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車聯網技術的車輛信息采集方法,以及車載終端。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了車聯網技術,通過近程通信模塊進行身份驗證,對車輛的信息全面采集。不僅僅采集車輛內部信息,同時采集車輛外部信息,并結合駕駛員數據發送到監控中心,滿足了車聯網中對車輛信息全面掌控的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以及車載終端的制作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車聯網
,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車輛信息采集方法和車載終端。技術背景2010年中國汽車銷售總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中國汽車電子市場也隨之進入快速發展期。但汽車保有量增長速度大大高于道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給道路交通帶來了極大壓力。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環境污染正在困擾著北京、上海這樣的超大規模城市。如何通過信息技術,使得汽車具備電子智能能力,對車輛和交通狀況進行有效的監控,以緩解交通擁堵,為用戶提供安全、舒適的駕駛環境,已成為交通行業研究的熱點。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概念的提出,加快了社會的信息化和網絡化進程。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作為物聯網的典型應用,利用車載電子傳感裝置,通過網絡完成信息交換,使車與路、車與車、車與人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對車輛和交通狀況進行有效的智能監控。車聯網明確了車、路、城市與人的互聯互通,促進了汽車、交通和信息技術產業向更加現代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區別于傳統的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ITS),車聯網更注重車與車、車與人之間的交互通信,通過提取更多車輛行駛參數和系統數據來保障車輛行駛安全、規避道路擁塞、提高出行舒適度。可以說車聯網的出現重新定義車輛交通運行方式。然而,該領域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在傳統的車輛采集領域中,通常只針對車輛的某一方面進行采集,而不能對車輛信息進行全面的采集。舉例而言,關注于車內情況的系統只會關注于車內情況的采集,而不會關注于車外情況的采集,關注于油耗的系統只會關注于油量的多少。但是在物聯網時代, 這種觀念有了革命性的變革。僅關注于油耗的采集系統無法滿足車聯網全面了解車輛情況的需求。隨著數據傳輸性能的革命性變革,當年輸出傳輸的瓶頸已經不復存在,數據吞吐量已經大為改觀。在很快的將來,移動終端的數據吞吐量可以達到百M/s甚至更高的級別。 這使得車載終端的視頻傳輸甚至多通道視頻傳輸成為可能。在傳統的理念中,這種傳輸是不現實,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車聯網加強了車載終端與路面交通設施的交互能力。本申請中的交通設施具備一定范圍內的廣播能力。比如,甲監測點實時向5km范圍內以明文發送其所監控路面的車流狀況;乙交通燈實時向2km范圍內廣播其所指揮的路口的各個方向的紅綠燈狀況。車載終端收到廣播信息后可以為自己前進進行決策。基于以上技術革新,以及車聯網的本身發展的要求,需要一種實時采集車輛全方位各方面數據的采集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特提供一種基于車聯網技術的解決方案。提供一種車載終端包括采集模塊(10),用于采集車輛以及車外的參數,包括車內情況檢測器(11),用于檢測車輛本身情況,以及車外情況檢測器(12),用于檢測車輛之外情況;輸入模塊(30),用于輸入數據信息,或者控制信息;數據傳輸模塊(70),用于接收發送數據,與監控中心通信;記錄模塊(80),用于記載車載終端所需要的、或者生成的數據;近程通信模塊(90),用于近程通信;還有控制器模塊(50),用于控制上述模塊,處理數據運算。更進一步地,所述近程通信模塊(90)中包含身份認證模塊(901),用于對駕駛員信息進行認證,將認證后的駕駛員信息記錄在記錄模塊(80)中。更進一步地,輸入模塊(30)中還含有確認模塊(303),該確認模塊(303)與身份認證模塊(901)同時使用進行認證。