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尤其涉及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及耳溫計、額溫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包括傳感器主體、密封圈、凹型環和散熱環,所述密封圈套設在所述傳感器主體上,所述傳感器主體設置在所述散熱環內,所述凹型環卡設在所述散熱環內,所述凹型環、散熱環分別擠壓所述傳感器主體的兩端,所述密封圈夾設于所述傳感器主體、散熱環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耳溫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額溫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通過散熱環來提高散熱性能,以提高測量精度,可通過密封圈來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水分或液體等流入,以提高測量精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及耳溫計、額溫計
本技術涉及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尤其涉及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及耳溫計、 額溫計。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的散熱性較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的熱量殘留會影響測量精度,密封性較差,水分或液體可進入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從而影響測量精度。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及耳溫計、額溫計。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包括傳感器主體、密封圈、凹型環和散熱環,所述密封圈套設在所述傳感器主體上,所述傳感器主體設置在所述散熱環內,所述凹型環卡設在所述散熱環內,所述凹型環、散熱環分別擠壓所述傳感器主體的兩端,所述密封圈夾設于所述傳感器主體、散熱環之間。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環為金屬散熱環。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環為銅散熱環。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環為鋁散熱環。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環的一側設有限位凸緣,所述傳感器主體夾設于所述凹型環、散熱環的限位凸緣之間。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凹型環為圓錐形。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密封圈為膠圈。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紅外線溫度傳感器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設有安裝孔,所述散熱環設置在所述安裝孔內,所述凹型環遠離所述傳感器主體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底相抵接。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耳溫計,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項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顯示器、微控制器、語音電路、電源電路和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所述紅外線溫度傳感器、顯示器、語音電路、電源電路、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分別與所述微控制器連接。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額溫計,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項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顯示器、微控制器、語音電路、電源電路和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所述紅外線溫度傳感器、顯示器、語音電路、電源電路、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分別與所述微控制器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方案,可通過散熱環來提高散熱性能,以提高測量精度,可通過密封圈來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水分或液體等流入,以提高測量精度。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額溫計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耳溫計的原理框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至圖4中的附圖標號為紅外線溫度傳感器I ;傳感器主體11 ;密封圈12 ;凹型環13 ;散熱環14 ;固定座15 ;固定套16 ;發光二極管17 ;下蓋21 ;上蓋22 ;擋蓋23 ;電源開關24 ;測量鍵25 ;鏡片26 ;轉換鍵27 ;電池蓋28 ;顯示器3 ;導電條4 ;主板5 ;語音電路6;微控制器7 ;電源電路8 ;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9。如圖I至圖4所示,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1,包括傳感器主體11、密封圈12、凹型環13和散熱環14,所述密封圈12套設在所述傳感器主體11上,所述傳感器主體11設置在所述散熱環14內,所述凹型環13卡設在所述散熱環14內,所述凹型環13、散熱環14分別擠壓所述傳感器主體11的兩端,所述密封圈12夾設于所述傳感器主體11、散熱環14之間。如圖I至圖4所示,所述散熱環14優選為金屬散熱環。如圖I至圖4所示,所述散熱環14優選為銅散熱環。如圖I至圖4所示,所述散熱環14優選為鋁散熱環。如圖I至圖4所示,所述散熱環14的一側設有限位凸緣,所述傳感器主體11夾設于所述凹型環13、散熱環14的限位凸緣之間。如圖I至圖4所示,所述凹型環13優選為圓錐形。如圖I至圖4所示,所述密封圈12優選為膠圈。如圖I至圖4所示,所述紅外線溫度傳感器I還包括發光二極管17、固定座15和固定套16,所述固定座15上設有安裝孔,所述散熱環14設置在所述安裝孔內,所述凹型環13遠離所述傳感器主體11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底相抵接,所述固定套16套設在所述散熱環14上,所述發光二極管17設置在所述固定座15上。如圖4所示,一種耳溫計,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項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I、顯示器3、微控制器7、語音電路6、電源電路8和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9,所述紅外線溫度傳感器I、顯示器3、語音電路6、電源電路8、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9分別與所述微控制器7連接。如圖3所示,一種額溫計,包括紅外線溫度傳感器I、下蓋21、上蓋22、擋蓋23、電源開關24、測量鍵25、鏡片26、轉換鍵27、電池蓋28、顯示器3、導電條4、主板5、語音電路6、微控制器7、電源電路8和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9,所述紅外線溫度傳感器I、顯示器、語音電路、電源電路、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分別與所述微控制器連接,所述電源開關24、測量鍵25、鏡片26、轉換鍵27、顯示器3、導電條4分別設置在所述上蓋22上,所述主板5為C0B,所述主板5、電池蓋28分別設置在所述下蓋21下,所述顯示器3為液晶顯示器。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I及耳溫計、額溫計,可通過散熱環14來提高散熱性能,以提高測量精度,可通過密封圈12來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水分或液體等流入,以提高測量精度,并且具有紅外線非接觸式測量體溫的優點。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技術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 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 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傳感器主體、密封圈、凹型環和散熱環,所述密封圈套設在所述傳感器主體上,所述傳感器主體設置在所述散熱環內,所述凹型環卡設在所述散熱環內,所述凹型環、散熱環分別擠壓所述傳感器主體的兩端,所述密封圈夾設于所述傳感器主體、散熱環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環為金屬散熱環。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環為銅散熱環。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環為鋁散熱環。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環的一側設有限位凸緣,所述傳感器主體夾設于所述凹型環、散熱環的限位凸緣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環為圓錐形。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為膠圈。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線溫度傳感器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設有安裝孔,所述散熱環設置在所述安裝孔內,所述凹型環遠離所述傳感器主體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底相抵接。9.一種耳溫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I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顯示器、微控制器、語音電路、電源電路和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所述紅外線溫度傳感器、顯示器、語音電路、電源電路、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分別與所述微控制器連接。10.一種額溫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I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紅外線溫度傳感器、顯示器、微控制器、語音電路、電源電路和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所述紅外線溫度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紅外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傳感器主體、密封圈、凹型環和散熱環,所述密封圈套設在所述傳感器主體上,所述傳感器主體設置在所述散熱環內,所述凹型環卡設在所述散熱環內,所述凹型環、散熱環分別擠壓所述傳感器主體的兩端,所述密封圈夾設于所述傳感器主體、散熱環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傳均,
申請(專利權)人:朱傳均,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