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去除污水中汞的方法。該方法是:(1)將膜表面活性劑、流動載體、膜溶劑混合,并中速攪拌16~20min,制得膜相;(2)將與膜相體積比為3∶4的內水相藥劑緩慢加入到膜相中,高速攪拌5~10min,制得油包水型的乳狀液;(3)將上述制得的乳狀液加入到汞濃度在10~100mg/L的廢水中,靜置分層;(4)分層后的乳液經高壓電場破乳,分離出油相及內水相;(5)將含有汞的油相萃取、低溫蒸發,得到汞蒸氣,冷凝,實現汞與油相的分離。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工藝流程簡單,運行費用較低,無污泥產生,除汞效果高等特點。出水低于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含汞廢水的處理方法,特別涉及處理汞濃度在10 100mg/L范圍內的廢水,屬于環境保護中廢水處理領域。
技術介紹
汞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一般動物植物中都含有微量的汞,因此我們的食物中,都有微量的汞存在,可以通過排泄、毛發等代謝,不影響健康,但是如果超量就會發生嚴重后果。同時,伴隨著工業的發展,汞的用途越來越廣,生產量急劇增加,從而使大量的汞隨著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主要包括施用含汞農藥和含汞污泥肥料;汞礦的開采、冶煉;含汞廢水灌溉;城市垃圾、廢物焚燒等等。人類活動造成水體汞污染,主要來自氯堿、塑料、電池、電子等工業排放的廢水。而排向大氣和土壤的也將隨著水循環回歸入水體。據第一財經日報 綜合報道,專家介紹,汞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溫室氣體外唯一一種對全球范圍產生影響的化學物質。目前,國內外根據其處理手段的不同,可分為物化法和生物法,根據汞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態不同,常用的處理方法分兩類第一類是使廢水中呈溶解狀態的汞離子轉變為不溶的重金屬化合物,經過沉淀或浮上法從廢水中除去,具體方法有化學沉淀法、離子交換法、吸附法等;第二類是使廢水中的重金屬在不改變其化學形態的條件下進行濃縮和分離,具體方法有反滲透法、電滲析法、蒸發濃縮法。這類方法能有效的去除廢水中的汞,但都存在著投資大,運行費用高,治理后的水難以達標,污泥產量大等問題。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含汞廢水的處理方法,該專利技術方法工藝流程簡單,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顯著,經一次處理后水中殘留汞離子濃度小于O. 2mg/L,低于國家規定的一級排放標準,去除率高達99. 9%以上;無沉淀產生,不會引起二次污染,且出水和廢水中的金屬氧化物均可回收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處理廢水中含汞濃度為10mg/L 100mg/L的除汞方法,該除汞工藝流程簡單,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顯著,經一次處理后水中殘留汞離子濃度小于0. 2mg/L,低于國家規定的一級排放標準,去除率高達99. 9%以上,無沉淀產生,不會引起二次污染。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1)將體積比為6% 7 %的膜表面活性劑及體積比為11 % 15 %的流動載體,分別加入到體積比為2 3的膜溶劑中,并中速攪拌16 20min,制得膜相; (2)將與膜相體積比為3 4的內水相藥劑緩慢加入到膜相中,高速攪拌5 lOmin,制得油包水型的乳狀液; (3)將上述制得的乳狀液加入到汞濃度在10 100mg/L的廢水中,加入10 15ppm乳狀液,外水相pH為5. 5 6. 5,以800r/min的速度攪拌35 45min,靜置分層;(4)分層后得到的乳液經高壓電場破乳,分離出油相及內水相,實現污水中汞從廢水中轉移到油相中,并加以分離; (5)將含有汞的油相萃取、低溫蒸發,得到汞蒸氣,冷凝,實現汞與油相的分離。所述的膜表面活性劑為十二烷基硫酸鈉、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銨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的流動載體為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的膜溶劑為四氯化碳;所述的內水相藥劑為延胡索酸、草酰乙酸中的一種。具體應用方法是按照上述方法所制備而成的乳狀液與載體混合,然后將所得到的物質加入到含萊廢水中,用酸調整至pH至3. O 6. 5,以100 45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處理;然后靜置2 lOmin,乳液上浮,上浮的乳液經高壓電場破乳,實現重金屬汞的回 收,所得的油相可返回制乳器中循環制乳,出水即可低于國家一級排放標準。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工藝流程簡單,運行成本低; (2)處理效果顯著,經一次處理后水中殘留汞離子濃度小于O.2mg/L,低于國家規定的一級排放標準,去除率高達99. 