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熱泵供暖系統包括:壓縮機、換熱器一、節流裝置、換熱器二和水箱;壓縮機的冷媒出口與換熱器一中冷媒管的一端口連接,壓縮機的冷媒進口與換熱器二中冷媒管的一端口連接,換熱器一中冷媒管的另一端口通過節流裝置與換熱器二中冷媒管的另一端口連接;換熱器一的出水口與水箱的進水口連接,換熱器二的進水口連接有三通接頭一、換熱器二的出水口依次連接有單向閥、電控截止閥和三通接頭二,三通接頭一與三通接頭二連接,三通接頭二與換熱器一的進水口連接。通過三通接頭和電控截止閥,實現對輸送給換熱器二提供蒸發熱源的回水的控制,實現了冬季采暖運行不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干擾,提高了熱泵供暖系統在低溫環境下的制熱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熱泵,尤其涉及一種熱泵供暖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空氣源熱泵系統通常包括壓縮機、冷凝器、節流裝置、蒸發器和水箱,壓縮機、冷凝器、節流裝置和蒸發器連接在一起。在制熱過程中,蒸發器中的冷媒吸收空氣中的低溫熱氣化、再經過壓縮機處理后變為高溫冷媒,高溫冷媒輸送到冷凝器的冷媒管中,冷媒管中的高溫冷媒對水箱中的載冷劑(例如水)進行加熱。由上可知,現有技術中的熱泵供暖系統如果在低溫環境下(-15攝氏度以下)運行,蒸發器與外界空氣進行熱交換獲得的熱量較少,且存在嚴重的結霜現象,導致現有技術中的空氣源熱泵系統在低溫環境下制熱效率很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熱泵供暖系統,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空氣源熱泵系統在低溫環境下制熱效率較低的缺陷,實現提高熱泵供暖系統在低溫環境下的制熱效率。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熱泵供暖系統,包括壓縮機、換熱器一、節流裝置、換熱器二和水箱;所述壓縮機的冷媒出口與所述換熱器一中冷媒管的一端口連接,所述壓縮機的冷媒進口與所述換熱器二中冷媒管的一端口連接,所述換熱器一中冷媒管的另一端口通過所述節流裝置與所述換熱器二中冷媒管的另一端口連接;所述換熱器一的出水口與所述水箱的進水口連接,所述換熱器二的進水口連接有三通接頭一、所述換熱器二的出水口依次連接有單向閥、電控截止閥和三通接頭二,所述三通接頭一與所述三通接頭二連接,所述三通接頭二與所述換熱器一的進水口連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熱泵供暖系統,是利用了熱泵系統中的冷凝放熱原理加熱供暖系統中的載冷劑,給水箱和用戶端設備中的載冷劑提供熱量,同時通過三通接頭一和電控截止閥,實現對輸送給換熱器二提供蒸發熱源的回水的控制,回收利用用戶端設備回水的余熱給換熱器二提供蒸發熱源,使熱泵系統得以正常運行,從而實現了冬季采暖運行不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干擾,并且在低溫運行時也有較高的制熱效率,提高了熱泵供暖系統在低溫環境下的制熱效率。如上所述的熱泵供暖系統,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換熱器二的進水口處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換熱器二的出水口與所述單向閥之間設置有電控截止閥,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所述電控截止閥分別與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所述換熱器二的進水口處的溫度信號并傳給所述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電控截止閥動作。如上所述的熱泵供暖系統,所述換熱器一為套管式換熱器,所述換熱器二為套管式換熱器。如上所述的熱泵供暖系統,還包括用戶端設備,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與所述用戶端設備的進口連接,所述用戶端設備的出口與所述三通接頭一連接。如上所述的熱泵供暖系統,所述換熱器一與所述節流裝置之間設置有儲液器和過濾器。如上所述的熱泵供暖系統,所述換熱器二和所述壓縮機之間的管路與所述過濾器和所述節流裝置之間的管路之間設置有高壓保護旁通,所述高壓保護旁通中設置有膨脹閥。如上所述的熱泵供暖系統,所述節流裝置為電子膨脹閥。如上所述的熱泵供暖系統,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處設置有水泵。