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水閥,其包括閥體,為柱狀管體;隔板,設置在所述閥體內,將所述閥體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隔板上成形有過水孔,所述閥體上設置有高溫入水口、混水出口、低溫入水口和低溫回水口,所述高溫入水口和混水出口分別與所述第一腔室連通,所述低溫入水口和低溫回水口分別與第二腔室連通;調節裝置,具有一閥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一側,所述閥芯與所述過水孔配合,用于調節通過所述過水孔的過水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的混水閥結構不合理、復雜,混水溫度不穩定,進而提供一種結構更簡單合理,混水溫度更穩定的混水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地暖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混水閥。
技術介紹
混水閥廣泛應用于電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及地熱采暖水系統。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調節冷熱水混水溫度,所需溫度可以迅速達到并且穩定下來,保證出水溫度恒定。中國專利文獻CN201606535U公開了一種調溫混水閥,包括閥體、閥芯和手柄,手柄為鴨嘴狀;閥體及其冷水管、熱水管、混合出水管為由工程塑料一次注塑成型的整體式,閥體為T形,管口設置有外螺紋或內螺紋,一端連接冷水管,另一端連接熱水管,中部設置有混合出水管閥體中部為圓柱管狀,圓柱管狀兩側為方管狀,方管狀外側為六角管狀,六角管口端設置有螺旋密封帽。冷水管和熱水管的管口設置有T形連接管,外端空套有連接螺母,連接螺母內設置有密封圈,所述T形連接管與預埋在該項管口處的金屬螺管連接,整個混水閥外表電鍍或噴涂有金屬涂層。上述專利文獻中的混水閥,閥芯與手柄連接,手柄上下操作所述閥芯,用于同時打開或關閉所述混水出水管、冷水管和熱水管,打開閥芯時,所述冷水管和熱水管中的冷熱水同時流入混水出水管中,關閉所述閥芯時,所述混水出水管、冷水管和熱水管同時切斷。因此,冷水和熱水可能還沒有完全充分混合就從混水出水管流出,溫度調節不穩定,用戶體驗不好。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的混水閥結構復雜、不合理,混水溫度不穩定,進而提供一種結構更簡單合理,混水溫度更穩定的混水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一種混水閥,其包括閥體,為柱狀管體;隔板,設置在所述閥體內,將所述閥體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隔板上成形有過水孔,所述閥體上設置有高溫入水口、混水出口、低溫入水口和低溫回水口,所述高溫入水口和混水出口分別與所述第一腔室連通,所述低溫入水口和低溫回水口分別與第二腔室連通;調節裝置,具有一閥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一側,所述閥芯與所述過水孔配合,用于調節通過所述過水孔的過水量。調節裝置還包括閥座孔,位于所述閥體的一端,其軸線與所述閥體的軸線平行;閥座,與所述閥座孔密封連接,所述閥座上成形有閥桿孔;閥桿,所述閥桿一端與所述閥桿孔螺紋連接,另一端成形有閥芯孔,具有所述閥芯孔的一端穿過所述調節桿孔伸入所述閥體內;所述閥芯,其一端伸入所述閥芯孔內與所述閥桿可伸縮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過水孔配口 ο所述閥芯與所述閥桿可伸縮連接為所述閥芯孔內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一端抵住所述閥芯孔封閉端,所述彈簧另一端與所述閥芯固定連接。所述低溫入水口位于所述閥體的軸線上,所述高溫入水口和混水出口分別位于所3述閥體軸線的兩側。與所述閥桿孔螺紋連接的閥桿一端設置有六角螺帽,用于調整所述彈簧的壓縮量。所述閥芯為T形,寬的一端為封閉所述過水孔端。高溫入水口、低溫入水口和混水出口分別通過活接螺母與其相應管路密封連接。高溫入水口、低溫入水口和混水出口分別通過連接管延伸至所述閥體外。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I)在本技術所述混水閥中,具有一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具有一閥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一側,所述閥芯與所述過水孔配合,用于調節通過所述過水孔的過水量,即只需通過調節裝置與過水孔的配合來調節通過所述過水孔的低溫進水量,結構更加簡單、合理。(2)在本技術所述混水閥中,所述閥芯與所述閥桿可伸縮連接為所述閥芯孔內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一端抵住所述閥芯孔封閉端,所述彈簧另一端與所述閥芯固定連接,結構簡單,調節可靠。(3)在本技術所述混水閥中,所述低溫入水口位于所述閥體的軸線上,所述高溫入水口和混水出口分別位于所述閥體軸線的兩側,分布更加合理,充分利用閥體的本身結構,制作成本低。(4)在本技術所述混水閥中,與所述閥桿孔螺紋連接的閥桿一端設置有六角螺帽,用于調整所述彈簧的壓縮量,便于調節。