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纖維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尤其涉及,屬于高分子材料
技術介紹
對常見的紡織纖維(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進行功能化,使之既保持纖維原有的特點和優點,又具有各種特殊的性能和用途,這一領域的研究在近年來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紡織纖維供應充足、品種繁多、價格適宜,是獲取新材料的良好原料來源。化學改性是對纖維進行功能化的重要手段,通過纖維所帶有的活性化學基團與某種分子或離子化學反應, 使纖維具有新的表面化學特性,從而具有抗靜電、吸水保濕、吸附分離、抗菌除臭、凈化水和空氣等新的功能。化學改性可采用不同的纖維作為原料,通過不同的處理方法和過程得以實現,以引入巰基的纖維材料為例,有以下的相關文獻報道文獻“巰基聚乙烯醇纖維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5, 24(6),1-4):以縮苯甲醛化及半碳化處理后的高強聚乙烯醇纖維為原料,利用其與巰基乙酸的酯化反應將巰基引入合成纖維骨架,制成一種新型巰基聚乙烯醇鰲合纖維。文獻“巰基聚乙烯醇纖維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離子交換與吸附,1989,5(4), 246-250):利用巰基乙酸與聚乙烯醇纖維的酯化反應制得巰基化聚乙烯醇纖維。文獻 “Systematic studies on adsorption of 11 trace heavy metals on thiol cotton fiber”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1, 428, 209-218):將疏基乙酸、乙酸酐、濃硫酸、脫脂棉放入廣口瓶中,在40°C烘箱中反應2-4天,制得巰基棉;文獻“Sy ...
【技術保護點】
巰基腈綸纖維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腈綸纖維為原料纖維,通過腈綸纖維與同時含胺基和巰基的有機化合物或其鹽酸鹽的化學接枝反應引入巰基,得到含巰基的纖維材料;所述的含胺基和巰基的有機化合物為半胱氨酸、巰基乙胺或鄰胺基苯硫酚;所述的含胺基和巰基的有機化合物在腈綸纖維上的接枝量為0.1?0.6?g/g纖維。
【技術特征摘要】
1.巰基腈綸纖維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腈綸纖維為原料纖維,通過腈綸纖維與同時含胺基和巰基的有機化合物或其鹽酸鹽的化學接枝反應引入巰基,得到含巰基的纖維材料;所述的含胺基和巰基的有機化合物為半胱氨酸、巰基乙胺或鄰胺基苯硫酚;所述的含胺基和巰基的有機化合物在腈綸纖維上的接枝量為O. 1-0. 6 g/g纖維。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纖維材料,其特征在于巰基腈綸纖維的巰基含量為O.3 -6.0mmol ^g103.合成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纖維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同時含胺基和巰基的有機化合物或其鹽酸鹽和無機堿溶解于溶劑丙三醇或乙二醇中,加入腈綸纖維于IOO0C -140°c反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亮,王靜,段文杰,趙東,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