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線材的加工或處理,尤其屬于線的切割。由膠套、握把、底座、大彈簧、頂座、頂桿、推力彈簧、推動桿、架體、壓持座、刀頭座、刀片等組成的剪線鉗,握把為鋁合金制成,內有一鐵質襯套,頂座的后端有鎖蓋,鎖套內有兩片弧形觸發環及彈簧B,底座上有一觸發柱,外力壓迫推動桿,觸發柱撐開觸發環釋放頂座,在彈簧的作用下,推動桿帶動架體、刀頭座、刀片、剪斷電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優點在于耐磨、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該技術在200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線材的加工或處理,尤其屬于線的切割。常用的電線剪線鉗,其構造如附圖說明圖1所示,主要由膠套1,握把2,握把2中置入底座3、大彈簧4、頂座5,底座3周緣設有斜錐形槽31,頂座5底部設有缺槽51與槽座52,使頂桿6由其內側階梯形軸孔53置入,再套入推力彈簧61,該頂桿6中間處將彈簧A71置于偏心件7側邊,再放入槽座52內,并將C形扣72放入槽座52內以其張力扣入定位偏心件7,偏心件7的凸塊73由缺槽51露出,推動桿8由握把2的洞孔置入,用凸鍵21配合溝槽81,使推動桿8在頂座5內作線性運動,另有一架座9,在架座9上設有洞孔91,使推動桿8穿設其中,并支銷以穿過刀片92的小洞孔插置于刀頭座93,又設有導板94,可導引突出之刀片92對準電線而予裁斷。由于刀片92是以螺絲或支銷穿過刀片上的小洞而固定于刀頭座93上,為一組合式結構,經過一段使用時間后易因振動而松動,導致裁切困難或損壞,又因為握把2為一塑膠制品,強度及耐用性不佳,易因振動而破裂,且其內部的大彈簧4彈力大,若握把破裂導至大彈簧4射出將發生危險,另外偏心件7的觸動方式單邊單點,容易傾斜,雖以C形扣72固定,但其定位效果不佳,且當其彈性變弱時即失效而使偏心件7移位歪斜。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既耐用又安全,使用可靠的剪線鉗。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由膠套、握把、底座、大彈簧、頂座、頂桿、推力彈簧、推動桿、架體、壓持座、刀頭座、刀片等組成的剪線鉗,握把為鋁合金制成,內有一鐵質襯套,在頂座的后端有鎖蓋,鎖蓋內有兩片弧形觸發環及彈簧B,底座上有一觸發柱,外力壓迫推動桿,觸發柱穿過兩觸發環之間,把它們撐開釋放了頂座,在彈簧的作用下,推動桿帶動架體,刀頭座、刀片剪斷電線,其中刀片與刀頭座制成一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1)刀片與刀頭座制成一體,使刀片的夾持更加穩固與耐用;(2)具有鋁合金之握把,外覆膠套及前蓋,不會因振動而破裂,其內壁有鐵質襯套,能增加其耐磨性;(3)有兩片弧形觸發環,且兩側設有彈簧或鋼帶使其緊靠,并以鎖蓋鎖合與頂座后端,較之C形扣具有更佳固定效果與可靠性,底座中有一凸起的觸發柱,觸發柱撐開該觸發環,動作方式平順且作用力平均,更能增加其精確性且減少不必要的振動。圖1為常用剪線鉗的構造圖。圖2為本技術構造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靜止狀態圖。圖4為本技術擊發前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擊發過程圖。圖6為本技術剪線圖。其中1、膠套 2、握把 21、凸鍵 22、前蓋 23、襯套3、底座 31、斜錐形槽 32、觸發柱 4、大彈簧 5、頂座 51、缺槽 52、槽座 53、軸孔 54、凸緣 6、頂桿 61、推力彈簧,62、頭部 7、偏心件 71、彈簧A 72、C形扣 73、凸塊 74、鎖蓋 75、觸發環 76、彈簧B 8、推動桿 81、溝槽 82、凸柱 83、凹槽 9、架座 91、洞孔 92、刀片 93、刀頭座 94、導板 95、壓持座 96、孔座 97、鋼珠 98、彈簧C 99、卡扣緣。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結構作詳細描述。