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是本技術所述混水閥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0_閥體,11-高溫入水口,12-低溫入水口,13-混水出口,14-閥座孔,15-低溫回水口,16-第一腔室,17-第二腔室,20-隔板,21-過水孔,30-閥座,40-閥桿,50-閥芯,60-六角螺帽,70-彈簧,80-活接螺母。具體實施方式圖I所示為本技術所述混水閥,其包括閥體10、隔板20和調節裝置,其中所述閥體10為柱狀管體;所述隔板20設置在所述閥體10內,將所述閥體10分隔為第一腔室16和第二腔室17,所述隔板20上成形有過水孔21,所述閥體10上設置有高溫入水口 11、混水出口 13、低溫入水口 12和低溫回水口 15,所述高溫入水口 11和混水出口 13分別與所述第一腔室16連通,所述低溫入水口 12和低溫回水口 15分別與第二腔室17連通;所述調節裝置,具有一閥芯5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6 —側,所述閥芯50與所述過水孔21配合,用于調節通過所述過水孔21的過水量,本實施例中所述調節裝置還包括閥座孔14、閥座30和閥桿40,所述閥座孔14,位于所述閥體10的一端,其軸線與所述閥體10的軸線平行;所述閥座30與所述閥座孔14密封連接,所述閥座30上成形有閥桿孔;所述閥桿40 —端與所述閥桿孔螺紋連接,另一端成形有閥芯孔,具有所述閥芯孔的一端穿過所述調節桿孔伸入所述閥體10內;所述閥芯50,其一端伸入所述閥芯孔內與所述閥桿40可伸縮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過水孔21配合;本實施例中設置所述低溫入水口 12位于所述閥體10的軸線上,所述高溫入水口 11和混水出口 13分別位于所述閥體10軸線的兩側,高溫入水口 11、低溫入水口 12和混水出口 13分別通過連接管延伸至所述閥體10外;進一步,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與所述閥桿孔螺紋連接的閥桿40 —端設置有六角螺帽60,用于調整所述彈簧70的壓縮量,即旋轉所述六角螺帽60,帶動與所述六角螺帽60連接的閥桿40,閥桿40向閥座孔14移動或反方向向過水孔21方向移動,從而使得彈簧70的壓縮量減少或增加。所述閥芯50為T形,寬的一端為封閉所述過水孔21端。高溫入水口 11、低溫入水口 12和混水出口 13分別通過活接螺母80與其相應管路密封連接。使用時,使用六角螺帽60調整所述彈簧70的壓縮量,冷水從低溫入水口 12進入,當水流的沖擊力大于所述彈簧70的預應力時,所述閥芯50向所述閥座孔14方向移動,從而打開所述過水孔21,冷水在靠近所述隔板20處與所述熱水相遇,高溫入水口 11和混水出口 13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冷水和熱水經充分混合后從混水出口 13流出。當供水溫度低時,可以增加彈簧70的壓縮量,即閥桿40向所述過水孔21方向移動,即增加彈簧70的預應力,從而調整通過所述過水孔21的冷水量。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專利技術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水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閥體(10),為柱狀管體;隔板(20),設置在所述閥體(10)內,將所述閥體(10)分隔為第一腔室(16)和第二腔室(17),所述隔板(20)上成形有過水孔(21),所述閥體(10)上設置有高溫入水口(11)、混水出口(13)、低溫入水口(12)和低溫回水口(15),所述高溫入水口(11)和混水出口(13)分別與所述第一腔室(16)連通,所述低溫入水口(12)和低溫回水口(15)分別與第二腔室(17)連通;調節裝置,具有一閥芯(5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6)一側,所述閥芯(50)與所述過水孔(21)配合,用于調節通過所述過水孔(21)的過水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水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閥體(10),為柱狀管體;隔板(20),設置在所述閥體(10)內,將所述閥體(10)分隔為第一腔室(16)和第二腔室(17),所述隔板(20)上成形有過水孔(21),所述閥體(10 )上設置有高溫入水口( 11)、混水出口( 13 )、低溫入水口( 12 )和低溫回水口( 15),所述高溫入水口( 11)和混水出口( 13)分別與所述第一腔室(16)連通,所述低溫入水口( 12)和低溫回水口( 15)分別與第二腔室(17)連通;調節裝置,具有一閥芯(5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6)—側,所述閥芯(50)與所述過水孔(21)配合,用于調節通過所述過水孔(21)的過水量。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混水閥,其特征在于,調節裝置還包括閥座孔(14),位于所述閥體(10)的一端,其軸線與所述閥體(10)的軸線平行;閥座(30),與所述閥座孔(14)密封連接,所述閥座(30)上成形有閥桿孔;閥桿(40),所述閥桿(40) —端與所述閥桿孔螺紋連接,另一端成形有閥芯孔,具有所述閥芯孔的一端穿過所述調節桿孔伸入所述閥體(10)內;所述閥芯(50),其一端伸入所述閥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余進東,楊易,李偉,劉志剛,鄭巧,
申請(專利權)人:曼瑞德自控系統樂清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