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解決了現(xiàn)有探測器安裝支架固定效果差、易松動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探測器的安裝結構包括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包括安裝座和用于連接探測器與安裝座的連接件,所述安裝座的背面設有定位凸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要用于各種紅外探測器、聲光報警器、煙霧探測器等的安裝固定。(*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探測器。
技術介紹
紅外探測器是將入射的紅外輻射信號轉變成電信號輸出的器件,被廣泛應用于體育館、娛樂場所、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公眾場合。目前的探測器安裝需要專業(yè)人員來操作,且安裝人員需具備一定的安防知識,能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和探測器性能進行綜合考量,從而得出最后的合理安裝位置及角度,但普通用戶對于探測器如何正確安裝基本不了解。現(xiàn)有的一些探測器安裝都需要支架,但在一些外力因素下,即便有螺絲固定,支架也很容易產生松動,安裝不夠牢固,影響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使得探測器的安裝更加簡便、牢固。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包括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包括安裝座和用于連接探測器與安裝座的連接件,所述安裝座的背面設有定位凸起。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凸起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形成階梯結構。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一端設有球狀體,所述球狀體通過定位塊壓裝在所述安裝座內,所述第一凸起部內設有容納所述定位塊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內設有容納所述球狀體的第二凹陷部。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凹陷部內設有摩擦塊,所述球狀體抵靠在所述摩擦塊上。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塊上設有卡扣,所述第一凹陷部內設有卡槽,所述定位塊卡接在第一凹陷部內。進一步的,所述探測器上設有第一電連接體,所述連接件上設有與第一電連接體配合的第二電連接體,所述連接件內設有連接第二電連接體的導線,所述定位凸起上設有供導線穿出的過線孔。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連接體為插頭,所述第二電連接體為插座,第一電連接體與第二電連接體插接配合;或者所述第一電連接體為插座,所述第二電連接體為插頭,第一電連接體與第二電連接體插接配合。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為直桿體或L形桿體。進一步的,所述安裝座上設有螺釘孔。進一步的,所述探測器為紅外探測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I、本技術在安裝支架的安裝座上設置定位凸起,在安裝探測器時,定位凸起嵌入支承面內,如天花板、垂直墻壁或者傾斜墻壁,定位凸起在嵌入支承面后加強了安裝座的固定效果,同時減輕了緊固件的受力,使得安裝支架固定可靠、不易松動;2、連接件可繞球狀體多角度旋轉,調節(jié)范圍大,探測器在安裝后能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進行調節(jié),以達到最佳的探測角度;3、探測器與連接件采用插接配合,便于拆裝或更換不同類型的探測器,避免了安裝支架整體拆裝所帶來的不便。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實際安裝示意圖一;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實際安裝示意圖二 ;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實際安裝示意圖一;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實際安裝示意圖二。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實際安裝示意圖三。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包括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包括安裝座和用于連接探測器與安裝座的連接件,所述安裝座的背面設有定位凸起。利用定位凸起加強了安裝座的固定效果,同時減輕緊固件的受力,使得安裝支架固定可靠、不易松動。下面結合本技術實施例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僅為本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實施例一參照附圖說明圖1、2,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包括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包括安裝座I和用于連接探測器2與安裝座I的連接件4,所述安裝座I的背面設有定位凸起3。定位凸起3包括第一凸起部31和第二凸起部32,第一凸起部31和第二凸起部32形成階梯結構。階梯結構的定位凸起3,其定位效果更佳。在安裝時,只需在支承面內上開出相適配的安裝孔,將定位凸起3嵌入安裝孔中,再在安裝座I上的螺釘孔10內打入螺釘進行緊固。本實施例可安裝在天花板、墻壁或者傾斜墻壁,定位凸起3在嵌入支承面后加強了安裝座I的固定效果,同時減輕了緊固件的受力,使得安裝支架固定可靠、不易松動。為方便對探測器2的探測角度進行調節(jié),在連接件4一端設有球狀體42,該球狀體42通過定位塊5壓裝在安裝座I內,但球狀體42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可自由調節(jié)角度,這樣探測器2在安裝后就能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進行調節(jié),以達到最佳的探測角度。為簡化結構,在第一凸起部31內設有容納上述定位塊5的第一凹陷部11,第二凸起部32內設有容納上述球狀體42的第二凹陷部12,定位塊5有兩塊,且為了達到較好的配合效果,定位塊5上同樣設有與球狀體42表面相適配的圓弧狀凹面。在第二凹陷部12內設有摩擦塊6,球狀體42抵靠在摩擦塊6上,摩擦塊6采用橡膠制成,即不影響球狀體42的正常轉動,又能為球狀體42提供合適的摩擦力,當探測器2調整到位后,防止球狀體42再次滑動。這樣,探測器2可以輕松調整警戒區(qū)域,又不至于在無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改變警戒區(qū)域。另外,為了方便拆裝,在定位塊5上設有卡扣51,第一凹陷部11內設有卡槽111,定位塊5卡接在第一凹陷部11,相比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螺釘固定的方式,本實施例操作更加便捷。為方便探測器2的拆裝,探測器2上設有第一電連接體24,連接件4上設有與第一電連接體24配合的第二電連接體41,連接件4內設有連接第二電連接體41的導線,定位凸起3上設有供導線穿出的過線孔。探測器2作為一個單獨部件,在拆裝或者更換其他類型探測器2時,可以直接操作,無需拆動整個安裝支架;導線在連接件4內部走線,一不影響外觀,二能對導線進行很好的保護,延長使用壽命。第一電連接體24為插頭,第二電連接體41為插座,第一電連接體24與第二電連接體41插接配合;也可以是第一電連接體24為插座,第二電連接體41為插頭,第一電連接體24與第二電連接體41插接配合,插座和插頭在原則上只要實現(xiàn)電連接并保持接觸良好即可,其具體結構不再詳述。本實施例的連接件4采用L形桿體,參照圖3、4,探測器2安裝在垂直墻壁上時,探測器警戒區(qū)域如圖所示。實施例二 參照圖5,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連接件4采用直桿體。參照圖6,探測器2安裝在天花板上時,探測器警戒區(qū)域如圖所示;參照圖7,探測器2安裝在垂直墻壁上時,探測器警戒區(qū)域如圖所示;參照圖8,探測器2安裝在傾斜墻壁上時,探測器警戒區(qū)域如圖所示。上述的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中所述的探測器2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類型紅外探測器、聲光報警器、煙霧探測器等。其中,紅外探測器的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面板21、背板22、探測器窗口 23以及紅外傳感器(圖中未示出),面板21和背板22卡合連接,拆裝方便,探測器窗口 23限定探測器2的探測范圍,當紅外傳感器感應到探測范圍內的移動紅外信號時,產生報警信號,報警信號發(fā)送至主控器進行處理。通過上述實施例,本技術的目的已經被完全有效的達到了。熟悉該項技藝的人士應該明白本技術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技術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包括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包括安裝座和用于連接探測器與安裝座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的背面設有定位凸起。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包括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包括安裝座和用于連接探測器與安裝座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的背面設有定位凸起。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形成階梯結構。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一端設有球狀體,所述球狀體通過定位塊壓裝在所述安裝座內,所述第一凸起部內設有容納所述定位塊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內設有容納所述球狀體的第二凹陷部。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內設有摩擦塊,所述球狀體抵靠在所述摩擦塊上。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探測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上設有卡扣,所述第一凹陷部內設有卡槽,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孫郁良,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海神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