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氣力集排式小粒徑作物種子精量排種器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8476660 閱讀: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12:37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農業機械中排種技術領域,具體屬于一種氣力集排式精量排種器,適用于蔬菜、牧草、油菜及谷物等小粒徑作物。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左、右兩個排種器側板、排種裝置、種箱組合、排種器滾筒組合、排種器罩殼等。本發明專利技術在工作過程中內筒固定、外筒轉動,采用負壓吸種、正壓投種的工作原理,降低了排種過程中種子的損傷,具有節約種子,簡化定苗和間苗過程,降低生產成本等優點;同時,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集排式精量排種技術,具有簡化排種器結構,提高生產效率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業機械中排種
    ,具體屬于一種氣力集排式小粒徑作物種子精量排種器,適用于蔬菜、牧草、油菜及谷物等小粒徑作物種子的精量播種。
    技術介紹
    大多數蔬菜、牧草、甜菜和油菜等經濟作物以及谷子、糜子等糧食作物的種子顆粒平均幾何粒徑在3mm以內,屬于小粒徑種子范疇。據農業部統計,2009年全國蔬菜和瓜類播種面積2030. 77萬hm2,產量60998. 21萬t。其中蔬菜播種面積1795. 37萬hm2,產量達 54032. 32萬t ;同時我國是世界上油菜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總面積和總產量均超過世界總量的1/3,并且呈增長趨勢。在小粒徑作物的機械化生產中,播種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逐漸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小粒徑種子粒徑小、流動性 好,實現精少量播種難度大。目前國內對于小粒徑種子種植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或先人工溜種、撒播后間苗、定苗的傳統種植方式,具有工序繁多、 勞動強度大、浪費種肥、經濟效益不高、生產效率低等不足。因此機械化種植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應用于小粒徑精量播種的排種器主要包括機械式和氣力式兩種。機械式排種器以窩眼式、帶夾式為主,主要不足是種子的破碎率高,型孔堵塞嚴重、精量播種效果不佳等;氣力式排種器是以氣流為載體完成取種、護種、投種,具有對種子損傷小,對種子外形要求不高等優點,是目前小粒徑作物播種方式的合理選擇。目前市場上的氣力式小粒徑排種器多為單行,生產效率低,集排式(一器多行式) 常見為針吸式,此類排種器雖然可以實現精量排種,但開放的種箱決定了該類排種器在生產過程中存在漏種、需種量大等不足,不適用于田間播種作業,難以實現田間小粒徑作物的精量播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提供一種氣力集排式小粒徑作物種子精量排種器,該排種器采用負壓吸種、正壓排種,減少排種器串聯工作環節,不僅有效解決了小粒徑作物在精量播種過程中出現的易破損、易堵塞的技術難題,還實現了集中式精量排種,達到節約種子、簡化定苗和間苗過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效率的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實現,結合附圖說明如下—種氣力集排式小粒徑作物種子精量排種器,包括左、右兩個排種器側板1、排種裝置2、種箱組合3、排種器滾筒組合4、排種器罩殼5。