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及具有該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的電磁灶,其中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包括機芯外殼、風機安裝板和循環風機;該循環風機固定設置于機芯外殼內;風機安裝板固定設置于機芯外殼的底部,且該風機安裝板上設置至少一散熱風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機芯內發熱器件散熱不均勻的問題,從而可延長電磁灶機芯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及電磁灶
本技術涉及電磁加熱
,特別涉及一種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及電磁灶。
技術介紹
目前商用電磁灶機芯的整體散熱結構有兩種,第一種如圖I所示,圖I為現有技術中電磁灶機芯開放式的散熱結構示意圖。其包括機芯外殼10丨、機箱11和散熱風機40丨, 該散熱風機40丨直接安裝固定在機芯外殼10丨表面,散熱風機40丨運轉可在機箱11內形成前后對流,熱量從機芯外殼10 '背面出風口散出。此結構機芯不能完全密封,不能達到防水、防蟲、防油煙的效果。第二種如圖2所示,圖2為現有技術中電磁灶機芯全密封的散熱結構示意圖。其包括機芯外殼W丨、風機安裝板2(Γ丨和散熱片5(Γ丨;該風機安裝板2(Γ丨上具有兩相對設置的散熱風機40 '丨,且該散熱風機40'丨正對散熱片50'丨設置。這樣的結構雖然能夠解決防水、防蟲和油煙的目的,但是由于散熱風機40 '丨為交流風機,該交流風機工作在高溫多油煙環境中,油煙較易進入交流風機內,故容易損壞交流風機。另外因為還有些大功率器件需要焊接在電路板上,溫度高于全密封機芯內腔體溫度,而且無法通過散熱片傳遞熱量,造成機芯內發熱器件溫升不均勻。當發熱器件溫度較高時,容易損害發熱器件,從而降低電磁灶機芯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旨在解決密封結構的電磁灶機芯,安裝在電路板上的大功率器件散熱效果不好,導致機芯內發熱器件溫升散熱不均勻的問題,從而延長電磁灶機芯的使用壽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所述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包括機芯外殼、風機安裝板和循環風機,其中循環風機固定設置于所述機芯外殼內;所述風機安裝板固定設置于所述機芯外殼的底部,且該風機安裝板上設置至少一散熱風機。優選地,所述機芯外殼內還設有控制電路板,該控制電路板上設有和所述循環風機的出風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功率器件。優選地,所述循環風機的底部設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設有至少一通孔,該通孔與所述機芯外殼內設有的固定孔適配。優選地,所述散熱風機為反扇葉直流風機。優選地,所述反扇葉直流風機的出風口正對所述機芯外殼底部的散熱片設置。 本技術還提供一種電磁灶,包括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所述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包括機芯外殼、風機安裝板和循環風機,其中循環風機固定設置于所述機芯外殼內;所述風機安裝板固定設置于所述機芯外殼的底部,且該風機安裝板上設置至少一散熱風機。本技術通過在機芯外殼的容置空腔內設置一循環風機,由該循環風機帶動該容置空腔內的空氣定向流動,從而可保證第一功率器件散熱均勻,進而可有效的延長電磁灶機芯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中電磁灶機芯開放式的散熱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電磁灶機芯全密封的散熱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一實施例中的整體裝配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一實施例中的爆炸式結構示意圖。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照圖3和圖4,圖3為本技術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一實施例中的整體裝配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一實施例中的爆炸式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包括機芯外殼10、風機安裝板20和循環風機30,其中循環風機30固定設置于機芯外殼10內;風機安裝板20固定設置于機芯外殼10的底部,且該風機安裝板20上設置至少一散熱風機40。本實施例中,上述機芯外殼10設有一可密封的容置空腔,該機芯外殼10底部設有一貫穿容置空腔的開口以及與該開口適配的散熱片50,該散熱片50位于開口處、且與機芯外殼10固定連接。散熱片50上設有第二功率器件501,該第二功率器件501上方設有控制電路板60以及焊接在該控制電路板60上的第一功率器件601,其中控制電路板60與第二功率器件501固定連接。上述散熱風機40位于散熱片50的下方,且該散熱風機40與風機安裝板20固定連接。具體地,上述散熱片50的大小與機芯外殼10的開口大小一致,且散熱片50安裝到位后可使機芯外殼10的容置空腔形成一密閉空間,從而使得控制電路板60、第一功率器件601和第二功率器件501密閉于機芯外殼10的容置空腔內。上述循環風機30具有一進風口和一出風口,其出風口正對第一功率器件601,即該第一功率器件601與循環風機301的出風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電磁灶工作時,需啟動循環風機30,該循環風機30的風從出風口流出。在循環風機30的作用下使得機芯外殼10 的容置空腔內空氣自循環風機30的出風口,經容置空腔再返回循環風機的進風口,從而使得機芯外殼10的容置空腔內空氣形成定向的流動。因此,可使第一功率器件601和第二功率器件501的溫度基本保持一致。本技術通過在機芯外殼10的容置空腔內設置一循環風機30,由該循環風機 30帶動該容置空腔內的空氣定向流動,從而可保證第一功率器件601和第二功率器件501 的溫度基本保持一致,使得第一功率器件601和第二功率器件501的散熱均勻,進而可有效的延長電磁灶機芯的使用壽命。應當說明的是,上述循環風機30的出風口的位置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作為優選,本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功率器件601和循環風機30的出風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即循環風機30的風向與第一功率器件601所在的平面處于同一水平面。由于第二功率器件501 與散熱片50貼合并與其固定連接,故第二功率器件501可通過散熱片50進行散熱;第一功率器件601僅通過本身與機芯外殼10的容置空腔內的空氣接觸,因此散熱效率較差,容易產生局部高溫,從而損壞第一功率器件601。本實施例中,將循環風機30的出風口設置在與第一功率器件601的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可進一步地提高第一功率器件601處的空氣流動量,提高第一功率器件601的散熱效率,從而可有效防止第一功率器件601因溫度過高而損壞,進而延長了電磁灶機芯的使用壽命。具體地,循環風機30的底部設有一固定座301,該固定座301設有至少一通孔,機芯外殼10內設有與該通孔適配的固定孔101。本實施例中,固定孔101具有內螺紋結構,通過一與該通孔和固定孔101適配的螺絲穿過該通孔,并與固定孔101的內螺紋配合將循環風機30固定在機芯外殼10的容置空腔內。進一步地,上述散熱風機40為反扇葉直流風機。本實施例中,該反扇葉直流風機具有一出風口,該出風口正對上述散熱片50,且位于第二功率器件501的正下方。由于現有技術中交流風機因自身技術的限制均達不到直流風機的高風速、高風壓和高流量效果,至少需要兩個交流風機數量為2個;又由于機芯內部結構和外部風機安裝尺寸的問題,兩個交流風機均不能正對散熱片上50的第二功率器件散熱501。如有其中一個風機損壞,則將容易造成第二功率器件501工作溫度過高,從而損壞第二功率器件501。本實施例通過采用高風速、高風壓和高流量的反扇葉直流風機,可提高散熱片50的散熱效率,因此,本實施例提供的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進一步的提高了機芯的散熱效率。同時反扇葉直流風機工作時可避免油煙進入風機的軸心,能夠延長風機壽命。本實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磁灶機芯散熱結構,包括機芯外殼和風機安裝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循環風機,其固定設置于所述機芯外殼內;所述風機安裝板固定設置于所述機芯外殼的底部,且該風機安裝板上設置至少一散熱風機。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紅旗,楊曉慶,
申請(專利權)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