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鐵道車軸用鋼,所述鐵道車軸用鋼的化學成分以所述鐵道車軸用鋼的總重量為基準,以單質計,C?0.27-0.37重量%、Si?0.25重量%-0.45重量%、Mn?0.90重量%-1.20重量%、P≤0.02重量%、S≤0.015重量%、Al?0.02重量%-0.06重量%、V≤0.05重量%、Cr?0.08-0.20重量%、Ni≤0.2重量%、Cu≤0.2重量%、H≤0.00020重量%,O≤0.002重量%,N≤0.007重量%,余量為鐵和雜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
技術介紹
車軸作為鐵道車輛或機車走行部的重要配件,長期處于交變應力的作用下,因此,車軸除了應具有較高的強度外,還應具有良好的塑韌性及抗疲勞性能。目前,國內外使用的車軸普遍采用優質中碳碳素鋼制造,如美國AARM101標準規定車軸鋼的化學成分為C O. 45%-0. 59%、Si 彡 O. 15%、MnO. 60%-0. 90%、P 彡 O. 045%、S 彡 O. 050。日本 JIS E4502-1規定車軸鋼的成分為c O. 30%-0. 50%、Si ( O. 50%、Mn ( I. 20%、P 彡 O. 040%、S 彡 O. 040、Cr ( O. 30%、Cu ( O. 30%、Mo ( O. 08%、V ( O. 05%。歐洲 UIC811-1 標準規定車軸用 C45 鋼的成分為C O. 42%-0. 50%、Si O. 15%-0. 40%、Mn O. 50%-0. 80%、P 彡 0· 035%、S 彡 O. 035、Cr ( O. 30%、Ni ( O. 30%、Cu ( O. 30%、Mo ( O. 08%、V ( O. 05%。我國目前通常使用含碳量為 O. 50% 左右的 LZ50 鋼。LZ50 車軸鋼的化學成分為C0. 47%_0· 57%、Si O. 17%_0· 40%、MnO. 60%-0. 90%,P ( O. 020%, S ( O. 020%、Α1 彡 O. 020%, Cr ( O. 30%,Ni ( O. 30%, Cu ( O. 25%、H ^ O. 00025%, 0^ 0. 0020%, N ^ O. 0070%。以上介紹的幾種車軸鋼,美國、歐洲及中國所用的車軸鋼碳含量均大于O. 42%,Mn含量均小于O. 90%,采用正火處理后鋼的強度高,但是塑韌性較差。例如,《冶金標準化與質量》雜志(2001年5月,第39卷第3期,第51-53頁)報道了為了使車軸鋼的ReL達到345Mpa,Rm達到6IOMpa, A達到20%以上,Z達到37%以上,必須將C的下限控制在O. 47%_0· 52%范圍。《特殊鋼》雜志(2005年11月,第26卷6期,第61-62頁)報道了為了使車軸鋼的力學性能滿足ReL達到345Mpa,Rm達到6IOMpa, A達到20%以上,Z達到37%以上,必須將鋼的C含量的下限控制在O. 47%-0. 50%范圍,Mn的上限控制在O. 71%-0. 85%范圍,這不僅增加了生產的難度,而且塑韌性提高的幅度是有限的,其實際延伸率A僅為20. 0%-22. 0%。《世界鋼鐵》雜志(2009年第5期,第37-41頁)報道了“采用不同澆注工藝生產JZ35車軸用鋼坯的質量評價”,其公布的成分為O. 30%-0. 37%的C,O. 20%-0. 41%的Si,O. 011%_0· 026%的P,O. 004%-0. 015% 的 S,O. 020%-0. 042% 的 Al,但是 Mn 僅為 O. 80%-0. 94%, Cr 小于 O. 032%,且強度較低,其屈服強度僅為340MPa-405MPa,抗拉強度僅為555MPa_605MPa。日本車軸鋼的碳含量為O. 30%-0. 50%,Mn含量小于等于I. 20%,但是需采用調質處理才能達到良好的強韌性匹配,工藝要求及成本均較高。一種鐵路機車車軸用鋼及其制造方法,公開號為CN102108468A,該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鐵路機車車軸用鋼及其制造方法,車軸用鋼的成分的質量的百分比為c 0. 42-0. 46% ;Mn O. 65-0. 80% ;Si 0. 20-0. 30% ;Cr :0. 10-0. 20% ;V :0. 030-0. 050% ;Alt :0. 020-0. 050% ;P ^ 0.015% ;S ^ 0. 005% ;其余為Fe與不可避免的雜質。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驟電爐冶煉,先將廢鋼加入電爐中再加入鐵水,然后開始吹氧加入造渣材料同時脫C、脫P,在P ( O. 015%后,電爐出鋼;電爐出鋼前,加入含有對應元素的鐵合金,然后進行初步合金化;鋼包爐精煉,在還原條件下進一步脫氧、脫S至S < O. 005%,同時加入對應元素的鐵合金,調整鋼水成分。該專利技術的C含量大于O. 42%,Mn含量彡O. 80%,需要加入O. 030%-0. 050%的V,同時嚴格控制SS 0. 005%,生產成本較高。