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用于制作石棉墊的裝置,屬于石棉墊加工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制作石棉墊的裝置,用該裝置制作石棉墊時不會破壞水線,可大批量制作各種規格的石棉墊,且制作出的石棉墊成本低廉,方便實用,縮短了作業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制作石棉墊的裝置,機身上豎直設置有活塞桿向下的電液推桿,電液推桿的活塞桿端頭連接有模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要用于制作石棉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用于制作石棉墊的裝置
本技術一種用于制作石棉墊的裝置,屬于石棉墊加工
技術介紹
在日常更換和安裝帶法蘭的閥門過程中,石棉墊密封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制作過程中,維修工人通常是先把石棉墊放在帶有水線的一面法蘭上,再拿手錘敲擊水線邊緣,完成制作。這樣做不僅會破壞水線,而且制作出來的石棉墊內外圈邊緣既有不規則的牙型缺口,又會有裂紋產生,影響密封,特別是大批量制作墊子時,效率太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制作石棉墊的裝置,用該裝置制作石棉墊時不會破壞水線,可大批量制作各種規格的石棉墊,且制作出的石棉墊成本低廉,方便實用,縮短了作業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制作石棉墊的裝置,機身上豎直設置有活塞桿向下的電液推桿,電液推桿的活塞桿端頭連接有模具;模具的結構為包括圓柱形的刀座、石棉墊頂芯、第一復位頂芯和第二復位頂芯, 所述刀座下端底部固定有刀刃,該刀刃由內外兩圈環形刀刃組成,外圈的為外刀刃,內圈的為內刀刃,刀座上對稱設置有四個通孔,石棉墊頂芯上設置有與通孔相對應的頂柱,所述石棉墊頂芯通過頂柱安裝到刀座上,所述頂柱的長度長于刀座的厚度且位于內刀刃和外刀刃之間,所述刀座和石棉墊頂芯中心均設置有頂芯通孔,第一復位頂芯穿過石棉墊頂芯的頂芯通孔后通過螺紋對應安裝在所述刀座的頂芯通孔中,所述第二復位頂芯設置在第一復位頂芯的下方且第二復位頂芯和第一復位頂芯之間通過彈簧連接,彈簧常態下第二復位頂芯的底面低于內刀刃的底面;位于模具下方的工作臺設置在機身上,位于模具上方的電液推桿的缸體上還設置有擋板。所述第一復位頂芯的上部設置有內螺紋,所述模具通過第一復位頂芯的內螺紋安裝在電液推桿上。所述工作臺上對應模具的正下方設置有緩沖墊。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術將模具設置在電液推桿末端,利用電動機正反轉控制回路使電液推桿做垂直方向往返運動,推動模具動作制作出石棉墊,且制作出的石棉墊邊緣整齊,沒有裂紋,密封效果好,徹底杜絕了制作石棉墊時破壞水線的現象。2、本技術主要由機身、工作臺面、電液推桿、模具以及電氣控制幾部分組成, 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廉,方便實用,與手工制作一個石棉墊需3分鐘相比,利用本裝置只需要30秒就可完成,縮短了作業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運作成本。3、本技術模具可活動拆裝,利用不同規格的模具,可以進行各種規格的大批量生產,易于推廣。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A的放大圖。圖中,I為機身、2為電液推桿、4為模具、5為刀座、6為外刀刃、7為內刀刃、8為石棉墊頂芯、9為頂柱、10為第一復位頂芯、11為第二復位頂芯、12為彈簧、13為工作臺、14為緩沖墊、15為擋板。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所示,本技術一種用于制作石棉墊的裝置,機身I上豎直設置有活塞桿向下的電液推桿2,電液推桿2的活塞桿端頭連接有模具4 ;模具4的結構為包括圓柱形的刀座5、石棉墊頂芯8、第一復位頂芯10和第二復位頂芯11,所述刀座5下端底部固定有刀刃,該刀刃由內外兩圈環形刀刃組成,外圈的為外刀刃6,內圈的為內刀刃7,刀座5上對稱設置有四個通孔,石棉墊頂芯8上設置有與通孔相對應的頂柱9,所述石棉墊頂芯8通過頂柱9安裝到刀座5上,所述頂柱9的長度長于刀座 5的厚度且位于內刀刃7和外刀刃6之間,所述刀座5和石棉墊頂芯8中心均設置有頂芯通孔,第一復位頂芯10穿過石棉墊頂芯8的頂芯通孔后通過螺紋對應安裝在所述刀座5的頂芯通孔中,所述第二復位頂芯11設置在第一復位頂芯10的下方且第二復位頂芯11和第一復位頂芯10之間通過彈簧12連接,彈簧12常態下第二復位頂芯11的底面低于內刀刃 7的底面;位于模具4下方的工作臺13設置在機身I上,位于模具4上方的電液推桿2的缸體上還設置有擋板15。