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可方便省力地用手工切割大直徑管。包括固定有手柄的螺桿,割刀支架中部設有與所述螺桿相匹配的螺孔,刀架的一端與所述螺孔一側的割刀支架鉸接,所述刀架另一端下部鉸接有盤形割刀,所述刀架另一端上部表面與穿固所述螺孔的螺孔一端相接觸,鏈條的一端與所述割刀支架的一端鉸接,所述割刀支架的另一端鉸接有軸輥,所述軸輥一側的割刀支架上設有能嵌接鏈條另一端的卡槽,所述卡槽內壁上設有能擋住鏈節滑動的凸塊。(*該技術在200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手工切割工具,特別是一種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
技術介紹
中,有一種小型的管子割刀,其構造只適合于手工切割直徑7.5cm以下的小直徑管,如果切割大直徑管,則必需相應加大裝置的尺寸和重量,這樣割刀裝置就會變得過于笨重,使手工操作無法進行,而且穩定性也較差。因此,目前現場手工切割大直徑管十分困難,一般先在管壁上用手工鋸切一圈深溝,然后用重錘將管子沿切割線擊斷。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切斷后的管子斷面也不平整。本技術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能夠用于手工切割大直徑管的割刀裝置。本技術的任務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一種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包括一端固定有手柄的螺桿、割刀支架、刀架、割刀,其特點在于所述割刀支架中部設有與螺桿相匹配的螺孔,刀架的一端與所述螺孔一側的割刀支架鉸接,所述刀架另一端下部鉸接有盤形盤刀,所述刀架另一端上部表面與穿過螺孔的螺桿一端相接觸,鏈條的一端與所述割刀支架的一端鉸接,所述割刀支架另一端鉸接有軸輥,所述軸輥一側的割刀支架上設有能嵌接鏈條另一端的卡槽,所述卡槽壁上設有能擋住鏈節滑動的凸塊。本技術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其卡槽的兩側壁上可以分別設有一對凸塊,所述兩對凸塊之間的卡槽空間內正好能容納并卡住一個鏈節。本技術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其卡槽兩側壁上可以分別設有若干相對的通孔,活動插銷經所述通孔和鏈條另一端鏈片上的通孔,使所述鏈條的另一端與割刀支架相互連接或脫開。本技術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其鏈條可以由若干輥、鏈片、軸和緊固件共同組成活節鏈。本技術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其刀架另一端與螺桿端部相接觸的上部表面可以為球面。本技術切割管子用割刀裝置,由于割刀支架與鏈條所圍成的空間大小可調,因此其間可伸入各種規格直徑的管子。通過手柄和螺桿調整刀架的位置,可以將盤形割刀緊扣在大直徑管表面的切割線上,切割時割刀的進刀量也隨時可由手柄進行微調。本技術割刀裝置本身重量不大,且割刀裝置沿大直徑管表面旋轉切割時,大直徑管表面與割刀裝置中的割刀、軸輥和鏈條均為滾動接觸,磨擦力小,因此用手工操縱本技術的割刀裝置可以順利地切割大直徑管。與已知技術相比,本技術不僅適于手工切割各種規格的管,而且方便、省力,被切割后的管子斷面也很平整。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技術的構造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割刀裝置實施例1未鉸接鏈條時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仰視圖;圖3是圖1的右視圖;圖4是圖1的左視圖;圖5是圖1的俯視圖;圖6是本技術割刀裝置實施例2的割刀支架主視圖; 圖7是圖6的左視圖;圖8是圖6的俯視圖;圖9是本技術割刀裝置中的刀架和割刀立體構造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割刀裝置中的鏈條立體構造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割刀裝置實施例1的立體構造示意圖;參閱圖1-圖11,本技術割刀裝置包括一端固定有手柄1的螺桿2,割刀支架3的中部設有與螺桿2相匹配的螺孔6,刀架4的一端與螺孔6一側的割刀支架3鉸接,所述刀架另一端的下部鉸接有盤形割刀5,所述盤形割刀市上有售,螺桿2經螺孔6穿入割刀支架3后,其端部與刀架4另一端上部表面相接觸,所述刀架另一端上部表面最好做成球面,這樣可以改善螺桿2端部與刀架的接觸條件,使螺桿對刀架所施加的壓力能很好地傳遞到盤形割刀5上。割刀支架3的一端鉸接有鏈條7,所述鏈條最好由輥14、鏈片15、軸16和緊固件17共同組成活節鏈,這樣鏈條的長度可隨被切割的大直徑管的直徑變化而隨時增長或縮短。