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它是由螺桿座,下切孔刀,上切孔刀、加壓螺帽、操作手柄組成,螺桿座呈倒“T”型結構,下切孔刀、上切孔刀、加壓螺帽分別置于螺桿座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使用安全省力、成本低廉的優點,可用于手工開較大口徑的圓孔且孔口平整光滑。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月牙形刀口后,由過去的切口平均受力改為月牙口尖兩點受力,使單位壓強增加15倍左右,而工作壓力相應大大減少,為實現手工操作創造了條件。(*該技術在201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技術涉及一種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金屬薄板(≤2mm)開孔通常用鉆、鋸、沖、割、剪的辦法。一般情況下,開小孔用鉆頭,開直徑25mm以上的孔口需用沖床沖壓。非標準工件如要開大孔,特別是安裝現場作業,只好靠氣割或小鉆頭周邊打孔連線的辦法。氣割雖快,但設備復雜,工件因燒蝕變形,影響接口密封安裝。用小鉆開大孔,孔口形成鋸齒狀邊緣,需打磨拋光,費工費時,且孔口不標準。目前,市場雖有出售進口電動孔鋸(HOLE SAW)鉆頭,為薄板開孔提供了一種新鉆頭,但最大型號只有直徑51mm以下,依然無法解決大孔徑開孔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它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攜帶方便、使用安全省力、成本低廉,可用于開較大口徑的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本技術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它是由螺桿座,下切孔刀,上切孔刀、加壓螺帽、操作手柄組成,螺桿座由支撐墊板和螺桿組成倒“T”型結構,在螺桿上設有粗絲螺紋,螺桿的上端設有定位孔,下切孔刀和上切孔刀的中心設有孔,并分別套置于螺桿座上,下切孔刀的中間開有凹形園槽,上切孔刀的中間設有向下凸出的月牙形刀口,刀口的直徑略小于下切孔刀的凹形園槽直徑,在上切孔刀的上部設置有加壓螺帽,在加壓螺帽的內圓周壁上設有與螺桿上的外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在加壓螺帽的周邊設有加壓孔,操作手柄的一端可安裝于加壓孔內。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使用安全省力、成本低廉的優點,可用于手工開較大口徑的圓孔。本技術采用月牙形刀口后,由過去的切口平均受力改為月牙口尖兩點受力,使單位壓強增加15倍左右,而工作壓力相應大大減少,為實現手工操作創造了條件。本開孔器為化工、輕紡、食品、建筑裝飾、水暖工程等行業的金屬薄板工件在現場進行加工、安裝過程中的大、中孔徑的開孔作業,提供了一套輕便實用的工具。單人雙手操作,開一個3英寸管孔(直徑89.5mm),只需2分鐘左右的時間,孔口平整光滑。本開孔器還適用于缺電少電的鄉鎮企業,可廣泛用于手工沖壓、開直徑100mm以下的各種圓孔。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月牙形刀口的結構示意圖。為了使本技術結構更加清楚完整,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技術由螺桿座7,下切孔刀6,上切孔刀4,加壓螺帽2及加壓手柄8組成。螺桿座7由支撐墊板7·1和螺桿7·2組成倒“T”型結構,在螺桿7·2上設有粗絲螺紋,螺桿7·2的上端設有定位孔,下切孔刀6和上切孔刀4的中心設有孔,并分別套置于螺桿座7上,下切孔刀6的中間開有凹形園槽6·1,上切孔刀4的中間設有向下凸出的月牙形刀口4·1,月牙形刀口的圓弧以其凸出部分的圓形直徑為它的半徑,凸出部分的直徑略小于下切孔刀6的凹形圓槽6·1直徑,在上切孔刀4的上部設置有加壓螺帽2,在加壓螺帽2的內圓周壁上設有與螺桿7·2上的外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在加壓螺帽2的周邊設有加壓孔2·1,操作手柄8的一端可安裝于加壓孔2·1內。為了減少摩擦阻力,在上切孔刀4與加壓螺帽2之間設置有平面軸承3。上、下切孔刀之間的刀口間距為6-10絲。在定位孔中穿插有可便于拆裝的定位桿1。在加壓螺帽2的上方還設置有與加壓螺帽2連成一體的六角螺帽2·2。在加壓螺帽的周邊開有二個以上的加壓孔2·1。使用時,只需將先開有小孔的工件5置于上,下切孔刀之間,一手握住定位桿1;另一手握住操作手柄8,并通過螺紋旋轉加壓,使上、下切孔刀口之間產生剪切力,實現開孔的最終目的。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螺桿座,下切孔刀,上切孔刀、加壓螺帽、操作手柄組成,螺桿座由支撐墊板和螺桿組成倒“T”型結構,在螺桿上設有粗絲螺紋,螺桿的上端設有定位孔,下切孔刀和上切孔刀的中心設有孔,并分別套置于螺桿座上,下切孔刀的中間開有凹形園槽,上切孔刀的中間設有向下凸出的月牙形刀口,刀口的直徑略小于下切孔刀的凹形園槽直徑,在上切孔刀的上部設置有加壓螺帽,在加壓螺帽的內圓周壁上設有與螺桿上的外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在加壓螺帽的周邊設有加壓孔,操作手柄的一端可安裝于加壓孔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其特征在于在上切孔刀與加壓螺帽之間設置有平面軸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其特征在于月牙形刀口的圓弧以其凸出部分的圓形直徑為它的半徑。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其特征在于上、下切孔刀之間的刀口間距為6-10絲。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其特征在于在定位孔中穿插有可便于拆裝的定位桿。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其特征在于在加壓螺帽的上方還設置有與加壓螺帽連成一體的六角螺帽,在加壓螺帽的周邊開有二個以上的加壓孔。專利摘要技術涉及一種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它是由螺桿座,下切孔刀,上切孔刀、加壓螺帽、操作手柄組成,螺桿座呈倒“T”型結構,下切孔刀、上切孔刀、加壓螺帽分別置于螺桿座上。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使用安全省力、成本低廉的優點,可用于手工開較大口徑的圓孔且孔口平整光滑。本技術采用月牙形刀口后,由過去的切口平均受力改為月牙口尖兩點受力,使單位壓強增加15倍左右,而工作壓力相應大大減少,為實現手工操作創造了條件。文檔編號B23D27/00GK2486251SQ0124994公開日2002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1年6月23日專利技術者潭建安 申請人:譚建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式金屬薄板手工開孔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螺桿座,下切孔刀,上切孔刀、加壓螺帽、操作手柄組成,螺桿座由支撐墊板和螺桿組成倒“T”型結構,在螺桿上設有粗絲螺紋,螺桿的上端設有定位孔,下切孔刀和上切孔刀的中心設有孔,并分別套置于螺桿座上,下切孔刀的中間開有凹形園槽,上切孔刀的中間設有向下凸出的月牙形刀口,刀口的直徑略小于下切孔刀的凹形園槽直徑,在上切孔刀的上部設置有加壓螺帽,在加壓螺帽的內圓周壁上設有與螺桿上的外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在加壓螺帽的周邊設有加壓孔,操作手柄的一端可安裝于加壓孔內。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潭建安,
申請(專利權)人:譚建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5[中國|福建]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