所述第一復位頂芯10的上部設置有內螺紋,所述模具4通過第一復位頂芯10的內螺紋安裝在電液推桿2上。所述工作臺13上對應模具的4正下方設置有緩沖墊14。本技術中第二復位頂芯10通過設置在其中部的外螺紋連接在刀座5的頂芯通孔內,彈簧12的一端卡在第一復位頂芯10的下端,彈簧12的另一端卡在第二復位頂芯 11的上端,常態下第二復位頂芯11的底面低于內刀刃的底面。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本技術主要由機身I、工作臺13、電液推桿2、模具4以及電氣控制幾部分組成,利用電機3正反轉控制回路將電液推桿2做垂直方向運動的原理制成的。本技術的工作過程本技術通過第一復位頂芯10的內螺紋將模具4固定到電液推桿2上,通電后電液推桿2可上下運動,電液推桿2向下運動時,模具4也向下運動,當運動到放置在緩沖墊14上的石棉墊上時,外刀刃6和內刀刃7切斷石棉墊,此時第二復位頂芯11被擠壓到模腔內,石棉墊頂芯8也被頂起,切斷石棉墊后控制電液推桿2上升,當石棉墊頂芯8頂到擋板15時,受擋板15阻礙,石棉墊頂芯8相對刀座5向下運動,石棉墊頂芯8的頂柱9將成型的石棉墊頂出,在電液推桿2上升的過程中,彈簧12復位,推動第二復位頂芯11將石棉墊角料頂出,然后進行下一個循環。本技術根據不同的需要,更換不同規格的模具4,可制作不同的石棉墊。本技術的操作方法A、電器控制回路采用正反轉自鎖點動回路,控制電壓采用交流220V ;動力電源采用交流三相380V ;B、使用時按所需規格選好并安裝符合本規格的模具4并在工作臺上放置 300mmX 300mm的緩沖墊;C、把需制作的石棉墊放置于模具4的正下方的緩沖墊上;D、點動紅色下行按鈕使油缸下行至完全切割下石棉墊為止;E、點動綠色上行按鈕使油缸上行至石棉墊完全脫落為止;F、取出制好的石棉墊。操作本技術的安全注意事項A、制作前檢查電源是否正常;B、安裝模具時需先停電;C、操作時電液推桿2下方嚴禁有雜物,更不準將肢體附于下邊避免夾傷。D、石棉墊制作到位后立即停機。本技術不但可制作DN15 DN150系列的常用石棉墊,而且還可進行大批量生產,做出的石棉墊規格標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制作石棉墊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機身(I)上豎直設置有活塞桿向下的電液推桿(2),電液推桿(2)的活塞桿端頭連接有模具(4); 模具(4)的結構為包括圓柱形的刀座(5)、石棉墊頂芯(8)、第一復位頂芯(10)和第二復位頂芯(11 ),所述刀座(5)下端底部固定有刀刃,該刀刃由內外兩圈環形刀刃組成,外圈的為外刀刃(6),內圈的為內刀刃(7),刀座(5)上對稱設置有四個通孔,石棉墊頂芯(8)上設置有與通孔相對應的頂柱(9),所述石棉墊頂芯(8)通過頂柱(9)安裝到刀座(5)上,所述頂柱(9)的長度長于刀座(5)的厚度且位于內刀刃(7)和外刀刃(6)之間,所述刀座(5)和石棉墊頂芯(8)中心均設置有頂芯通孔,第一復位頂芯(10)穿過石棉墊頂芯(8)的頂芯通孔后通過螺紋對應安裝在所述刀座(5)的頂芯通孔中,所述第二復位頂芯(11)設置在第一復位頂芯(10)的下方且第二復位頂芯(11)和第一復位頂芯(10)之間通過彈簧(12)連接,彈簧(12)常態下第二復位頂芯(1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制作石棉墊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機身(1)上豎直設置有活塞桿向下的電液推桿(2),電液推桿(2)的活塞桿端頭連接有模具(4);模具(4)的結構為:包括圓柱形的刀座(5)、石棉墊頂芯(8)、第一復位頂芯(10)和第二復位頂芯(11),所述刀座(5)下端底部固定有刀刃,該刀刃由內外兩圈環形刀刃組成,外圈的為外刀刃(6),內圈的為內刀刃(7),刀座(5)上對稱設置有四個通孔,石棉墊頂芯(8)上設置有與通孔相對應的頂柱(9),所述石棉墊頂芯(8)通過頂柱(9)安裝到刀座(5)上,所述頂柱(9)的長度長于刀座(5)的厚度且位于內刀刃(7)和外刀刃(6)之間,所述刀座(5)和石棉墊頂芯(8)中心均設置有頂芯通孔,第一復位頂芯(10)穿過石棉墊頂芯(8)的頂芯通孔后通過螺紋對應安裝在所述刀座(5)的頂芯通孔中,所述第二復位頂芯(11)設置在第一復位頂芯(10)的下方且第二復位頂芯(11)和第一復位頂芯(10)之間通過彈簧(12)連接,彈簧(12)常態下第二復位頂芯(11)的底面低于內刀刃(7)的底面;位于模具(4)下方的工作臺(13)設置在機身(1)上,位于模具(4)上方的電液推桿(2)的缸體上還設置有擋板(1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國云,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