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機床用銜接機構,用于銜接床身與活動部件,所述活動部件滑動連接所述床身,包括第一連桿,所述第一連桿一端與所述活動部件固定,并穿過開設于所述床身上的螺孔,所述第一連桿上開設與所述螺孔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機床用銜接機構,通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實施,不僅可以實現活動部件與床身之間的聯動,而且結構簡單,省力、節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機床用銜接機構。
技術介紹
當機床上某個部件需要與機床床身之間發生相對滑移時,需要在床身與上述部件之間設置機床用銜接機構,現有的機床用銜接機構過于復雜,需要較大投入,且操作并不方便,亟待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機床用銜接機構,通過本技術的實施,不僅可以實現活動部件與床身之間的聯動,而且結構簡單,省力、節倉泛。為達此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機床用銜接機構,用于銜接床身與活動部件,所述活動部件滑動連接所述床身,包括第一連桿,所述第一連桿一端與所述活動部件固定,并穿過開設于所述床身上的螺孔,所述第一連桿上開設與所述螺孔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所述第一連桿可拆卸式固定可帶動所述第一連桿轉動的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與所述第二連桿垂直安裝。所述第二連桿可拆卸式連接可帶動所述第二連桿轉動的第三連桿。所述第三連桿與所述第二連桿垂直安裝,所述第三連桿與所述第一連桿平行安裝。固定所述床身的頂桿支撐所述第二連桿。所述第三連桿穿過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桿的軸套,螺釘穿過軸孔并制動所述第三連桿與所述軸套之間的相對運動,所述軸孔的內螺紋與所述螺釘的外螺紋配合。基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公開,本技術具備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將第三連桿可安裝在工作臺一側,以便于技術人員操作,當需要活動部件相對于床身滑動時,只需要操作第三連桿,在第二連桿的作用下,第一連桿轉動,而第一連桿上開設外螺紋,該外螺紋與床身上的螺孔的內螺紋配合,從而使得第一連桿相對于床身發生移動,而第一連桿末端固定活動部件,使得活動部件相對于床身發生移動,其結構簡單,手動操作可以節約能量,同時省力,方便操作。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I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其中1、床身;2、活動部件;3、第一連桿;4、第三連桿;5、第二連桿;6、頂桿;7、螺釘;8、軸套。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實施例I一種機床用銜接機構,用于銜接床身I與活動部件2,活動部件2滑動連接床身1,包括第一連桿3,第一連桿3 —端與活動部件2固定,并穿過開設于床身I上的螺孔,第一連桿3上開設與螺孔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第一連桿3可拆卸式固定可帶動第一連桿3轉動的第二連桿5。第一連桿3與第二連桿5垂直安裝。第二連桿5可拆卸式連接可帶動第二連桿5轉動的第三連桿4。第三連桿4與第二連桿5垂直安裝,第三連桿4與第一連桿3平行安裝。固定床身I的頂桿6支撐第二連桿5。第三連桿4穿過固定連接第二連桿5的軸套8,螺釘7穿過軸孔并制動第三連桿4與軸套8之間的相對運動,軸孔的內螺紋與螺釘7的外螺紋配合。第三連桿4可安裝在工作臺一側,以便于技術人員操作,當需要活動部件2相對于床身I滑動時,只需要操作第三連桿4,在第二連桿5的作用下,第一連桿3轉動,而第一連桿3上開設外螺紋,該外螺紋與床身I上的螺孔的內螺紋配合,從而使得第一連桿3相對于床身I發生移動,而第一連桿3末端固定活動部件2,使得活動部件2相對于床身I發生移動,其結構簡單,手動操作可以節約能量,同時省力,方便操作。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機床用銜接機構,用于銜接床身(I)與活動部件(2),所述活動部件(2)滑動連接所述床身(I ),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連桿(3),所述第一連桿(3)—端與所述活動部件(2)固定,并穿過開設于所述床身(I)上的螺孔,所述第一連桿(3)上開設與所述螺孔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床用銜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桿(3)可拆卸式固定可帶動所述第一連桿(3 )轉動的第二連桿(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床用銜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桿(3)與所述第二連桿(5)垂直安裝。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床用銜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桿(5)可拆卸式連接可帶動所述第二連桿(5 )轉動的第三連桿(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機床用銜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連桿(4)與所述第二連桿(5 )垂直安裝,所述第三連桿(4 )與所述第一連桿(3 )平行安裝。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機床用銜接機構,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床身(I)的頂桿(6)支撐所述第二連桿(5)。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床用銜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連桿(4)穿過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桿(5)的軸套(8),螺釘(7)穿過軸孔并制動所述第三連桿(4)與所述軸套(8)之間的相對運動,所述軸孔的內螺紋與所述螺釘(7)的外螺紋配合。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機床用銜接機構,用于銜接床身與活動部件,所述活動部件滑動連接所述床身,包括第一連桿,所述第一連桿一端與所述活動部件固定,并穿過開設于所述床身上的螺孔,所述第一連桿上開設與所述螺孔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機床用銜接機構,通過本技術的實施,不僅可以實現活動部件與床身之間的聯動,而且結構簡單,省力、節能。文檔編號B23Q1/72GK202804666SQ20122033809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專利技術者黃文通 申請人:寧國市源通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床用銜接機構,用于銜接床身(1)與活動部件(2),所述活動部件(2)滑動連接所述床身(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連桿(3),所述第一連桿(3)一端與所述活動部件(2)固定,并穿過開設于所述床身(1)上的螺孔,所述第一連桿(3)上開設與所述螺孔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文通,
申請(專利權)人:寧國市源通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