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熱泵供暖系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熱泵供暖系統實施例的電控原理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熱泵供暖系統,包括壓縮機I、換熱器一 2、節流裝置62、換熱器二 3和水箱4 ;壓縮機I的冷媒出口與換熱器一 2中冷媒管的一端口連接,壓縮機I的冷媒進口與換熱器二 3中冷媒管的一端口連接,換熱器一 2中冷媒管的另一端口通過節流裝置62與換熱器二 3中冷媒管的另一端口連接;換熱器一 2的出水口 21與水箱4的進水口連接,換熱器二 3的進水口 32連接有三通接頭一 71,換熱器二 3的出水口 31依次連接有單向閥73、電控截止閥74和三通接頭二 72,三通接頭一 71與三通接頭二 72連接,三通接頭二 72與換熱器一 2的進水口 22連接。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熱泵供暖系統中換熱器一 2用于對水箱4中的載冷劑進行加熱處理,以載冷劑為水為例。水進入到換熱器一 2中被加熱后輸入到水箱4中,而從水箱4的出水口流出的水可以進入到用戶端設備43,水在用戶端設備43中進行熱交換改變環境溫度后,水通過用戶端設備43的出口流入到三通接頭一 71處,三通接頭一 71將部分水輸送到換熱器二 3中,由于從用戶端設備43流出的水具有余溫,進入到換熱器二 3中的水的余溫將被換熱器二 3中的冷媒吸收,由于換熱器二 3中的冷媒直接與流入到換熱器二 3中的水進行熱交換,流入到換熱器二 3中的水具有較高的余溫,換熱器二 3中的冷媒不與外界大氣進行熱交換受外界環境溫度影響較小,使本實施例熱泵供暖系統可以在低溫環境中依然正常運行。而從換熱器二 3中輸出的水以及從三通接頭一 71中輸出的剩余的水匯集到三通接頭二 72處,通過三通接頭二 72將水重新輸送至換熱器一 2中進行換熱。優選的,為了方便的根據需要控制流入到換熱器二 3中的回水量,準確的控制換熱器二 3所需要的回水量,合理的利用回水的余熱,本實施例熱泵供暖系統還包括控制單元9,換熱器二 3的進水口 32處設置有溫度傳感器8,溫度傳感器8和電控截止閥74分別與控制單元9電連接;溫度傳感器8檢測到換熱器二 3的進水口 32處的溫度信號并傳給控制單元9,控制單元9控制電控截止閥74動作。具體的,控制單元9根據溫度傳感器8檢測到的溫度信號,控制電控截止閥74出水量的多少,當溫度傳感器8檢測到的溫度信號較低時,控制單元9將控制電控截止閥74增大出水量,從而增多進入到換熱器二 3的回水量,確保有足夠的回水提供熱量加熱換熱器二 3中的冷媒;當溫度傳感器8檢測到的溫度信號較高時,控制單元9將控制電控截止閥74減少出水量,從而減少進入到換熱器二 3的回水量,以合理充分的利用回水的余熱。其中,本實施例中的換熱器一 2為套管式換熱器,換熱器二 3為套管式換熱器。具體的,通過采用套管式換熱器可以有效的加快換熱器一 2和換熱器二 3中冷媒與水的熱交換效率,從而提高本實施例熱泵供暖系統的制熱效率。另外,本實施例中的換熱器一2中冷媒管的另一端口與節流裝置62之間設置有儲液器63和過濾器61,節流裝置62為電子膨脹閥。并且,換熱器二 3和壓縮機I之間的管路與過濾器61和節流裝置62之間的管路之間設置有高壓保護旁通50,高壓保護旁通50中設置有膨脹閥5,過濾器61、膨脹閥5可以確保本實施例熱泵供暖系統中回水管路里的回水流量與所需的蒸發熱量匹配。優選的,為了加快水循環,本實施例中的水箱4的出水口處設置有水泵42,通過水泵42將水箱4中的熱水輸送到用戶端設備43。另外,本實施例熱泵供暖系統也可以包括連接在水箱4的出水口與換熱器二 3的進水口之間的散熱片或地暖管等用戶端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熱泵供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壓縮機、換熱器一、節流裝置、換熱器二和水箱;所述壓縮機的冷媒出口與所述換熱器一中冷媒管的一端口連接,所述壓縮機的冷媒進口與所述換熱器二中冷媒管的一端口連接,所述換熱器一中冷媒管的另一端口通過所述節流裝置與所述換熱器二中冷媒管的另一端口連接;所述換熱器一的出水口與所述水箱的進水口連接,所述換熱器二的進水口連接有三通接頭一、所述換熱器二的出水口依次連接有單向閥、電控截止閥和三通接頭二,所述三通接頭一與所述三通接頭二連接,所述三通接頭二與所述換熱器一的進水口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程林,
申請(專利權)人:石程林,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