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該結構包括一抱桿、一固定于該抱桿的微波天線、一支撐桿、一與該支撐桿活動連接的活動件、及一連接于該抱桿上的固定桿;所述支撐桿的一端通過一第一限位件與所述微波天線的邊緣可活動連接;所述活動件通過一第二限位件與所述支撐桿連接,且該活動件與所述固定桿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結構簡單,有效加固微波天線,避免強風造成微波通信中斷的情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特別指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
技術介紹
沿海地區到各個小島的傳輸中繼方式只要是通過SDH微波傳輸來實現,微波拋物面天線一般安裝于鐵塔、高樓等高處,現有的安裝方式(見圖I)是直接將微波天線I’通過天線基座上的抱箍2’緊固在鐵塔天線的支撐抱桿3’或是樓頂的抱桿上,沿海及小島上的微波受臺風容易使微波拋物面天線方位角與正常通信時的方位角產生較大的偏差,從而使微波通信中斷。微波拋物面天線在臺風過后方位角產生較大的偏差原因是拋物面天線整個天線前端受風面太大,在風力的作用下基座抱箍會繞抱桿做運動。在不影響拋物面天線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于拋物面天線的邊緣上鉆一個螺栓孔安裝上一副伸縮可調的天線支撐桿,在臺風來襲時對微波拋物面天線起到撐、拉的作用,使微波拋物面天線因方位角產生偏差而使微波通信中斷的故障大量減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結構簡單,有效加固微波天線避免強風造成通信中斷的情形。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該結構包括一抱桿、一固定于該抱桿的微波天線、一支撐桿、一與該支撐桿活動連接的活動件、及一連接于該抱桿上的固定桿;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與所述微波天線連接;所述活動件通過一第一限位件與所述支撐桿連接,且該活動件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桿連接。較佳的,所述支撐桿及活動件均為套管;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限位件連接,另一端穿設于所述活動件內;所述支撐桿與活動件二者通過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活動連接;所述支撐桿的長度大于所述活動件的長度;所述活動件的內徑大于所述活動件的直徑。較佳的,所述第二限位件由一第一角鐵、一第一 U型螺栓及一第一螺桿組成;所述第一角鐵包含相接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設有兩個與該第一 U型螺栓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面上設有一與該第一螺桿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 U型螺栓與所述第一通孔可拆卸連接,且所述支撐桿于該第一 U型螺栓與第一通孔二者的相接空間內設置;所述第一螺桿的一端與所述活動件連接,該第一螺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通孔可拆卸連接。較佳的,所述固定桿由一第二角鐵及一第二 U型螺栓組成;所述第二角鐵包含相接的一第三面及一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上設有兩個與該第二 U型螺栓相配合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 U型螺栓與所述第二通孔可拆卸連接,且所述抱桿于該第二 U型螺栓與第二通孔二者的相接空間內設置;所述活動件與所述第四面連接。較佳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由一凹型鐵件、一第二螺桿及一第三螺桿組成;所述凹型鐵件包含一底面及分別連接于該底面兩端的兩側面;兩所述側面通過所述第二螺桿與所述支撐桿連接;所述底面通過所述第三螺桿與所述微波天線連接。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通過支撐桿和固定桿將微波天線加固于抱桿上,減少風力對微波天線的影響,降低通信中斷的故障問題。附圖說明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I是現有微波天線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中第二限位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中固定桿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中第一限位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2所示,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該結構包括一抱桿I、一固定于該抱桿I的微波天線2、一支撐桿3、一與該支撐桿3活動連接的活動件4、及一連接于該抱桿I 上的固定桿5 ;所述支撐桿3的一端通過一第一限位件31與所述微波天線的邊緣2可活動連接;所述活動件4通過一第二限位件6與所述支撐3桿可活動連接,且該活動件6與所述固定桿5連接。