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伸縮奶嘴結構,其包括有:一奶嘴形成有一結合環,又該奶嘴以結合環向一端依序延伸有一集奶段、一彎折段及一咬合段,該彎折段與集奶段之間形成有一外凸彎曲部,而該彎折段與咬合段之間形成有一內凹彎曲部,使集奶段、彎折段及咬合段的斷面構成有一Z字型狀,又該集奶段的厚度由結合環端向彎折段呈漸縮狀,且該咬合段的厚度向彎折段方向呈漸縮狀,令集奶段與咬合段的最大厚度皆大于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由此利用較薄的彎折段提高奶嘴的伸縮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伸縮奶嘴結構
本技術是有關于一種奶嘴結構,尤指一種能提高奶嘴彈性的伸縮奶嘴結構。技術背景由于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尚未長出牙齒,因此只能喂食流體食物,而流體食物的喂食方式主要是利用奶瓶進行,已知的奶瓶以瓶內填裝流體食物,并于開口端裝設有一奶嘴, 讓嬰兒能咬住奶嘴端對奶瓶內的流體食物進行吸吮動作,而嬰兒在進行吸吮動作時,該奶嘴將會被吸吮產生伸縮變形,令奶嘴容易變形或破損,因此有技術人員對該缺點進行改進, 如圖6、7所示是已知的一種奶嘴結構,該奶嘴本體20呈錐體狀,并于最末端形成有一奶嘴頭21,而奶嘴頭21與奶嘴本體20之間另形成有一內凹部22,并于內凹部22的表面形成有多個凸環221,當嬰兒對奶嘴頭21進行吸吮動作時,該內凹部22能產生伸縮變形,且由凸環221提高內凹部22的結構強度,但仔細查看已知結構不難發現其尚存有些許不足之處, 主要原因為奶嘴本體20、奶嘴頭21及內凹部22的厚度皆相同,令內凹部22相較于奶嘴頭 21與奶嘴本體20并不具有更好的彈性,僅是利用材料本身的彈性,即內凹部22的伸縮變形均是利用相連奶嘴本體20與奶嘴頭21的兩端,又該凸環221也僅是補強該內凹部22中央處的強度,因此內凹部22的兩端為最容易彈性疲乏與破損的部位,因此已知的奶嘴結構仍存在有下述缺點1、該奶嘴本體20的內凹部22彈性不足,令嬰兒不易進行吸吮動作;2、該奶嘴本體20的內凹部22容易彈性疲乏與破損,將大幅降低奶嘴本體20的耐用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伸縮奶嘴結構。一奶嘴,該奶嘴形成有一結合環,結合環向一端依序延伸有一集奶段、一彎折段及一咬合段,該彎折段與集奶段之間形成有一外凸彎曲部,而該彎折段與咬合段之間形成有一內凹彎曲部,使集奶段、彎折段及咬合段的斷面構成有一 Z字型狀,又該集奶段的厚度由結合環端向彎折段呈漸縮狀,且該咬合段的厚度向彎折段方向呈漸縮狀,令集奶段與咬合段的最大厚度皆大于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由此利用較薄的彎折段提高奶嘴的伸縮性。其中,該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為集奶段的最大厚度的二分之一。其中,該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為集奶段的最大厚度的三分之一。其中,該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為咬合段的最大厚度的二分之一。其中,該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為咬合段的最大厚度的三分之一。其中,該集奶段的最大厚度等于咬合段的最大厚度。其中,該咬合段外表面形成有多個按摩粒。其中,該咬合段外表面形成有多個咬合環,以通過咬合環提高咬合緊度。本技術所公開的伸縮奶嘴結構的有益效果是該奶嘴形成有集奶段、彎折段及咬合段,又該集奶段與咬合段的厚度皆向彎折段方向呈漸縮狀,而該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為集奶段與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當嬰兒咬住奶嘴的咬合段進行吸吮時,該吸吮動作會直接的吸拉咬合段,令內凹彎曲部與外凸彎曲部皆呈展開狀彎形,讓奶嘴的長度伸長,并通過奶嘴的彎折段對于厚度的比例設計,使得彎折段、外凸彎曲部與內凹彎曲部更具彈性,令奶嘴容易返復的進行伸縮變形,進而讓嬰兒更容易進行吸吮動作,并能防止彎折段產生彈性疲乏與破損的情況,以提高其耐用性與實用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的奶嘴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奶嘴伸縮動作的剖視圖(一) 圖4是本技術的奶嘴伸縮動作的剖視圖(二) 圖5是已知的奶嘴剖視圖。