所述的排種器滾筒組合4與左、右排種器側板I聯接并安裝在軸承座7上;所述的排種裝置2安裝在外筒11的下方,其兩端通過螺栓聯接安裝在左、右排種器側板I上;所述的種箱組合3的兩端通過螺栓聯接固定在左、右排種器側板I上;所述的排種器罩殼5位于排種器滾筒組合4的正上方,并通過螺栓聯接安裝在左、右排種器側板I上。所述的排種器滾筒組合4包括外筒11、內筒焊合12和左、右兩個連接套筒13、滑動軸承14、內筒擋板6和彈性擋圈15。內筒焊合12由內筒12a、內筒側板12b、負壓管12c 和正壓管12d焊合而成,內筒12a將外筒11的內腔分割成不相通的正壓區9和負壓區10 ; 內筒側板12b上加工有兩個通孔,左、右兩個正壓管12d分別焊接在左、右兩個內筒側板12b 上并通過內筒側板12b的下部通孔與正壓區9相通,左、右兩個負壓管12c分別焊接在左、 右兩個內筒側板12b上并通過內筒側板12b的上部通孔與負壓區10相通;左、右兩個內筒側板12b分別與內筒12a的兩端焊接,其圓周方向與左、右連接套筒13呈間隙配合;內筒擋板6上設有兩個通孔,并與右排種器側板I通過螺栓連接,右側負壓管12c和右側正壓管 12d分別插在內筒擋板6上的兩個通孔中以保持內筒焊合12不轉動;左、右兩個彈性擋圈 15限定滾筒組合4的軸向滑動。外筒11上加工有9行吸孔,其內壁與內筒12a的外壁呈間隙配合,外筒11兩端通過螺栓與連接套筒13聯接,連接套筒13安裝在滑動軸承14上,排種器左端的連接套筒13通過螺釘與排種器鏈輪8聯接。所述種箱組合3包括導種管21、種子盒22、充種裝置30和后支撐板31。后支撐板 31的兩端通過螺栓聯接安裝在左、右排種器側板I上,充種裝置30通過螺栓聯接固定在后支撐板31上,種子盒22通過L形支撐板29與后支撐板31用螺栓聯接起來,導種管21 — 端安裝在種子盒22的導種嘴上,另一端安裝在充種裝置30的流種孔18上。所述的充種裝置30包括隔板19,左、右兩個連接板20,弧形板33和卸種銷17、卸種板16,8個隔板19將弧形板33分隔成9行,各行上設有流種孔18,且各流種孔18分別與外筒11上的吸孔行相對應;兩個卸種銷17分別焊接在左、右連接板20上,卸種板16兩端的弧形槽卡在卸種銷17 上。所述的種子盒22包括外筒殼26、內置凸臺27和定位栓23,外筒殼26倒罩在內置凸臺 27上,定位栓23將外筒殼26上焊接的上耳板24與內置凸臺27上焊接的下耳板25連接起來,上耳板24包括三個上耳板24a、24b和24c,依次在排種器工作狀態、暫停工作狀態和停止工作狀態下與下耳板25連接,上耳板24a、24b和24c焊接在外筒殼26的外壁下端。外筒殼26的下端面上焊接一個不封閉圓環34。內置凸臺27的底部向外折彎成一個弧形槽 37,弧形槽37底部加工有一個卸種口 40和9個通孔,內置凸臺27的底部焊接9個導種嘴 28與9個通孔相對應,不規則圓環板35焊接在弧形槽37的上面,并與不封閉圓環34的環面相配合;3塊月形板38焊接在圓環板35的兩端和卸種口 40的一端,將弧形槽37分隔成 3個區域,即流通區32、滯流區36、卸流區39。 所述排種裝置2上的9個投種口分別與外筒11的9行吸孔相對應。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與積極作用是1、本專利技術運用正負壓結合式的排種原理,將排種器原復雜的串聯工作環節降至取種和排種兩個環節,簡化了排種器的結構。2、本專利技術采用負壓吸種、正壓投種,避免了因小粒種子對吸孔的堵塞造成的漏播、 斷條現象;實現了小粒徑作物種子單粒精量播種,排種過程中無破損,節約種子,能大幅度減少后續間苗、定苗等田間管理工作,降低了生產成本。3、本專利技術系氣力集排式排種器,一個排種器一次排種多行,便于后續簡化播種機整機結構。附圖說明圖1 :本專利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 :本專利技術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 :本專利技術的滾筒組合結構示意圖;其中,圖3-a :本專利技術的滾筒組合局部剖視圖;圖3-b :本專利技術的滾筒組合A-A剖視圖。圖4 :本專利技術的種箱組合結構示意圖;其中,圖4-a :本專利技術的種箱組合主視結構示意圖;圖4-b :本專利技術的種箱組合左視結構示意圖;圖4-c :本專利技術的種箱組合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 :本專利技術種子盒外筒殼結構示意圖。