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片自動上料裝置,在機架上安裝有兩軸移動機構,在第一支座上安裝有左吸盤前后調節機構,在左吸盤前后調節機構的輸出端安裝有左吸盤機構,在第二支座上安裝有右吸盤機構,在對應左吸盤機構下方安裝有輸送機構,在對應右吸盤機構下方安裝有輸送機構,在輸送機構后端設置傳感器,在輸送機構前端兩側設置有阻擋機構,在輸送機構后端兩側設置有壓緊機構,在輸送機構一側的機架上安裝有傳送機構,在傳送機構兩側安裝有電池片整形及導向驅動機構,在傳送機構下方安裝有引導槽上下移動機構。本發明專利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降低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太陽電池制造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片自動上料裝置。
技術介紹
在進行電池片擴散工序前,需將承載盒中的太陽能電池片插入石英舟,目前太陽能電池片基本是通過人工插片方式插入石英舟中,其缺點在于人工插片易引起電池片破碎。同時,人工操作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并降低生產成本的太陽能電池片自動上料裝置。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太陽能電池片自動上料裝置,在機架上安裝有兩軸移動機構,在兩軸移動機構的對應輸出端上安裝有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在第一支座上安裝有左吸盤前后調節機構,在左吸盤前后調節機構的輸出端安裝有左吸盤機構,在第二支座上安裝有右吸盤機構,在對應左吸盤機構下方的機架上安裝有輸送機構,在對應右吸盤機構下方的機架上安裝有輸送機構,輸送機構用于輸送裝滿娃片的承載盒,在輸送機構后端的機架上設置傳感器,在輸送機構前端的機架上兩側對稱位置設置有阻擋機構,在輸送機構后端的機架上兩側對稱位置設置有壓緊機構,在輸送機構一側的機架上安裝有傳送機構,在傳送機構上安裝有安裝板,傳送機構用于傳送石英舟,在傳送機構兩側的機架上安裝有電池片整形及導向驅動機構,在電池片整形及導向驅動機構的輸出端上安裝有電池片導向頭,在傳送機構下方的機架上安裝有引導槽上下移動機構,在引導槽上下移動機構的輸出端上安裝有電池片引導槽。所述兩軸移動機構包括兩軸移動安裝板、第一電機、縱向絲桿與第一連接板,在機架上固定有兩軸移動安裝板,在兩軸移動安裝板的一側固定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輸出端通過聯軸器連接有縱向絲桿,縱向絲桿上螺接傳動螺母,傳動螺母與第一連接板連接,在第一連接板上固定有第二線軌,在第二線軌內滑動連接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與對應的第二滑塊固定,在縱向絲桿兩側的兩軸移動安裝板上固定有第一線軌,在第一線軌內滑動連接有第一滑塊,第一滑塊與第一連接板固定;在第一連接板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二電機與第三電機,在第二電機一側平行安裝有兩個第一同步帶輪,其中一個第一同步帶輪安裝于第二電機的輸出端,兩個第一同步帶輪之間通過第一同步帶輪傳動,在第三電機一側安裝有兩個第二同步帶輪,其中一個第二同步帶輪安裝于第三伺服電機的輸出端,兩個第二同步帶輪之間通過第二同步帶傳動,述第一支座通過第一連接塊與第一同步帶相連,第二支座通過第二連接塊與第二同步帶相連。所述左吸盤前后調節機構包括第四電機、前后絲桿與第二連接板,前后絲桿安裝在第一支座上,在第一支座上固定有第三線軌,在第三線軌內滑動連接有第三滑塊,第四電機的輸出端通過聯軸器與前后絲桿連接,第二連接板與前后絲桿上的傳動螺母連接,第二連接板上固定有第三滑塊,所述左吸盤機構固定于第二連接板。所述左吸盤機構包括吸盤、吸盤支座、吸盤隔片與支座;所述吸盤支座內部設置有空腔與空腔,相鄰兩個吸盤之間設有吸盤隔片,吸盤、吸盤隔片與支座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吸盤支座上端部設置有抽風孔,抽風孔與空腔相通;所述吸盤的側面開有第一孔與第二孔,在吸盤的上端設置有第三孔與第四孔,所述第三孔與第一孔相通,所述第四孔與第二孔相通;所述右吸盤機構上的吸盤方向與所述左吸盤機構上的吸盤方向相反。所述引導槽上下移動機構包括第五電機、第一同步帶輪、第二同步帶輪、上下絲桿與豎板,在第五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有第一同步帶輪,第一同步帶輪與第二同步帶輪通過同步帶相連,上下絲桿一端安裝有第二同步帶輪,上下絲桿上螺接的螺母與豎板固定,豎板上固定的滑塊與上下絲桿一側的線軌滑動連接,所述的電池片引導槽固定在豎板上。所述電池片整形及導向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氣缸、移動板、第四滑塊、第四線軌、第二氣缸與底板;所述第一氣缸固定在底板上,第一氣缸的活塞桿通過連接塊與移動板固定,移動板上固定有電池片導向頭,在移動板上平行設置兩個第四滑塊,兩個第四滑塊與第四、線軌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氣缸固定于安裝板,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通過連接板與底板連接。