更進一步地,所述采集模塊(10)包括車內情況檢測器(11),用于檢測車輛本身情況,其包括蓄電池電壓檢測器,用于檢測蓄電池電壓值;胎壓檢測器,用于檢測四個輪胎和備胎的胎壓值;防凍液液面檢測器,用于檢測防凍液液面值;剎車油液面檢測器,用于檢測剎車油液面值;油箱液面檢測器,用于檢測油箱蓋開啟狀況,以及油量值;中央門鎖控制單元,用于檢測并控制車門鎖閉狀況;電動窗控制單元,用于檢測并控制車窗開閉狀況;車燈控制單元,用于檢測并控制車燈開閉狀況;雨刷檢測器,用于檢測雨刷開啟狀況,以及運動頻率;以及車外情況檢測器(12),用于檢測車輛外部情況,其包括紅外車距檢測器,用于檢測車輛本身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向障礙物與車輛本身的車距距離值;路況檢測器,用于檢測車輛附近的路面交通狀況,以及附近交通燈情況;在車體外殼上所設置的多個攝像頭,用于攝像車體四周情況,并轉換為視頻數據。更進一步地,所述車載終端,還包括定位模塊(20),用于定位車輛位置信息;輸出模塊(40),用于輸出信息,或者控制車輛;所述車內情況檢測器(11)還包括陀螺儀用于檢測車輛是否翻轉,輸出車輛翻轉值;三軸加速度計用于檢測車輛加速度值;測速計用于檢測車輛速度值。更進一步地,采集模塊(10)檢測到的蓄電池電壓值、胎壓值、防凍液液面值、剎車油液面值、油箱蓋開啟狀況、油量值、車門鎖閉狀況、車窗開啟狀況、車燈開閉狀況、雨刷開啟狀況、雨刷運動頻率、車距距離值、路面交通狀況、交通燈情況、視頻數據、車輛翻轉值、加速度值、速度值實時發送給控制器(50);控制器將上述信息同時打包發送給數據傳輸模塊(70)中的編碼器(701),編碼器 (701)將打包數據連同經過認證的駕駛員信息轉化為預定格式的數據包,記錄在記錄模塊(80)并發送給監控中心。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基于身份認證的事故報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近程通信模塊(90)與身份識別模塊A通信,將駕駛員識別信息發送給身份認證模塊(901);b.身份認證模塊(901)讀取駕駛員識別信息,與預先存儲的駕駛員識別信息比對,將第一比對結果發送給控制器;C.控制器讀取第一比對結果,如果第一比對結果正確則允許車輛行駛,將認證后的駕駛員信息記錄在記錄模塊(80)當中;如果第一比對結果錯誤,則通過車輛控制模塊切斷車輛油路、電路。更進一步地,在步驟b中,預先存儲的駕駛員識別信息,存儲在車載終端的記錄模塊(80)上,或者存儲在監控中心。更進一步地,在步驟b之后,步驟C之前,還有步驟bl,由輸入模塊中獲取確認信息;b2,確認模塊(303)讀取確認信息,與預先存儲的確認信息比對,將第二比對結果發送給控制器;b3,控制器讀取第一比對結果和第二比對結果,如果第一比對結果正確并且第二比對結果正確則允許車輛行駛,將認證后的駕駛員信息記錄在記錄模塊(80)中;如果第一比對結果錯誤或者第二比對結果錯誤,則通過車輛控制模塊切斷車輛油路、電路。更進一步地,在步驟b2中,預先存儲的確認信息,存儲在車載終端的記錄模塊(80)上,或者存儲在監控中心。更進一步地,在步驟C之后,還有步驟d,用于檢測車輛本身情況,其包括檢測蓄電池電壓值;檢測四個輪胎和備胎的胎壓值;檢測防凍液液面值;檢測剎車油液面值;檢測油箱蓋開啟狀況,以及油量值;檢測車門鎖閉狀況;檢測車窗開閉狀況;檢測車燈開閉狀況;檢測雨刷開啟狀況,以及運動頻率;步驟f,檢測車輛外部情況,其包括檢測車輛本身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向障礙物與車輛本身的車距距離值;檢測車輛附近的路面交通狀況,以及附近交通燈情況;在車體外殼上所設置的多個攝像頭,用于攝像車體四周情況,并轉換為視頻數據。更進一步地,在步驟f之后,還有如下步驟g.檢測車輛是否翻轉,輸出車輛翻轉值;檢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載終端包括:采集模塊(10),用于采集車輛以及車外的參數,包括車內情況檢測器(11),用于檢測車輛本身情況,以及車外情況檢測器(12),用于檢測車輛之外情況;輸入模塊(30),用于輸入數據信息,或者控制信息;數據傳輸模塊(70),用于接收發送數據,與監控中心通信;記錄模塊(80),用于記載車載終端所需要的、或者生成的數據;近程通信模塊(90),用于近程通信;還有控制器模塊(50),用于控制上述模塊,處理數據運算。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屹,蔣帆,宋大鵬,李娟,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亞太軒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