一種車軸鋼連鑄方法,公開號為CN101850408A,該專利技術涉及車軸鋼連鑄方法。公開號為CN101733376A的專利主要敘述車軸鋼的連鑄工藝。一種車軸鋼及其制備方法,公開號為CN101724787A,該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車軸鋼,其中,該車軸鋼的化學成分為以該車軸鋼總重量為基準,以單質計,O. 47-0. 54% C、O. 2-0. 4 % Si,O. 7-0. 9 % Mn、P 彡 O. 02 %、S 彡 O. 02%,O. 02-0. 04% Α1、0· 02-0. 06% V、O. 15-0. 3% Cr、Ni ^ O. 2%, Cu ^ O. 2%, H ^ O. 00025%, O 彡 O. 002%, N 彡 O. 007%,余量為鐵和雜質。該專利技術的C彡O. 47%,Mn ( O. 90%,仍需要添加O. 02%-0. 06%的V,生產成本也較高,同時延伸率也僅達到19. 0%-22. 0%。車軸鋼及其生產方法,公開號為CN101928878A,該專利涉及一種微合金化鐵路貨車車軸用鋼及其生產工藝。公開號為CN101497968的專利屬于合金鋼領域,其化學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分別為0. 38 O. 42% C、0. 26 O. 32% Si,O. 70 O. 80% Mn,O. 08 O. 12% V,O. 015 O. 02% N,及C O. 50-0. 57%, Si O. 17-0. 40%, Mn O. 60-1. 00%, CrO. 20-0. 35% ,Ni O. 18-0. 40%, Mo O. 08-0. 18%, Al O. 02-0. 06%, TiO. 020-0. 060%, VO. 030-0. 10 %, S ^ O. 010 %, P ^ O. 020 %, B ^ O. 005 %, Cu ^ O. 20 %, Sb ^ O. 010 %,Sn ( O. 03%, As ( O. 04%, [O] ( O. 0015%, [N] ( O. 0060%,余量為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該兩種車軸鋼要加入較多的V及Cr、Mo、Ni、Ti等元素,雖然強韌性高,但是生產成本較聞。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鐵道車軸用鋼,所述鐵道車軸用鋼的化學成分以所述鐵道車軸用鋼的總重量為基準,以單質計,CO. 27-0. 37重量%、SiO. 25 重量 %-0. 45 重量 %、Mn O. 90 重量 %_1. 20 重量 %、P ( O. 02 重量 %、S ( O. 015 重量 %、Al O. 02 重量 %-0. 06 重量 %、V 彡 O. 05 重量 %、Cr O. 08-0. 20 重量 %、Ni 彡 O. 2 重量 %、Cu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鐵道車軸用鋼,其特征在于所述鐵道車軸用鋼的化學成分以所述鐵道車軸用鋼的總重量為基準,以單質計,C?0.27?0.37重量%、Si?0.25重量%?0.45重量%、Mn?0.90重量%?1.20重量%、P≤0.02重量%、S≤0.015重量%、Al?0.02重量%?0.06重量%、V≤0.05重量%、Cr?0.08?0.20重量%、Ni≤0.2重量%、Cu≤0.2重量%、H≤0.00020重量%,O≤0.002重量%,N≤0.007重量%,余量為鐵和雜質。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鐵道車軸用鋼,其特征在于所述鐵道車軸用鋼的化學成分以所述鐵道車軸用鋼的總重量為基準,以單質計,C O. 27-0. 37重量%、Si O. 25重量%-0. 45重量%、Mn O. 90重量 %-1. 20 重量 %、P ( O. 02 重量 %、S ^ O. 015 重量 %、A1 O. 02 重量 %-0. 06 重量 %、V ( O. 05 重量 %、Cr O. 08-0. 20 重量 %、Ni < O. 2 重量 %、Cu < O. 2 重量 %、H^O. 00020 重量 %, 0^ 0. 002重量%,N^O. 007重量%,余量為鐵和雜質。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鐵道車軸用鋼,其特征在于,所述鐵道車軸用鋼的化學成分以所述鐵道車軸用鋼的總重量為基準,以單質計,C O. 30-0. 35重量%、Si O. 30-0. 45重量 %、Mn O. 90-1. 10 重量 %、P 彡 O. 015 重量 %、S 彡 O. 010 重量 %、Al O. 030-0. 050 重量 %、 V ^ O...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代華云,陳小龍,雷秀華,鄧通武,曾耀先,
申請(專利權)人: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