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料管限位機構,包括氣缸,所述氣缸安裝于氣缸固定板上,氣缸活塞桿穿過氣缸固定板中部;所述氣缸固定板一側安裝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板中部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與氣缸活塞桿連接的連接塊,所述連接塊前部連接托料塊,所述托料塊前端設置有叉子;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兩端中部分別設置有導柱,所述導柱上配合安裝有導套,所述導柱延伸于第二連接板外側,還包括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成“C”形結構,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兩端與導柱連接。加工可靠性,保證產品質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料管限位機構
本技術涉及料管加工輔助設備,尤其是一種料管限位機構。
技術介紹
隨著電子行業的發展,PVC材料制成的IC料管的需求量在不斷的增長,料管的生產工藝得到的巨大的改善,其生產速度和生產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IC料管根據不同應用場合,需要在料管上沖孔,現有技術中,IC料管成型后,將料管均勻排列整齊,然后通過送料機構逐個輸送至工作臺進行沖孔加工,送料機構一次輸送一根料管,而疊落的倒數第二根料管與倒數第一根料管之間沒有間隙,當倒數第一根料管被送料機構往前推送時,倒數第一根料管與倒數第二根料管之間會產生摩擦,從而造成料管表面有劃痕或使得印刷圖案模糊等現象,影響料管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生產技術中無料管限位機構,影響料管表面質量等缺點, 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料管限位機構,從而提高了加工可靠性,保證產品質量。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種料管限位機構,包括氣缸,所述氣缸安裝于氣缸固定板上,氣缸活塞桿穿過氣缸固定板中部;所述氣缸固定板一側安裝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板中部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與氣缸活塞桿連接的連接塊,所述連接塊前部連接托料塊,所述托料塊前端設置有叉子;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兩端中部分別設置有導柱,所述導柱上配合安裝有導套,所述導柱延伸于第二連接板外側,還包括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成“C”形結構,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兩端與導柱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叉子的上表面形成有傾斜面。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術結構合理,操作方便,通過控制氣缸活塞桿的伸出與縮回,從而帶動第二連接板、連接塊以及托料塊在導柱上的移動,實現叉子的運動,使叉子傾斜面與料管接觸,將料管抬起,避免料管在輸送過程中產生摩擦等問題,提高了加工可靠性,保證產品質量。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第一連接板;2、第二連接板;3、托料塊;4、連接塊;5、氣缸固定板;6、氣缸;7、叉子;8、導柱;9、導套;10、沉頭螺絲。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的料管限位機構,包括氣缸6,氣缸6安裝于氣缸固定板5 上,氣缸活塞桿穿過氣缸固定板5中部;氣缸固定板5 —側安裝第二連接板2,第二連接板 2中部開有凹槽,凹槽內安裝與氣缸活塞桿連接的連接塊4,連接塊4前部連接托料塊3,托料塊3前端設置有叉子7,叉子7的上表面形成有傾斜面;第二連接板2的兩端中部分別設置有導柱8,導柱8上配合安裝有導套9,導柱8延伸于第二連接板2外側,還包括第一連接板1,第一連接板I成“C”形結構,第一連接板I的兩端與導柱8通過沉頭螺絲10連接。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氣缸6的氣缸活塞桿的伸出與縮回,帶動第二連接板2、導套9、連接塊4以及托料塊3同時向前移動或者向后縮回。本技術應用于送料機構中時,將本技術安裝于排料機構的左右兩側,均勻排列整齊的料管從排料機構上逐個往下掉落,當送料機構輸送倒數第一根料管時,此時, 氣缸6的氣缸活塞桿伸出,則叉子7插入倒數第二根料管內,由于叉子7上表面傾斜面的作用,將倒數第二根料管向上抬起1mm,此時倒數第一根料管與倒數第二根料管之間存在間隙,送料機構將倒數第一根料管順利輸送至工作臺,倒數第一根料管與倒數第二根料管之間不直接接觸,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直接接觸而影響料管表面質量的缺陷,其結構合理,操作簡便。本技術根據不同加工料管截面的形狀,可以更換托料塊3,使用方便靈活。以上描述是對本技術的解釋,不是對技術的限定,本技術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權利要求1.一種料管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氣缸(6),所述氣缸(6)安裝于氣缸固定板(5)上,氣缸活塞桿穿過氣缸固定板(5)中部;所述氣缸固定板(5)—側安裝第二連接板(2),所述第二連接板(2)中部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與氣缸活塞桿連接的連接塊(4),所述連接塊(4 )前部連接托料塊(3 ),所述托料塊(3 )前端設置有叉子(7 );所述第二連接板(2 )的兩端中部分別設置有導柱(8),所述導柱(8)上配合安裝有導套(9),所述導柱(8)延伸于第二連接板(2)外側,還包括第一連接板(1),所述第一連接板(I)成“C”形結構,所述第一連接板(I)的兩端與導柱(8)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料管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子(7)的上表面形成有傾斜面。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料管限位機構,包括氣缸,所述氣缸安裝于氣缸固定板上,氣缸活塞桿穿過氣缸固定板中部;所述氣缸固定板一側安裝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板中部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與氣缸活塞桿連接的連接塊,所述連接塊前部連接托料塊,所述托料塊前端設置有叉子;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兩端中部分別設置有導柱,所述導柱上配合安裝有導套,所述導柱延伸于第二連接板外側,還包括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成“C”形結構,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兩端與導柱連接。加工可靠性,保證產品質量。文檔編號B26D7/06GK202805295SQ20122048051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0日專利技術者陳佳宇, 沈月明, 陳建民 申請人:無錫佳欣電子產品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料管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氣缸(6),所述氣缸(6)安裝于氣缸固定板(5)上,氣缸活塞桿穿過氣缸固定板(5)中部;所述氣缸固定板(5)一側安裝第二連接板(2),所述第二連接板(2)中部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與氣缸活塞桿連接的連接塊(4),所述連接塊(4)前部連接托料塊(3),所述托料塊(3)前端設置有叉子(7);所述第二連接板(2)的兩端中部分別設置有導柱(8),所述導柱(8)上配合安裝有導套(9),所述導柱(8)延伸于第二連接板(2)外側,還包括第一連接板(1),所述第一連接板(1)成“C”形結構,所述第一連接板(1)的兩端與導柱(8)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佳宇,沈月明,陳建民,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佳欣電子產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