9%以上; (3)該除汞方法在處理各種濃度的酸、堿含汞等重金屬廢水時,都可確保出水的汞等重金屬含量穩定地低于工業廢水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并且接近或低于生活飲用水質標準規定的濃度。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步驟依次是 (1)將體積比為6% 7 %的膜表面活性劑及體積比為11 % 15 %的流動載體,分別加入到體積比為2 3的膜溶劑中,并中速攪拌16 20min,制得膜相; (2)將與膜相體積比為3 4的內水相藥劑緩慢加入到膜相中,高速攪拌5 lOmin,制得油包水型的乳狀液; (3)將上述制得的乳狀液加入到汞濃度在10 100mg/L的廢水中,加入10 15ppm乳狀液,外水相pH為5. 5 6. 5,以800r/min的速度攪拌35 45min,靜置分層; (4)分層后得到的乳液經高壓電場破乳,分離出油相及內水相,實現污水中汞從廢水中轉移到油相中,并加以分離; (5)將含有汞的油相萃取、低溫蒸發,得到汞蒸氣,冷凝,實現汞與油相的分離。所述的膜表面活性劑為十二烷基硫酸鈉、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銨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的流動載體為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的膜溶劑為四氯化碳;所述的內水相藥劑為延胡索酸、草酰乙酸中的一種或兩種。具體應用方法是按照上述方法所制備而成的乳狀液與載體混合,然后將所得到的物質加入到含萊廢水中,用酸調整至pH至3. O 6. 5,以100 450r/min的轉速進行攪拌處理;然后靜置2 lOmin,乳液上浮,上浮的乳液經高壓電場破乳,實現重金屬汞的回收,所得的油相可返回制乳器中循環制乳,出水即可低于國家一級排放標準。本專利技術的方法與現有方法相比所具有的優點及效果是 (1)工藝流程簡單、藥劑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方便; (2)在常溫下進行,無噪音,所用的化學藥劑無毒、無害、不揮發,且處理過程不產生新的“三廢”; (3)吸附塔裝置可循環使用,重金屬可回收利用; (4)處理效果顯著,經一次處理后水中殘留汞離子濃度低于O.08mg/L,低于國家規定的一級排放標準,去除率高達99. 99%以上。實例I· 將體積比為6%的膜表面活性劑及體積比為11%的流動載體,分別加入到體積比為2 3的膜溶劑中,并中速攪拌16min,制得膜相;將與膜相體積比為3 4的內水相藥劑緩慢加入到膜相中,高速攪拌5min,制得油包水型的乳狀液;將上述制得的乳狀液加入到汞濃度在10mg/L的廢水中,加入IOppm乳狀液,外水相pH為5. 5,以800r/min的速度攪拌35min,靜置分層;分層后得到的乳液經高壓電場破乳,分離出油相及內水相,實現污水中汞從廢水中轉移到油相中,并加以分離;將含有汞的油相萃取、低溫蒸發,得到汞蒸氣,冷凝,實現萊與油相的分離。萊濃度從6mg/L降到了 O. 06mg/L,去除率達到了 99.99%。實例2 將體積比為7%的膜表面活性劑及體積比為13%的流動載體,分別加入到體積比為2 3的膜溶劑中,并中速攪拌18min,制得膜相;將與膜相體積比為3 4的內水相藥劑緩慢加入到膜相中,高速攪拌8min,制得油包水型的乳狀液;將上述制得的乳狀液加入到汞濃度在50mg/L的廢水中,加入12ppm乳狀液,外水相pH為6. 0,以800r/min的速度攪拌40min,靜置分層;分層后得到的乳液經高壓電場破乳,分離出油相及內水相,實現污水中汞從廢水中轉移到油相中,并加以分離;將含有汞的油相萃取、低溫蒸發,得到汞蒸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去除污水中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將體積比為6%~7%的膜表面活性劑及體積比為11%~15%的流動載體,分別加入到體積比為2∶3的膜溶劑中,并中速攪拌16~20min,制得膜相;(2)將與膜相體積比為3∶4的內水相藥劑緩慢加入到膜相中,高速攪拌5~10min,制得油包水型的乳狀液;(3)將上述制得的乳狀液加入到汞濃度在10~100mg/L的廢水中,加入10~15ppm乳狀液,外水相pH為5.5~6.5,以800r/min的速度攪拌35~45min,靜置分層;(4)分層后得到的乳液經高壓電場破乳,分離出油相及內水相,實現污水中汞從廢水中轉移到油相中,并加以分離;(5)將含有汞的油相萃取、低溫蒸發,得到汞蒸氣,冷凝,實現汞與油相的分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去除污水中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將體積比為6% 7 %的膜表面活性劑及體積比為11 % 15 %的流動載體,分別加入到體積比為2 3的膜溶劑中,并中速攪拌16 20min,制得膜相; (2)將與膜相體積比為3 4的內水相藥劑緩慢加入到膜相中,高速攪拌5 lOmin,制得油包水型的乳狀液; (3)將上述制得的乳狀液加入到汞濃度在10 100mg/L的廢水中,加入10 15ppm乳狀液,外水相pH為5. 5 6. 5,以800r/min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萬玉山,李娜,王莉,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