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鉤體掛鉤和懸掛架,其中,雙鉤體掛鉤包括兩個鉤體,還包括兩個使用時穿過掛壁的掛孔的穿越部,這兩個穿越部的一頭沿豎向延伸形成兩個鉤臂,所述兩個鉤體分別與其中一個鉤臂連接;所述兩個穿越部的另一頭通過連接桿連成一體。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固定在掛壁的掛孔上后,不會發(fā)生轉動和移動,連接牢固,同時整個掛鉤可一體成形,無需焊接;此外,只要在掛壁的不同位置設置掛孔,便可以根據需要將掛鉤懸掛在掛壁的不同位置,使用靈活;并且,可根據需要將鉤體設置在掛壁的任一側,使得掛壁的兩側空間均可利用,以適應不同的使用場合。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懸掛物品的器具,具體涉及一種掛鉤和懸掛架。
技術介紹
常見的掛鉤一般帶有座體,通過座體粘附或真空吸附與墻壁上,但是對于表面粗 糙的墻體,則無法粘附或吸附。而在墻壁為薄壁狀(如鐵皮板或硬質材料板材)的場合中, 還常見一種S形掛鉤,使用時,墻壁上設有一掛孔,S形掛鉤的一頭勾入該掛孔內,S形掛 鉤的另一頭用于懸掛物品,但是這種掛鉤使用起來還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掛鉤不能固定, 會繞著掛孔轉動,也容易脫離掛孔,當從掛鉤上取下物品是可能會牽帶者掛鉤脫離掛孔;此 外,該S形掛鉤還可以懸掛在橫桿上,單這也存在容易橫向滑動、會繞著橫桿轉動、容易脫 離橫桿等缺陷。授權公告號為CN201178884Y的技術公開了“一種掛鉤”,該掛鉤包括鉤 體、與鉤體連接的彎曲部以及與該彎曲部連接的尾桿,使用時該掛鉤的尾桿和彎曲部穿過 墻體,通過尾桿與墻體內側的接觸產生拉力,使掛鉤固定于墻上,但是所述尾桿產生的拉力 有限,掛鉤依然容易繞著掛孔轉動;雖然該技術中指出,所述尾桿的末端可以設置成尖 狀以便于穿過墻體并插入墻體,這樣使用時尾桿的尖端可以插入在墻體內,可防止掛鉤轉 動,但是該方案只能應用于所述墻體為木板等硬度較小的墻體上,對于鋼板等場合則不能 解決問題。上面所述的掛鉤均只有一個鉤體,現(xiàn)有技術中,還存在具有多個鉤體的掛鉤,在該 掛鉤上可懸掛多個物品,但是,這種掛鉤的多個鉤體都是通過焊接的形式連接成一體,生產 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牢固地固定在掛壁的掛孔上 且生產工藝簡單的雙鉤體掛鉤。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含上述雙鉤體掛鉤的懸掛架。本專利技術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雙鉤體掛鉤,包括兩個鉤體,還包括兩個使用時穿過掛壁的掛孔的穿越部,這 兩個穿越部的一頭沿豎向延伸形成兩個鉤臂,所述兩個鉤體分別與其中一個鉤臂連接;所 述兩個穿越部的另一頭通過連接桿連成一體。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的鉤臂豎直向下延伸或豎直向上延伸。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的鉤臂彎曲向下延伸或彎曲向上延伸。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的連接桿為一橫桿;所述兩鉤臂以及兩鉤體平 行設置。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穿越部在與連接桿連接的一頭具有豎直向上 延伸的延伸臂,該延伸臂的端部通過一橫桿連接成一體。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穿越部在與連接桿連接的一頭具有豎直向上3CN 102973113 A書明說2/5頁或豎直向下延伸的延伸臂,該延伸臂的端部彎折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水平臂,該水平臂的 端部通過一橫桿連接成一體。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鉤體的底部呈水平狀,或呈圓弧形,或呈傾斜 狀。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兩個鉤體、兩個鉤臂、兩個穿越部以及連接桿 是由一根鋼桿彎折形成的整體。一種懸掛架,包括上述的雙鉤體掛鉤以及由至少三塊掛壁圍成的多邊形架體,所 述多邊形架體的上端開口,掛壁上設有多組與所述雙鉤體掛鉤匹配使用的掛孔。特別地,所 述三角形架體的下端設有底板,該底板上設有向下延伸的支撐柱,該支撐柱的下端可轉動 地連接在一支撐座上。