通過所述支撐桿3將所述微波天線2加以加固,并限制該微波天線2的左右擺動;所述支撐桿3可活動的固定在該活動件4上,可隨時調整微波天線2的角度。再請參閱圖2所示,所述支撐桿3及活動件4均為套管;所述支撐桿3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限位件3 I連接,另一端穿設于所述活動件4內;所述支撐桿3與活動件4 二者通過所述第二限位件6可活動連接;所述支撐桿3的長度大于所述活動件4的長度;所述活動件 4的內徑大于所述活動件4的直徑。將較細的套管做為支撐桿3,穿套在由較粗的套管制成的活動件4里,套管可使用金屬材質較為堅固;且二者(即支撐桿3與活動件4)通過第二限位件6連接;支撐桿3通過第一限位件31與所述微波天線2連接,安裝容易且方便調整該微波天線2的左右擺動角度。請參閱圖2和圖3所示,所述第二限位件6由一第一角鐵61、一第一 U型螺栓62 及一第一螺桿63組成;所述第一角鐵61包含相接的一第一面611及一第二面612 ;所述第一面611上設有兩個與該第一 U型螺栓62相配合的第一通孔6111 ;所述第二面612上設有一與該第一螺桿63相配合的第二通孔6121 ;所述第一 U型螺栓62與所述第一通孔6111 可拆卸連接,且所述支撐桿3于該第一 U型螺栓62與第一通孔6111 二者的相接空間內設置;所述第一螺桿63的一端與所述活動件4連接,該第一螺桿63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通孔 6121可拆卸連接。此設計讓所述支撐桿3與活動件6可以在可調整的狀態下緊密連接,方便調整所述微波天線2的左右角度。請參閱圖2和圖4所示,所述固定桿5由一第二角鐵51及一第二 U型螺栓52組成;所述第二角鐵51包含相接的一第三面511及一第四面512 ;所述第三面511上設有兩個與該第二 U型螺栓52相配合的第二通孔5111 ;所述第二 U型螺栓52與所述第二通孔5111可拆卸連接,且所述抱桿I于該第二 U型螺栓52與第二通孔5111 二者的相接空間內設置; 所述活動件4與所述第四面512連接。此設計運用所述第二角鐵51搭配第二 U型螺栓52 做為固定桿5,方便安裝且節省成本。請參閱圖2和圖5所示,所述第一限位件31由一凹型鐵件311、一第二螺桿312 及一第三螺桿313組成;所述凹型鐵件311包含一底面3111及分別連接于該底面3111兩端的兩側面3112 ;兩所述側面3112通過所述第二螺桿312與所述支撐桿3連接;所述底面 3111通過所述第三螺桿313與所述微波天線2連接。此設計讓所述微波天線2與支撐桿3 間更方便連接及調整。本技術在應用時,當微波天線2在屋頂抱桿I安裝時,先在抱桿I上加上固定桿5,二者通過所述第二 U型螺栓52加以固定;將所述活動件4固定在所述固定桿5上;將所述支撐桿3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一限位件3 I與所述微波天線2的邊緣連接,另一端則穿套在所述活動件4內;所述支撐桿3與活動件4通過所述第二限位件6相接固定,且可依照微波天線2左右擺動的角度做調整;當微波天線2在鐵塔上安裝時,將固定桿5通過第二 U 型螺栓52加固在鐵塔上,調整支撐桿3分別與固定桿5及微波天線2 二者間的角度后,進行固定;當強風來時,通過支撐桿3能有效加固微波天線2減少強風造成天線的方位角發生偏差,有效減少天線信號中斷的故障問題。雖然以上描述了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技術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技術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構包括一抱桿、一固定于該抱桿的微波天線、一支撐桿、一與該支撐桿活動連接的活動件、及一連接于該抱桿上的固定桿;所述支撐桿的一端通過一第一限位件與所述微波天線的邊緣可活動連接;所述活動件通過一第二限位件與所述支撐桿連接,且該活動件與所述固定桿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構包括一抱桿、一固定于該抱桿的微波天線、一支撐桿、一與該支撐桿活動連接的活動件、及一連接于該抱桿上的固定桿;所述支撐桿的一端通過ー第一限位件與所述微波天線的邊緣可活動連接;所述活動件通過ー第ニ限位件與所述支撐桿連接,且該活動件與所述固定桿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及活動件均為套管;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限位件連接,另一端穿設于所述活動件內;所述支撐桿與活動件二者通過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活動連接;所述支撐桿的長度大于所述活動件的長度;所述活動件的內徑大于所述活動件的直徑。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微波天線支撐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由一第一角鐵、一第一 U型螺栓及一第一螺桿組成;所述第一角鐵包含相接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設有兩個與該第一 U型螺栓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面上設有一與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能忠,林恩強,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鴻達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