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及其操作方法,為包含多個開關單元、一控制器單元以及多個爐具單元。該控制器單元為電性連接該些開關單元,以對每一該開關單元提供導通與截止控制。每一該爐具單元為對應兩個該開關單元且與該兩個開關單元電性連接。其中,該控制器單元為對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切換控制;而對未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導通控制,以對該些爐具單元的工作順序提供分時控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為有關一種電磁爐具架構及其操作方法,尤指一種具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及其操作方法。
技術介紹
由電力電子電路組成的電磁爐(induction cooker)是一種利用電磁感應加熱原理,透過不同頻率的交流電源產生交變磁場,再因磁力線切割于鍋具上產生感應電流,所產生的感應電流會因鍋具內部的電阻耗損而轉換為熱能,因此達到加熱的目的。由于具有熱效率高、使用方便、無煙熏、無煤氣污染、安全衛生…等優點,非常適合現代家庭使用。對于多電磁爐具的應用,由于使用爐具數量增加,相對地,每一電磁爐具的轉換電路所需要使用的開關組件也隨的增加。如此,多電磁爐具為工作狀態時,不僅控制電路更為復雜外,也將造成更多開關組件的耗能。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利用對開關單元提供工作周期(duty cycle)比例的控制,以實現具有分時控制(time-sharingcontrol)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借此簡化控制電路并且降低開關組件數量所造成的耗能,乃為本案創作人所欲行克服并加以解決的一大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以克服已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包含多個開關單元、一控制器單元以及多個爐具單元。該控制器單元為電性連接該些開關單元,以對每一該開關單元提供導通與截止控制。每一該爐具單元為對應兩個該開關單元且與該兩個開關單元電性連接。其中,該控制器單元為對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切換控制;而對未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導通控制,以對該些爐具單元的工作順序提供分時控制。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的操作方法,以克服已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的操作方法,為包含下列步驟(a)提供多個開關單元;(b)提供多個爐具單元;(C)提供一控制器單元;以及(d)該控制器單元為對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切換控制;而對未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導通控制,以對該些爐具單元的工作順序提供分時控制。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專利技術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相信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特征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專利技術加以限制者。為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IA為本專利技術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第一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圖IB為本專利技術電磁爐具架構第一實施例的分時控制的時序圖;圖2A為本專利技術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第二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圖2B為本專利技術電磁爐具架構第二實施例的分時控制的時序圖;圖3A為本專利技術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第三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圖3B為本專利技術電磁爐具架構第三實施例的分時控制的時序圖; 圖4A為本專利技術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第四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圖4B為本專利技術電磁爐具架構第四實施例的分時控制的時序圖;圖5A為本專利技術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第五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圖5B為本專利技術電磁爐具架構第五實施例的分時控制的時序圖;圖6A為本專利技術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第六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圖6B為本專利技術電磁爐具架構第六實施例的分時控制的時序圖;圖7A為本專利技術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第七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圖7B為本專利技術電磁爐具架構第七實施例的分時控制的時序圖;及圖8為本專利技術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圖。附圖標識Vin輸入電壓Sll S71第一開關單元S12 S72 第二開關單元S13 S53 第三開關單元S14 S54 第四開關單元S25 S45 第五開關單元S26 S26 第六開關單元G61 G71第一輔助開關單元G62 G72 第二輔助開關單元G63 G73 第三輔助開關單元G64 G74 第四輔助開關單元Lll L71第一爐具單元L12 L72 第二爐具單元L13 L73 第三爐具單元L14 L74 第四爐具單元Ucl Uc7 控制器單元D31第一二極管單元D32第二二極管單元D33第三二極管單元D34第三二極管單元S11’ S71’第一控制信號S12’ S72’第二控制信號S13’ S53’第三控制信號S14’ S54’第四控制信號S25’ S45’第五控制信號 S26’ S26’第六控制信號G61’ G71’第一輔助控制信號G62’ G72’第二輔助控制信號G63’ G73’第三輔助控制信號G64’ G74’第四輔助控制信號til t71 第一時間tl2 t72 第二時間tl3 t73 第三時間t24 t74 第四時間t65 t75 第五時間SlOO S500 步驟具體實施例方式茲有關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及詳細說明,配合附圖說明如下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為透過一交流電源供電。該電磁爐具架構為包含多個開關單元、一控制器單元以及多個開關單元。該控制器單元為電性連接該些開關單元,以對每一該開關單元提供導通與截止控制。每一該爐具單元為對應兩個該開關單元且與該兩個開關單元電性連接。其中,該控制器單元為對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切換控制;而對未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導通控制,以對該些爐具單元的工作順序提供分時控制。至于該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的操作將以不同實施例為例加以說明。請參見圖1A,為本專利技術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第一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如圖所示,該電磁爐具架構為主要包含二個爐具單元L11,L12(亦即為一第一爐具單元Lll與一第二爐具單元L12)、四個開關單元Sll S14(亦即為一第一開關單元S11、一第二開關單元S12、一第三開關單元S13以及一第四開關單元S14)以及一控制器單元Ucl。其中,每一該開關單元為一功率晶體管開關,可為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MOSFET)、一雙載子接面晶體管(BJT)或一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但不以此為限。該第一開關單元Sll為電性連接該第二開關單元S12,并且,再與該第一爐具單元Lll電性連接。此外,該第三開關單元S13為電性連接該第四開關單元S14,并且,再與該第二爐具單元L12電性連接。該控制器單元Ucl為透過對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該兩對應開關單元,提供信號準位互補式切換控制,而對未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導通控制,以達到對該第一爐具單元Lll與該第二爐具單元L12提供一分時控制。至于該分時控制的詳細操作,配合參見圖1B,為本專利技術電磁爐具架構第一實施例的分時控制的時序圖。該控制器單元Ucl為產生一第一控制信號S11’、一第二控制信號S12’、一第三控制信號S13’以及一第四控制信號S14’,以分別控制該第一開關單元S11、該第二開關單元S12、該第三開關單元S13以及該第四開關單元S14的導通與截止。配合分時控制的時序圖為例說明,假設要控制該第一爐具單元Lll與該第二爐具單元L12的輸出功率分別為800瓦與400瓦,此時,在一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分時控制功能的電磁爐具架構,包含:多個開關單元;一控制器單元,為電性連接該些開關單元,以對每一該開關單元提供導通與截止的控制;及多個爐具單元,每一該爐具單元為對應兩個該開關單元且與該兩個開關單元電性連接;其特征在于,該控制器單元為對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切換控制;而對未與工作狀態中的爐具單元所鄰接的開關單元,提供導通控制,以對該些爐具單元的工作順序提供分時控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逸嵐,侯銘凱,卓正賢,陳盈源,張榮澤,
申請(專利權)人: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