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體視顯微鏡的目距連動結構,包括有棱鏡罩(1)、安裝有左目鏡組(2a)的左棱鏡箱(3a)、安裝有右目鏡組(2b)的右棱鏡箱(3b),左棱鏡箱(3a)和右棱鏡箱(3b)的下端插設并轉動在棱鏡罩(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棱鏡箱(2a)的下端面固定有左齒輪件(4a),所述右棱鏡箱(3b)的下端面固定有右齒輪件(4b),所述左齒輪件(4a)和右齒輪件(4b)相互嚙合。通過左齒輪件和右齒輪件相互嚙合,因此能實現左棱鏡箱和右棱鏡箱的偏轉是同步進行的,兩者偏轉角度保持一致,從而實現左目鏡組和右目鏡組的同步調節,確保左目鏡組和右目鏡組均衡和對稱,對觀測效果不會產生不良影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光學觀察、攝影的精密儀器的
,尤其涉及一種體視顯微鏡的目距連動結構。
技術介紹
體視顯微鏡又可稱為實體顯微鏡或稱操作或解剖顯微鏡,是一種以可見光作為光源具有正像立體感的目視儀器,顯微鏡通過目鏡觀察由物鏡等構件所放大的物體影像。其光學結構原理是由一個共用的初級物鏡,對物體成像后的兩個光束被兩組中間物鏡亦稱變焦鏡分開,并組成一定的角度稱為體視角一般為12度 15度,再經各自的目鏡成像,它的倍率變化是由改變中間鏡組之間的距離而獲得。它實質上是兩個單鏡筒顯微鏡并列放置,兩個鏡筒的光軸構成相當于人們用雙目觀察一個物體時所形成的視角,以此形成三維空間的立體視覺圖像。其特點為視場直徑大、焦深大這樣便于觀察被檢測物體的全部層面;雖然放大率不如常規顯微鏡,但其工作距離很長;像是直立的,便于實際操作,這是由于在目鏡下方的棱鏡把象倒轉過來的緣故。根據實際的使用要求,目前的體視顯微鏡可選配豐富的附件,比如若想得到更大的放大倍數可選配放大倍率更高的目鏡和輔助物鏡,可通過各種數碼接口和數碼相機、攝像頭、電子目鏡和圖像分析軟件組成數碼成像系統接入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照明系統也有反射光、透射光照明,光源有鹵素燈、環形燈、熒光燈、冷光源等等。根據體視顯微鏡這些光學原理和特點決定了它在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比如在生物、醫學領域用于切片操作和顯微外科手術;在工業中用于微小零件和集成電路的觀測、裝配、檢查等工作。如一專利號為ZL201020254682. 6(公告號為CN201740916U)的中國技術專利《一種體視顯微鏡》,及專利號為ZL201020529359. 5(公告號為CN201828706U)的中國技術專利《一種網絡體視顯微鏡》就披露了這樣一種體視顯微鏡。現有體視顯微鏡的目鏡之間的目距可以調節,調節結構一般包括有棱鏡罩、安裝有左目鏡組的左棱鏡箱、安裝有右目鏡組的右棱鏡箱,左棱鏡箱和右棱鏡箱的均轉動在棱鏡罩上,通過轉動左棱鏡箱和右棱鏡箱便能調節左目鏡組和右目鏡組的間距,使其適合操作者雙眼的間距。但這種左棱鏡箱和右棱鏡箱只能獨立調節,使得左目鏡組和右目鏡組不能同步調節,從而導致左目鏡組和右目鏡組不能均衡和對稱地調節,影響觀測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左目鏡組和右目鏡組能實現同步進行調節的體視顯微鏡的目距連動結構。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體視顯微鏡的目距連動結構,包括有棱鏡罩、安裝有左目鏡組的左棱鏡箱、安裝有右目鏡組的右棱鏡箱,左棱鏡箱和右棱鏡箱的下端插設并轉動在棱鏡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棱鏡箱的下端面固定有左齒輪件,右棱鏡箱的下端面固定有右齒輪件,所述左齒輪件和右齒輪件相互嚙合。上述左齒輪件上開有與左棱鏡箱的下端開口外形相配且同軸設置的左開孔,左齒 輪件通過多個沿圓周均部的螺釘與左棱鏡箱的下端面固定;所述右齒輪件上開有與右棱鏡 箱的下端開口外形相配且同軸設置的右開孔,右齒輪件通過多個沿圓周均部的螺釘與右棱 鏡箱的下端面固定。由于齒輪件上開有讓位的開孔,這樣齒輪件便可通過多個螺釘與棱鏡 箱固定。上述左齒輪件和右齒輪件均為扇形齒輪。扇形齒輪在滿足要求的同時,扇形齒輪 相對于圓形齒輪具有用料省的優點。上述左棱鏡箱的下部具有向下延伸呈階梯狀的左插入部,所述左插入部插設在棱 鏡罩左側的插孔內,左插入部的階梯面擱置在棱鏡罩的上端面上進行下限位,并在左插入 部的下端面和左齒輪件之間設有左墊圈進行上限位;所述右棱鏡箱的下部具有向下延伸呈 階梯狀的右插入部,所述右插入部插設在棱鏡罩右側的插孔內,右插入部的階梯面擱置在 棱鏡罩的上端面上進行下限位,并在右插入部的下端面和右齒輪件之間設有右墊圈進行上 限位。該結構便于將棱鏡箱組裝到棱鏡罩上,另外設置墊圈能降低零件的配合精度要求,同 時也能更好將棱鏡箱軸向限位在棱鏡罩上,不會上下竄動。上述左插入部的階梯面和棱鏡罩的上端面之間墊設有左減磨小墊圈,左插入部的 下端面和左墊圈之間墊設有左減磨大墊圈;所述右插入部的階梯面和棱鏡罩的上端面之間 墊設有右減磨小墊圈,右插入部的下端面和右墊圈之間墊設有右減磨大墊圈。