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胃瘍靈及其制備方法,其原料重量百分比組分為:黃芪23.26~34.34%、甘草18.6~27.9%、白芍13.95~20.93%、大棗9.31~13.96%、桂枝7.44~11.16%、生姜7.44~11.16%。將生姜蒸餾提取揮發油,藥渣與黃芪、甘草、白芍、桂枝、大棗加水煎煮二次,過濾、濃縮成清膏,加乙醇至含醇量為50%,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清膏;噴霧干燥,干膏粉加入淀粉適量,混勻,沸騰制粒,整粒,噴入上述生姜揮發油,可制成膠囊劑、顆粒劑、片劑、丸劑、散劑。該藥物對治療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效果,且配制原料來源廣泛、廉價,使藥品成本降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中成藥,特別是純中藥制成的治療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的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大多由細菌、病毒、烈酒、藥物、生活不規律等引起,西醫治療存在著病程長、藥物副作用大、易復發等缺點,比如生胃酮、蓋胃平、西瞇替丁、冒復安等,但這兩類藥物明顯存在著腹瀉、頭痛、眩暈、水腫、低血鉀等副作用,且療效單一,有效率低,愈后易復發。中醫臨床上常用藥物有 香砂六君丸、左金丸、香砂平胃丸或用其它方劑加減治療。但這些藥物明顯存在著療程長、見效慢、效果不明顯且服用不方便等缺點,另外現有的中藥和西藥配方所需藥材數量多,成本相對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而提供的一種組方嚴謹、簡單、療效顯著的治療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的藥及其制備方法,該組方原料來源廣泛、廉價,使藥品成本降低。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方式來實現的一種胃瘍靈,其特征是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組分制成黃芪23. 26 34. 34%、甘草18. 6 27. 9%、白芍13. 95 20. 93%、大棗9.31 13. 96%、桂枝 7. 44 11. 16%、生姜 7. 44 11. 16%。所述藥物的劑型為膠囊劑、顆粒劑、片劑、丸劑、散劑。所述藥物的優選重量百分比的組分為黃芪29. 08 %、甘草23. 25 %、白芍17. 44%、大棗 11. 63%、桂枝 9. 3%、生姜 9. 3%0—種胃瘍靈的制備方法,是將將生姜加5 7倍量水,蒸餾提取揮發油4 6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生姜藥渣與黃芪、甘草、白芍、桂枝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 8倍量水,第二次加5 7倍量水,每次煎煮I 2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濃縮成清膏,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為40 60%,攪勻,靜置,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清膏;另取大棗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 8倍量水,第二次加5 7倍量水,每次煎煮O. 8 I. 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清膏,與上述清膏合并,噴霧干燥,得干膏粉。干膏粉加入淀粉適量,混勻,沸騰制粒,整粒,噴入上述生姜揮發油,混勻,密閉,灌裝,制成胃瘍靈膠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功能主治溫中益氣,緩急止痛;用于脘腹脹痛,喜溫,喜按,食少,乏力,適用于慢性胃炎有上述癥狀者。本專利技術中黃芪甘、溫,歸脾經,功能益氣補中,為本專利技術君藥。甘草(蜜炙)功能補脾和胃,益氣,白芍功能止痛,現代研究能抑制胃液,降低胃平滑肌張力,起到解痙止痛、預防潰瘍的作用;大棗養血,三藥共為臣藥,輔助君藥溫中益氣之功,并能緩急止痛。桂枝溫經通脈,助陽化氣,生姜溫中止嘔,兩藥為本方佐藥。諸藥相合,共奏溫中益氣,緩急止痛之功。本專利技術組方精良,配伍合理,符合中醫理論及對本病的病因病機的認識及辨治特點,充分發揮了中醫的特色特點,故用于治療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療效顯著、快速。本藥物的制備方法采用了蒸餾提取方式,提取了生姜中的揮發油類及姜辣素類,其中姜辣素類有姜辣醇類、姜辣二醇類、生姜酚類、姜酮、姜二酮類,待其他成分制粒、整粒后,噴入生姜提取物,混勻,密閉,浸潤;用這種方法制作的膠囊劑、顆粒劑、片劑、丸劑、散齊U,比傳統方法有效成分含量大幅提高,且氣味清香。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取黃芪1667g、甘草(蜜炙)1333g、白芍1000g、大棗667g、桂枝533g、生姜533g ;生姜加5 7倍量水,蒸餾提取揮發油4 6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藥渣與黃芪、甘草、白茍、桂枝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 8倍量水,第二次加5 7倍量水,每次煎煮I 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15 I. 20 (600C )的清膏,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為40 60%,攪勻,靜置,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10 I. 15 (600C )的清膏。另取大棗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 8倍量水,第二次加5 7倍量水,每次煎煮O. 8 I. 