鏈條采用軸輥構造還有利于割刀裝置繞大直徑管表面輕快、平穩地運行,割刀支架3的另一端設有軸輥8,所述軸輥也有助于割刀裝置能平穩輕快地繞大直徑管表面運行,使手工切割管子的操作比較省力。所述軸輥一側的割刀支架3上設有卡槽9,所述卡槽兩側壁上最好分別設有一對凸塊10,所述兩對凸塊之間的卡槽空間內能容納并卡住鏈條7一端的一個鏈節,這樣不僅可以使所述鏈條一端能牢固地卡在卡槽9內,而且又可以很方便地將鏈節從卡槽9中拉出。卡槽9兩側壁上也可以分別只設一個凸塊10,再在卡槽9兩側壁上部分別設有若干相對的通孔11,鏈條7另一端的一個鏈節卡入卡槽9后,選擇卡槽9兩側壁上與鏈片一端通孔13相對應的通孔11,用活動插銷12將鏈條7的端部與割刀支架3連接,所述一個鏈節的下部則由凸塊10擋住。拔出活動插銷12,則鏈條7的另一端可方便地從卡槽9中拉出。本技術割刀裝置使用時,只要將割刀支架3架在大直徑管外表面,然后將鏈條7圍在大直徑管外表面,并使鏈條7的另一端嵌入割刀支架3另一側的卡槽9中固定,移動割刀裝置使割刀5對準被切割管子表面的切割線,旋轉手柄1使割刀5緊貼管子表面作旋轉切割,并隨時調整進刀量,即可利用割刀裝置對大直徑管進行手工切割,既方便、又省力。鏈條7的長度可隨大直徑管直徑的變化接長或減短,以使割刀裝置能緊扣大直徑管外表面平穩運行。鏈條7另一端與割刀支架3上的卡槽9脫開,即可將割刀裝置從大直徑管外表面卸下。權利要求1.一種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包括一端固定有手柄(1)的螺桿(2)、割刀支架(3)、刀架(4)、割刀(5),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刀支架中部設有與螺桿(2)相匹配的螺孔(6),刀架(4)的一端與螺孔(6)一側的割刀支架鉸接,所述刀架另一端下部鉸接有盤形割刀(5),所述刀架另一端上部表面與穿過螺孔(6)的螺桿(2)一端相接觸,鏈條(7)的一端與割刀支架(3)的一端鉸接,所述割刀支架另一端鉸接有軸輥(8),所述軸輥一側的割刀支架上設有能嵌接鏈條(7)另一端的卡槽(9),所述卡槽壁上設有能擋住鏈節滑動的凸塊(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其特征在于卡槽(9)的兩側壁上分別設有一對凸塊(10),所述兩對凸塊之間的卡槽空間內正好能容納并卡住一個鏈節。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其特征在于卡槽(9)兩側壁上分別設有若干相對的通孔(11),活動插銷(12)經通孔(11)和鏈條(7)另一端鏈片上的通孔(13)使所述鏈條的另一端與割刀支架相互連接或脫開。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其特征在于鏈條(7)由若干輥(14)、鏈片(15)、軸(16)和緊固件(17)共同組成活節鏈。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其特征在于刀架(4)另一端與螺桿(2)端部相接觸的上部表面為球面。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其特征在于刀架(4)另一端與螺桿(2)端部相接觸的上部表面為球面。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可方便省力地用手工切割大直徑管。包括固定有手柄的螺桿,割刀支架中部設有與所述螺桿相匹配的螺孔,刀架的一端與所述螺孔一側的割刀支架鉸接,所述刀架另一端下部鉸接有盤形割刀,所述刀架另一端上部表面與穿固所述螺孔的螺桿一端相接觸,鏈條的一端與所述割刀支架的一端鉸接,所述割刀支架的另一端鉸接有軸輥,所述軸輥一側的割刀支架上設有能嵌接鏈條另一端的卡槽,所述卡槽內壁上設有能擋住鏈節滑動的凸塊。文檔編號B23D21/06GK2296786SQ9722193公開日1998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1997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1997年7月16日專利技術者沈繼傳 申請人:沈繼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切割管子用的割刀裝置,包括一端固定有手柄(1)的螺桿(2)、割刀支架(3)、刀架(4)、割刀(5),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刀支架中部設有與螺桿(2)相匹配的螺孔(6),刀架(4)的一端與螺孔(6)一側的割刀支架鉸接,所述刀架另一端下部鉸接有盤形割刀(5),所述刀架另一端上部表面與穿過螺孔(6)的螺桿(2)一端相接觸,鏈條(7)的一端與割刀支架(3)的一端鉸接,所述割刀支架另一端鉸接有軸輥(8),所述軸輥一側的割刀支架上設有能嵌接鏈條(7)另一端的卡槽(9),所述卡槽壁上設有能擋住鏈節滑動的凸塊(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繼傳,
申請(專利權)人:沈繼傳,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