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式椅子結構,其包含有:一椅子本體、一支撐架及一椅面,其中,椅子本體具有一前框架與一后框架,該前框架與后框架利用二連桿產生樞組,且該前、后框架上分設有二前腳與二后腳,支撐架具有匚形狀的二導軌,該二導軌分別樞組在椅子本體前、后腳的內側間,二導軌間并利用至少一支撐板進行連結,讓該二導軌能以開口保持相對,且該開口上、下在導軌上分別形成有一頂板與一底板,而在底板與支撐板上的預設處則設有多數可供螺絲穿過的通孔,椅面兩側上方由后往前形成有一適段的缺邊,使缺邊前方能形成一擋部,通過該缺邊的形成,還能在其下方形成有一相對外凸的軌條。(*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組合式椅子結構
本技術是有關于一種組合式椅子結構,尤其指一種具雙重定位效果的組合式椅子結構。
技術介紹
按,目前公知常見的折迭椅,通常具有一前框架與一后框架,且該前框架與后框架相樞組,讓該傳統的椅具能由折迭方式進行收合,以減少收納空間,又前框架上方固定有一椅背,與后框架的相對內側間則利用螺絲的鎖結,而共同結合有一椅面。然,如上所述的公知結構于實際應用中仍存在有下述的問題點其椅面僅單純利用螺絲鎖結,恐有定位力較薄弱的缺憾,當螺絲因為使用震動而松脫時,將導致椅面與前、 后框架直接分離,而需在重新鎖緊后,才能再繼續提供乘坐,致使用的便利性不佳。因此,如何針對上述公知折迭椅結構所存在的缺點進行研發改良,實為相關業界所需努力研發的目標,本技術申請人有鑒于此,乃思及創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經驗加以設計,經多方探討并試作樣品試驗,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椅子結構,以改進公知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的組合式椅子結構,包含有—椅子本體、一支撐架及一椅面,其中,椅子本體具有一前框架與一后框架,該前框架與后框架利用二連桿產生樞組,使前框架與后框架能進行相互的折收,且該前框架上具有二前腳,后框架上具有二后腳,其中支撐架具有匚形狀的二導軌,該二導軌分別樞組在椅子本體前、后腳的內側間,二導軌間并利用至少一支撐板進行連結,讓該二導軌以開口保持相對,且該開口上、下在導軌上分別形成有一頂板與一底板,又底板較頂板凸出,底板上設有由下往上隆起的限位肋,而在底板與支撐板上的預設處則設有多數可供螺絲穿過的通孔,椅面兩側上方由后往前形成有一適段的缺邊,使缺邊前方能形成一擋部,通過該缺邊的形成,還能在其下方形成有一相對外凸的軌條,且該軌條底部設有往后貫穿出的限位溝,又椅面以兩側的軌條從支撐架的開口滑入于二導軌中,使擋部能抵止在導軌前端,而限位溝則能與限位肋產生契合,通過螺絲穿過通孔并鎖入椅面底部,獲得雙重定位的組合式椅子結構。所述的組合式椅子結構,其中二前腳上方共同固定有一椅背。所述的組合式椅子結構,其中二后腳上方各形成有一內凹的抵靠部。所述的組合式椅子結構,其中導軌的頂板前、后各切設有一導入角。所述的組合式椅子結構,其中椅面底部設有呈蜂巢式的造型。本技術對照公知技術所具有的功效本技術提供的組合式椅子結構,其椅面利用軌條滑設在支撐架的二導軌中,配合螺絲穿過的鎖結,將能獲得雙重定位的效果,讓該椅子在完成組合后可更加穩固,以達產業上的實用價值,又該雙重的定位,能在螺絲發生松脫時,仍以導軌與軌條進行限位,以防止椅子在螺絲松脫下,即無法繼續提供乘坐,致使用上不僅便利,亦能避免在使用當下還要找尋工具將螺絲重新鎖上的麻煩。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立體組合圖。圖2是本技術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技術的局部組合剖面圖。圖4是本技術的折迭狀態圖。圖5是本技術完成折迭的使用狀態圖。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椅子本體10 ;前框架11 ;前腳111 ;后框架12 ;后腳121 背14 ;支撐架20 ;導軌21 ;開口 211 ;頂板212 ;底板213 ;導入角 22 ;通孔23 ;椅面30 ;缺邊31 ;擋部32 ;軌條33 ;限位溝34。