圖6是已知的奶嘴局部放大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本技術部分 奶嘴-----10集奶段----12外凸彎曲部__131咬合段_· 咬合環_· 已知部分: 奶嘴本體-內凹部一-—14-142—20—22結合環----11彎折段·-13內凹彎曲部一一132 按摩粒----141奶嘴頭-凸環一 _■21■2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I、圖2與圖3所示,本技術提出一種伸縮奶嘴結構,其包括有一奶嘴10 形成有一結合環11用以組設于奶瓶,該奶嘴10以結合環11向一端依序延伸有一集奶段 12、一彎折段13及一咬合段14,該咬合段14外表面形成有多個按摩粒141與多個咬合環 142,以由按摩粒141提供按摩效果,而咬合環142提高咬合緊度,該彎折段13與集奶段12 之間形成有一外凸彎曲部131,而該彎折段13與咬合段14之間形成有一內凹彎曲部132, 使集奶段12、彎折段13及咬合段14的斷面構成有一 Z字型狀,另該集奶段12的厚度由結合環11端向彎折段13呈漸縮狀,且該咬合段14的厚度向彎折段13方向呈漸縮狀,其中, 該彎折段13的最大厚度為集奶段12的最大厚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且該彎折段13的最大厚度為咬合段14的最大厚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而集奶段12的最大厚度等于咬合段14的最大厚度,通過上述結構得知,該集奶段12與咬合段14的最大厚度均大于彎折4段13的最大厚度,由此利用較薄的彎折段13提高奶嘴10的伸縮彈性,以提升奶嘴10的實用性與耐用性。其實際使用的效果,如圖3、4、5所示,本技術于奶嘴10形成有集奶段12、彎折段13及咬合段14,且該彎折段13與集奶段12之間形成有外凸彎曲部131,而彎折段13 與咬合段14之間形成有內凹彎曲部132,另外,該集奶段12與咬合段14的厚度皆向彎折段 13方向呈漸縮狀,其厚度比例如下所述,該彎折段13的最大厚度為集奶段12與彎折段13 的最大厚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當嬰兒咬住奶嘴10的咬合段14進行吸吮時,該吸吮動作會直接的吸拉咬合段14,令內凹彎曲部132與外凸彎曲部131皆呈展開狀彎形,使原先內凹位置的彎折段13向外翻轉,讓奶嘴10的長度伸長,而在嬰兒未吸吮的狀態下,該內凹彎曲部132與外凸彎曲部131由本身的彈性令彎折段13形成回復,另通過奶嘴10的彎折段 13對于厚度的比例設計,使得彎折段13、外凸彎曲部131與內凹彎曲部132更具彈性,令奶嘴10容易反復的進行伸縮變形,進而讓嬰兒更容易進行吸吮動作,并能防止彎折段13產生彈性疲乏與破損的情況,以提高其耐用性與實用性。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伸縮奶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奶嘴,該奶嘴形成有一結合環,結合環向一端依序延伸有一集奶段、一彎折段及一咬合段,該彎折段與集奶段之間形成有一外凸彎曲部,而該彎折段與咬合段之間形成有一內凹彎曲部,使集奶段、彎折段及咬合段的斷面構成有一 Z字型狀,又該集奶段的厚度由結合環端向彎折段呈漸縮狀,且該咬合段的厚度向彎折段方向呈漸縮狀,令集奶段與咬合段的最大厚度皆大于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由此利用較薄的彎折段提高奶嘴的伸縮性。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伸縮奶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為集奶段的最大厚度的二分之一。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伸縮奶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為集奶段的最大厚度的三分之一。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伸縮奶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彎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伸縮奶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奶嘴,該奶嘴形成有一結合環,結合環向一端依序延伸有一集奶段、一彎折段及一咬合段,該彎折段與集奶段之間形成有一外凸彎曲部,而該彎折段與咬合段之間形成有一內凹彎曲部,使集奶段、彎折段及咬合段的斷面構成有一Z字型狀,又該集奶段的厚度由結合環端向彎折段呈漸縮狀,且該咬合段的厚度向彎折段方向呈漸縮狀,令集奶段與咬合段的最大厚度皆大于彎折段的最大厚度,由此利用較薄的彎折段提高奶嘴的伸縮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文忠,
申請(專利權)人:大鐘嬰兒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