設置減磨墊 圈能保證棱鏡箱相對棱鏡罩轉動順暢,且能防止磨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由于左棱鏡箱和右棱鏡箱的下端通過 左齒輪件和右齒輪件相互嚙合,因此能實現左棱鏡箱和右棱鏡箱的偏轉是同步進行的,兩 者偏轉角度保持一致,從而實現左目鏡組和右目鏡組的同步調節,確保左目鏡組和右目鏡 組均衡和對稱,對觀測效果不會產生不良影響。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側視圖;圖2為圖I的A向視圖;圖3為圖2的B — B向局部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I 3所示,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種體視顯微鏡的目距連動結構,包括有棱鏡罩I、安裝有左目鏡組2a的左棱鏡 箱3a、安裝有右目鏡組2b的右棱鏡箱3b,左棱鏡箱3a和右棱鏡箱3b的下端插設并轉動在 棱鏡罩I上,棱鏡罩I、左棱鏡箱3a、右棱鏡箱3b采用鋁合金壓鑄工藝成型。本技術的改進點在于左棱鏡箱2a的下端面固定有左齒輪件4a,右棱鏡箱3b 的下端面固定有右齒輪件4b,左齒輪件4a和右齒輪件4b相互嚙合。左齒輪件4a右齒輪 件4b均為扇形齒輪。扇形齒輪結構上是局部的圓錐齒輪,采用POM工程塑料制造,有很好 的嚙合性能。左齒輪件4a上開有與左棱鏡箱3a的下端開口外形相配且同軸設置的左開孔4al,左齒輪件4a通過多個沿圓周均部的螺釘8與左棱鏡箱3a的下端面固定;右齒輪件4b上開有與右棱鏡箱3b的下端開口外形相配且同軸設置的右開孔4bl,右齒輪件4b通過多個沿圓周均部的螺釘8與右棱鏡箱3b的下端面固定。左棱鏡箱3a的下部具有向下延伸呈階梯狀的左插入部3al,左插入部3al插設在棱鏡罩I左側的插孔內,左插入部3al的階梯面擱置在棱鏡罩I的上端面上進行下限位,左插入部3al的階梯面和棱鏡罩I的上端面之間墊設有左減磨小墊圈6a,并在左插入部3al的下端面和左齒輪件4a之間設有左墊圈5a進行上限位,左插入部3al的下端面和左墊圈6a之間還墊設有左減磨大墊圈7a。右棱鏡箱3b的下部具有向下延伸呈階梯狀的右插入部3bl,右插入部3bl插設在棱鏡罩I右側的插孔內,右插入部3bl的階梯面擱置在棱鏡罩I的上端面上進行下限位,右插入部3bl的階梯面和棱鏡罩I的上端面之間墊設有右減磨小墊圈6b,并在右插入部3bl的下端面和右齒輪件4b之間設有右墊圈5b進行上限位,右插入部3bl的下端面和右墊圈6b之間墊設有右減磨大墊圈7b。通過左齒輪件4a和右齒輪件4b相互嚙合,左棱鏡箱3a和右棱鏡箱3b能同步對稱轉動,最終實現左目鏡組2a和右目鏡組2b的同步對稱轉動,確保左目鏡組2a和右目鏡組2b均衡和對稱,對觀測效果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體視顯微鏡的目距連動結構,包括有棱鏡罩(1)、安裝有左目鏡組(2a)的左棱鏡箱(3a)、安裝有右目鏡組(2b)的右棱鏡箱(3b),左棱鏡箱(3a)和右棱鏡箱(3b)的下端插設并轉動在棱鏡罩(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棱鏡箱(2a)的下端面固定有左齒輪件(4a),所述右棱鏡箱(3b)的下端面固定有右齒輪件(4b),所述左齒輪件(4a)和右齒輪件(4b)相互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體視顯微鏡的目距連動結構,包括有棱鏡罩(I)、安裝有左目鏡組(2a)的左棱鏡箱(3a)、安裝有右目鏡組(2b)的右棱鏡箱(3b),左棱鏡箱(3a)和右棱鏡箱(3b)的下端插設并轉動在棱鏡罩(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棱鏡箱(2a)的下端面固定有左齒輪件 (4a),所述右棱鏡箱(3b)的下端面固定有右齒輪件(4b),所述左齒輪件(4a)和右齒輪件 (4b)相互嚙合。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體視顯微鏡的目距連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齒輪件 (4a)上開有與左棱鏡箱(3a)的下端開口外形相配且同軸設置的左開孔(4al),左齒輪件 (4a)通過多個沿圓周均部的螺釘(8)與左棱鏡箱(3a)的下端面固定;所述右齒輪件(4b) 上開有與右棱鏡箱(3b)的下端開口外形相配且同軸設置的右開孔(4bl),右齒輪件(4b)通過多個沿圓周均部的螺釘(8)與右棱鏡箱(3b)的下端面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體視顯微鏡的目距連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齒輪件 (4a)和右齒輪件(4b)均為扇形齒輪。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體視顯微鏡的目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燕波,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華光精密儀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