圖6 :本專利技術種子盒內置凸臺結構示意圖。圖中編號如下1.排種器側板、2.排種裝置、3.種箱組合、4.排種器滾筒組合 5.排種器罩殼、6.內筒擋板、7.軸承座、8.排種器鏈輪、9.正壓區、10.負壓區、11.外筒、 12.內筒焊合、12a內筒、12b內筒側板、12c負壓管、12d正壓管、13.連接套筒、14.滑動軸承、15.彈性擋圈、16.卸種板、17.卸種銷、18.流種孔、19.隔板、20.連接板、21.導種管、 22.種子盒、23.定位栓、24.上耳板、24a流通區上耳板、24b滯流區上耳板、24c卸流區上耳板、25.下耳板、26.外筒殼、27.內置凸臺、28.導種嘴、29. L形支撐板、30.充種裝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力集排式小粒徑作物種子精量排種器,其特征包括左、右兩個排種器側板(1)、排種裝置(2)、種箱組合(3)、排種器滾筒組合(4)和排種器罩殼(5),所述的排種器滾筒組合(4)包括外筒(11)、內筒焊合(12)和左、右兩個連接套筒(13)、滑動軸承(14)、內筒擋板(6)和彈性擋圈(15),內筒焊合(12)由內筒(12a)、內筒側板(12b)、負壓管(12c)和正壓管(12d)焊合而成;內筒(12a)將外筒(11)的內腔分割成不相通的正壓區(9)和負壓區(10);內筒側板(12b)上設有兩個通孔,左、右兩個正壓管(12d)分別焊接在左、右兩個內筒側板(12b)上,通過內筒側板(12b)的下部通孔與正壓區(9)相通,左、右兩個負壓管(12c)分別焊接在左、右兩個內筒側板(12b)上,通過內筒側板(12b)的上部通孔與負壓區(10)相通;左、右兩個內筒側板(12b)分別與內筒(12a)的兩端焊接,其圓周方向與左、右連接套筒(13)呈間隙配合;內筒擋板(6)上設有兩個通孔,并與右排種器側板(1)通過螺栓連接,右側負壓管(12c)和右側正壓管(12d)分別插在內筒擋板(6)上的兩個通孔中以保持內筒焊合(12)不轉動;左、右兩個彈性擋圈(15)限定滾筒組合(4)的軸向滑動;外筒(11)上設有9行吸孔,其內壁與內筒(12a)的外壁相鄰處為間隙配合,外筒(11)兩端通過螺栓與連接套筒(13)聯接,連接套筒(13)安裝在滑動軸承(14)上,排種器左邊的連接套筒(13)通過螺釘與排種器鏈輪(8)聯接,所述的排種器滾筒組合(4)與左、右排種器側板(1)聯接并安裝在軸承座(7)上;所述的排種裝置(2)安裝在外筒(11)的下方,其兩端通過螺栓聯接安裝在左、右排種器側板(1)上;所述種箱組合(3)包括導種管(21)、種子盒(22)、充種裝置(30)和后支撐板(31),后支撐板(31)的兩端通過螺栓聯接安裝在左、右排種器側板(1)上,充種裝置(30)通過螺栓聯接固定在后支撐板(31)上,種子盒(22)通過L形支撐板(29)與后支撐板(31)用螺栓聯接;導種管(21)一端安裝在種子盒(22)的導種嘴上,另一端安裝在充種裝置(30)的流種孔(18)上;所述的排種器罩殼(5)位于排種器滾筒組合(4)的正上方,通過螺栓聯接安裝在左、右排種器側板(1)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慶喜田波平黃海東舒彩霞段宏兵丁幼春廖宜濤劉曉輝
    申請(專利權)人:華中農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无码毛片AAA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人妻av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亚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黄A无码片内射无码视频|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 50岁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区|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