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10 I. 15(60°C )的清膏,與上述清膏合并;噴霧干燥,得干膏粉。干膏粉加入淀粉適量,混勻,沸騰制粒,整粒,噴入上述生姜揮發油,混勻,密閉,灌裝,制成約1000粒,分包裝,即得胃瘍靈膠囊。實施例二取黃芪I950g、甘草(蜜炙)1066g、白芍llOOg、大棗557g、桂枝483g、生姜483g ;生姜加5 7倍量水,蒸餾提取揮發油4 6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藥渣與黃芪、甘草、白茍、桂枝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 8倍量水,第二次加5 7倍量水,每次煎煮I 2 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15 I. 20 (600C )的清膏,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為40 60%,攪勻,靜置,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10 I. 15 (600C )的清膏。另取大棗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 8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每次煎煮I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10 I. 15 (600C )的清膏,與上述清膏合并;加蔗糖、糊精適量,混勻,制成顆粒,干燥,過篩,噴入上述生姜揮發油適量,混勻,制成顆粒1000粒,分包裝,即得胃瘍靈顆粒。實施例三取黃芪1550g、甘草(蜜炙)1450g、白芍970g、大棗685g、桂枝570g、生姜570g ;生姜加5 7倍量水,蒸餾提取揮發油4 5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藥渣與黃芪、甘草、白茍、桂枝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 8倍量水,第二次加5 6倍量水,每次煎煮I 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15 I. 20 (600C )的清膏,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為40 60%,攪勻,靜置,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10 I.15 (600C )的清膏。另取大棗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 8倍量水,第二次加5 7倍量水,每次煎煮0. 8 I. 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10 I.15(60°C)的清膏,與上述清膏合并;噴霧干燥,得干膏粉。噴入上述生姜揮發油,混勻,密閉,分包裝,即得胃瘍靈散。臨床實施例(I )、該組方經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第一臨床醫學研究所消化系病研究室和西苑醫院消化科用該組方治療大鼠實驗性胃潰瘍,以雙盲法鑒定,結論為該組方對減少潰瘍面積、提聞愈合速度、提聞愈合率均有很好的效果。以下是本實施例的具體實驗情況實驗目的檢驗一種胃瘍靈藥物對治療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的療效,實驗方法選用體重為110克至150克的雄雌各半的大白鼠40只,利用胃壁粘膜抹酸法制作胃潰瘍模型,將40只大白鼠分成兩組,每組20只,一組給水,一組喂本藥物;給藥量按成人每日服藥量21gX3包=63g ;按成人平均體重60kg計算63 + 60 = I. 05g/kg成人每公斤體重之20倍用藥1. 05X20 = 21g/kg每包21克溶水30ml,大白鼠體重以200g計,其用藥量為21X0. I = 4. 2g/日,4.2g 乂 6ml,每只大白鼠喂2次,每次3ml ;檢測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殺檢動物,各組分別于第5、10、15、20天將動物處死,切開胃壁檢查潰瘍面積,通過檢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胃瘍靈,其特征是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組分制成:黃芪23.26~34.34%、甘草18.6~27.9%、白芍13.95~20.93%、大棗9.31~13.96%、桂枝7.44~11.16%、生姜7.44~11.1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胃瘍靈,其特征是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組分制成黃芪23. 26 34. 34%、甘草.18. 6 27. 9%、白芍 13. 95 20. 93%、大棗 9. 31 13. 96%、桂枝 7. 44 11. 16%、生姜7.44 11. 16%。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胃瘍靈,其特征是其劑型為膠囊劑。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胃瘍靈,其特征是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組分制成黃芪29. 08%、甘草 23. 25%、白芍 17. 44%、大棗 11. 63%、桂枝 9. 3%、生姜 9. 3%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胃瘍靈,其特征是其劑型為顆粒劑、片劑、丸劑或散劑。5.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柏榮,馮秋紅,郭安安,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富興飛鴿藥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