總帶幅105cm,小行寬40cm,大行寬65cm,小弓形壟面,高15?20cm,大弓形壟面,高5?10cm,用寬120cm,厚0.008mm的地膜,全地面覆蓋,每hm2用膜量90kg,膜與膜間不留空隙,為防沙塵暴揭膜,兩幅膜的接茬應在壟溝內,用土壓實,要求膜與壟面壟溝貼緊。覆膜7d后,地膜與地面貼緊時,在壟溝內每隔30cm處打一直徑3?5mm的滲水孔以便降雨入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可夫,
申請(專利權)人:李可夫,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