所述壓緊機構包括固定軸、擺臂、第四氣缸與第一滾輪,擺臂與固定軸鉸接,擺臂的一端通過轉軸與第一滾輪連接,所述第四氣缸的活塞桿通過接頭與擺臂鉸接。所述阻擋機構包括第五滑塊、第五線軌、推塊、第五氣缸與第二滾輪,所述推塊與第五滑塊固定,第五滑塊滑動連接在第五線軌內,第五氣缸的活塞桿與推塊連接,推塊的一端通過轉軸與第二滾輪連接。本專利技術能自動化實現將承載盒中的電池片插入石英舟中,取代了人工插片。設備實現太陽能電池片自動上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避免人工手動上下料而引起的電池片破碎率高的問題,降低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主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左視圖。圖4是圖2的A向視圖。圖5是圖2的B向視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中左吸盤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2的C向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該太陽能電池片自動上料裝置,在機架I上安裝有兩軸移動機構2,在兩軸移動機構2的對應輸出端上安裝有第一支座3與第二支座4,在第一支座3上安裝有左吸盤前后調節機構5,在左吸盤前后調節機構5的輸出端安裝有左吸盤機構6,在第二支座4上安裝有右吸盤機構7,在對應左吸盤機構6下方的機架I上安裝有輸送機構19,在對應右吸盤機構7下方的機架I上安裝有輸送機構19,輸送機構19用于輸送裝滿娃片的承載盒8,在輸送機構19后端的機架I上設置傳感器22,在輸送機構19前端的機架I上兩側對稱位置設置有阻擋機構21,在輸送機構19后端的機架I上兩側對稱位置設置有壓緊機構20,在輸送機構19 一側的機架I上安裝有傳送機構14,在傳送機構14上安裝有安裝板23,傳送機構14用于傳送石英舟13,在傳送機構14兩側的機架I上安裝有電池片整形及導向驅動機構11,在電池片整形及導向驅動機構11的輸出端上安裝有電池片導向頭12,在傳送機構14下方的機架I上安裝有引導槽上下移動機構9,在引導槽上下移動機構9的輸出端上安裝有電池片引導槽10。所述兩軸移動機構2包括兩軸移動安裝板2-1、第一電機2-2、縱向絲桿2_3與第一連接板2-5,在機架I上固定有兩軸移動安裝板2-1,在兩軸移動安裝板2-1的一側固定有第一電機2-2,第一電機2-2的輸出端通過聯軸器連接有縱向絲桿2-3,縱向絲桿2-3上螺接傳動螺母,傳動螺母與第一連接板2-5連接,在第一連接板2-5上固定有第二線軌2-14,在第二線軌2-14內滑動連接有第二滑塊2-10,所述第一支座3、第二支座4與對應的第二滑塊2-10固定,在縱向絲桿2-3兩側的兩軸移動安裝板2-1上固定有第一線軌2-4,在 第一線軌2-4內滑動連接有第一滑塊2-13,第一滑塊2-13與第一連接板2-5固定;在第一連接板2-5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二電機2-7與第三電機2-9,在第二電機2-7 —側平行安裝有兩個第一同步帶輪,其中一個第一同步帶輪安裝于第二電機2-7的輸出端,兩個第一同步帶輪之間通過第一同步帶輪2-6傳動,在第三電機2-9 —側安裝有兩個第二同步帶輪,其中一個第二同步帶輪安裝于第三伺服電機2-7的輸出端,兩個第二同步帶輪之間通過第二同步帶2-8傳動,述第一支座3通過第一連接塊2-11與第一同步帶2-6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電池片自動上料裝置,其特征是:在機架(1)上安裝有兩軸移動機構(2),在兩軸移動機構(2)的對應輸出端上安裝有第一支座(3)與第二支座(4),在第一支座(3)上安裝有左吸盤前后調節機構(5),在左吸盤前后調節機構(5)的輸出端安裝有左吸盤機構(6),在第二支座(4)上安裝有右吸盤機構(7),在對應左吸盤機構(6)下方的機架(1)上安裝有輸送機構(19),在對應右吸盤機構(7)下方的機架(1)上安裝有輸送機構(19),輸送機構(19)用于輸送裝滿硅片的承載盒(8),在輸送機構(19)后端的機架(1)上設置傳感器(22),在輸送機構(19)前端的機架(1)上兩側對稱位置設置有阻擋機構(21),在輸送機構(19)后端的機架(1)上兩側對稱位置設置有壓緊機構(20),在輸送機構(19)一側的機架(1)上安裝有傳送機構(14),在傳送機構(14)上安裝有安裝板(23),傳送機構(14)用于傳送石英舟(13),在傳送機構(14)兩側的機架(1)上安裝有電池片整形及導向驅動機構(11),在電池片整形及導向驅動機構(11)的輸出端上安裝有電池片導向頭(12),在傳送機構(14)下方的機架(1)上安裝有引導槽上下移動機構(9),在引導槽上下移動機構(9)的輸出端上安裝有電池片引導槽(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燕清,陸瀧瀧,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先導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