;抵靠部122 214;限位肋;連桿13 ;椅 215 ;支撐板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的組合式椅子結構,其包含有一椅子本體、一支撐架及一椅面, 其中,椅子本體具有一前框架與一后框架,該前框架與后框架利用二連桿產生樞組,俾讓前框架與后框架能進行相互的折收,以減少收納空間,又前框架上具有二前腳,后框架上具有二后腳,該二前腳上方并共同固定有一椅背,而二后腳上方則各形成有一內凹的抵靠部,支撐架具有匚形狀的二導軌,該二導軌分別樞組在椅子本體前、后腳的內側間,二導軌間并利用至少一支撐板進行連結,讓該二導軌能以開口保持相對,且該開口上、下在導軌上分別形成有一頂板與一底板,又導軌的頂板前、后各切設有一導入角,底板上設有由下往上隆起的限位肋,而在底板與支撐板上的預設處則設有多數可供螺絲穿過的通孔,椅面兩側上方由后往前形成有一適段的缺邊,使缺邊前方能形成一擋部,通過該缺邊的形成,還能在其下方形成有一相對外凸的軌條,且該軌條底部設有往后貫穿出的限位溝,又椅面以兩側的軌條從支撐架的開口滑入于二導軌中,使擋部能抵止在導軌前端,而限位溝則能與限位肋產生契合,通過螺絲穿過通孔并鎖入椅面底部,將能獲得雙重定位的組合式椅子結構。為能對本技術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以下配合附圖并列舉實施例作詳細說明首先,請參閱圖I至圖5所示,其包含有一椅子本體10、一支撐架20及一椅面30, 其中,椅子本體10具有一前框架11與一后框架12,該前框架11與后框架12利用二連桿13 產生樞組,讓前框架11與后框架12能進行相互的折收,以減少收納空間,又前框架11上具有二前腳111,后框架12上具有二后腳121,該二前腳111上方并共同固定有一椅背14,而二后腳121上方則各形成有一內凹的抵靠部122,支撐架20具有匚形狀的二導軌21,該二導軌21分別樞組在椅子本體10前腳111、后腳121的內側間,二導軌21間并利用至少一支撐板22進行連結,讓該二導軌21能以開口 211保持相對,且該開口 211上、下在導軌21上分別形成有一頂板212與一底板213,又導軌21的頂板212前、后各切設有一導入角214,底板213上設有由下往上隆起的限位肋215,而在底板213與支撐板22上的預設處則設有多數可供螺絲穿過的通孔23,椅面30兩側上方由后往前形成有一適段的缺邊31,使缺邊31 前方能形成一擋部32,通過該缺邊31的形成,還能在其下方形成有一相對外凸的軌條33, 且該軌條33底部設有往后貫穿出的限位溝34,又椅面30以兩側的軌條33從支撐架20的開口 211滑入于二導軌21中,使擋部32能抵止在導軌21前端,而限位溝34則能與限位肋 215產生契合,通過螺絲穿過通孔23并鎖入椅面30底部,將能獲得雙重定位的組合式椅子結構。由上述結構,其椅面30利用軌條33滑設在支撐架20的二導軌21中,配合螺絲穿過的鎖結,將能獲得雙重定位的效果,讓該椅子在完成組合后可更加穩固,以達產業上的實用價值,又該雙重的定位,能在螺絲發生松脫時,仍以導軌21與軌條33進行限位,以防止椅子在螺絲松脫下,即無法繼續提供乘坐,致使用上不僅便利,亦能避免在使用當下還要找尋工具將螺絲重新鎖上的麻煩。另,導軌21的底板213相較于頂板212更為凸出,讓椅面30底部能獲得大面積的接觸,使用上將更為穩固,及該椅面30底部設呈蜂巢式的造型,以達到輕量化與降低材料成本的要求。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術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技術權利要求涵蓋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式椅子結構,包含有一椅子本體、一支撐架及一椅面,其中,椅子本體具有一前框架與一后框架,該前框架與后框架利用二連桿產生樞組,使前框架與后框架能進行相互的折收,且該前框架上具有二前腳,后框架上具有二后腳,其特征在于支撐架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組合式椅子結構,包含有:一椅子本體、一支撐架及一椅面,其中,椅子本體具有一前框架與一后框架,該前框架與后框架利用二連桿產生樞組,使前框架與后框架能進行相互的折收,且該前框架上具有二前腳,后框架上具有二后腳,其特征在于:支撐架具有匚形狀的二導軌,該二導軌分別樞組在椅子本體前、后腳的內側間,二導軌間并利用至少一支撐板進行連結,讓該二導軌以開口保持相對,且該開口上、下在導軌上分別形成有一頂板與一底板,又底板較頂板凸出,底板上設有由下往上隆起的限位肋,而在底板與支撐板上的預設處則設有多數可供螺絲穿過的通孔,椅面兩側上方由后往前形成有一適段的缺邊,使缺邊前方能形成一擋部,通過該缺邊的形成,還能在其下方形成有一相對外凸的軌條,且該軌條底部設有往后貫穿出的限位溝,又椅面以兩側的軌條從支撐架的開口滑入于二導軌中,使擋部能抵止在導軌前端,而限位溝則能與限位肋產生契合,通過螺絲穿過通孔并鎖入椅面底部,獲得雙重定位的組合式椅子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德昌,
申請(專利權)人:洪德昌,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