如圖2所示,由膠套1、握把2、底座3、大彈簧4、頂座5、頂桿6、推力彈簧61、推動桿8、架體9、壓持座95、刀頭座93、刀片92等組成的剪線鉗,握把2由鋁合金制成,其內部為中空,兩端內面設有螺紋,其內壁設有鐵質襯套23,前方設有一前蓋22螺紋連接于握把2前端,其內部設有一凸鍵21,可滑于推動桿8之溝槽81中,防止其轉動并保持在頂座5階梯形軸孔53上方活動,握把2后端設有一底座3,并在握把2外側包覆一膠套1;該握把2內部裝有一頂座5,該頂座5中央設有階梯形軸孔53,在該軸孔53中穿設一頂桿6,其具有一擴張的頭部62,并套有一推力彈簧61,頂桿6的頭部62前方設有一推動桿8,該推動桿8上設有一溝槽81,前端延伸一凸柱82,并與前端周圍設有碗形凹陷83,另在頂座5后端設有螺紋,連接鎖蓋74,其中設置有兩片式的觸發環75,并以彈簧41(或鋼帶)抵制與鎖蓋74壁面,使該觸發環74相互緊靠封閉,另在頂座5前端凸緣54的后方與底座右3間套有一大彈簧4,該底座3中央設有一凸起的觸發柱32;架體9的后端設有一孔座96,該孔座96內設有鋼珠97,彈簧C98,其可卡入推動桿8前端的凹陷83內,推動桿8穿入孔座96內,另在架體9前端上下各有一卡扣緣99,其中可置入壓持座95與刀頭座93及刀片92,而扣持于壓持座95的卡槽與刀頭座93上,該刀頭座93與刀片92為一體成型制成,使刀片92的刀身包覆于刀頭座93中,夾持更加穩固,另于壓持座95中設有導板94,可導引刀片92的凸出刀刃對準于電線,使數條電線得以一次裁斷。本技術的操作方式,如圖3、圖4、圖5、圖6所示,將架體9扣夾端子座A,并握持推壓握把2而使推動桿8后退,并壓迫帶動頂桿6壓縮推動彈簧61后退,由于兩觸發環75受彈簧B76彈力壓縮作用而緊靠,頂桿6后端頂住該觸發環75而無法穿過,并迫使觸發環75與頂座5一起向后移,并壓縮大彈簧4,直至底座3的觸發柱32碰觸并伸入觸發環75內使之擴張,此時頂桿6后端即可穿過觸發環75與鎖蓋74,造成擊發動作,頂座5不再受頂桿6限制而受大彈簧4的彈力作用向前彈回,由于頂座5內部階梯形軸孔53撞擊頂桿6的頭部62,進而連動推動桿8彈出,將使架體9的刀頭座93上的刀頭92推出,并將電線裁斷之后松開,推力彈簧61又將頂桿6回復原位,當頂桿6后端完全脫離觸發環75后,該觸發環75又因彈簧B76的彈力作用而緊靠封閉起來,如此即可循環其動作。本技術具有一體成型的刀頭座與刀片,使刀身包覆于刀頭座中,令夾持更加穩固與耐用,并具有鋁合金的握把、膠套及前蓋,不會因振動而破裂,大幅縮小其體積增進其使用安全性與使用壽命,其內壁有鐵質襯套,大幅增進其耐磨性,另設有兩片式的觸發環以彈簧或鋼帶使其緊靠封閉,置于鎖蓋中并螺合于頂座后端,在底座中央設有一凸起的觸發柱,以觸發環與觸發柱構成一擊發機構,較之C形扣與偏心件具有更佳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其靠底座的觸發柱撐開觸發環,動作方式平順且作用力平均,更增加其動作精確性與減少不必要的振動。權利要求1.一種可同時剪斷多根電線的剪線鉗,它是由膠套(1)、握把(2)、底座(3)、大彈簧(4)、頂座(5)、頂桿(6)、推力彈簧(61)、推動桿(8)、架體(9)、壓持座(95)、刀頭座(93)、刀片(92)等組成,其特征在于握把(2)為鋁合金制成,在頂座(5)的后端有鎖蓋(74)、鎖蓋(74)內有兩片弧形觸發環(75)及彈簧B(76),底座(3)上有一觸發柱(32),外力壓迫推動桿(8),觸發柱(32)穿入兩觸發環(75)之間,把它們撐開釋放了頂座(5),在彈簧的作用下,推動桿(8)帶動架體(9),刀頭座(93)、刀片(92)剪斷電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線鉗,其特征在于在握把(2)內有一鐵質襯套(2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線鉗,其特征在于刀片(92)與刀頭座(93)制成一體,刀片(92)包在刀頭座(93)中。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線材的加工或處理,尤其屬于線的切割。由膠套、握把、底座、大彈簧、頂座、頂桿、推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同時剪斷多根電線的剪線鉗,它是由膠套(1)、握把(2)、底座(3)、大彈簧(4)、頂座(5)、頂桿(6)、推力彈簧(61)、推動桿(8)、架體(9)、壓持座(95)、刀頭座(93)、刀片(92)等組成,其特征在于握把(2)為鋁合金制成,在頂座(5)的后端有鎖蓋(74)、鎖蓋(74)內有兩片弧形觸發環(75)及彈簧B(76),底座(3)上有一觸發柱(32),外力壓迫推動桿(8),觸發柱(32)穿入兩觸發環(75)之間,把它們撐開釋放了頂座(5),在彈簧的作用下,推動桿(8)帶動架體(9),刀頭座(93)、刀片(92)剪斷電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容江,
申請(專利權)人:劉容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5[中國|福建]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