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的工作原理為使用時,在兩側均具有空間的掛壁上設置與 穿越部相匹配的兩個掛孔,將雙鉤體掛鉤的鉤體的末端插入兩個掛孔中,并依次將鉤體、鉤 臂穿過掛孔,最后穿越部橫跨在掛孔中;由于有兩個穿越部橫跨在掛孔中,因此整個雙鉤體 鉤不會繞著掛孔轉動,也不會沿著掛孔的側向擺動,同時由于穿越部的兩頭分別有鉤臂和 連接桿,從而也限定了沿掛孔軸線方向的運動,使得整個雙鉤體掛鉤能夠牢牢的固定在掛 壁上。由上面的工作原理描述可知,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有 益效果I、掛鉤固定在掛壁上后,不會在掛孔內發(fā)生轉動,也不會在取放物品時將掛鉤帶 出,使得掛鉤可牢牢的固定在掛壁上。2、該掛鉤可以通過一根鋼桿彎折成形,無需焊接,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3、裝拆方便,使用時,將鉤體和鉤臂部分順著其形狀穿過掛孔即可使用,而不使用 時,按著相反方向將鉤體和鉤臂部分退出掛孔并存放即可,使之不占據額外空間。4、只要在掛壁的不同位置設置掛孔,便可以根據需要將掛鉤懸掛在掛壁的不同位 置,使用靈活。5、使用時,可根據需要將鉤體設置在掛壁的任一側,使得掛壁的兩側空間均可利 用,以適應不同的使用場合。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的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其中, 為左視圖,圖Ic為俯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其中, 為左視圖,圖2c為俯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其中, 為左視圖,圖3c為俯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的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的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其中, 為左視圖,圖5c為俯視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的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圖Ia為主視圖,圖Ib 圖2a為主視圖,圖2b 圖3a為主視圖,圖3b圖5a為主視圖,圖5b4CN 102973113 A書明說3/5頁圖7為圖6所示的雙鉤體掛鉤處于另外一個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的實施例7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8a為主視圖,圖8b 為左視圖,圖8c為俯視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的實施例8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9a為主視圖,圖9b 為左視圖,圖9c為俯視圖。圖10為圖9所示的雙鉤體掛鉤的使用狀態(tài)圖,其中,圖IOa為主視圖,圖IOb為左 視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的懸掛架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Ila為主視 圖,圖Ilb為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雙鉤體掛鉤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的描述。實施例I參見圖I,本實施例的雙鉤體掛鉤包括兩個鉤體I以及兩個使用時穿過掛壁2的掛 孔3的穿越部5,其中,兩個穿越部5水平設置,其長度略大于掛壁2上的掛孔3的長度,兩 個穿越部5的一頭均豎直向下彎折延伸,形成兩個鉤臂6,所述的兩個鉤體I分別與其中一 個鉤臂6連接;所述兩個穿越部5的另一頭通過連接桿連成一體,該連接桿為一水平的橫桿 4 ;所述鉤體I的底部呈傾斜狀,使得該底部與鉤臂6之間形成一銳角,鉤體I的末端向上翹 起,且該末端與鉤體I的底部之間形成一鈍角,懸掛物品時,被掛物品會自然地滑落到鉤體 I底部與鉤臂6之間的拐角處,使之不易脫離鉤體I。所述兩個穿越部5、兩個鉤體I、兩個 鉤臂6以及橫桿4是由一根鋼桿彎折形成的整體;并且所述兩個穿越部5、兩個鉤體I以及 兩個鉤臂6之間均平行設置,以便于其能夠順利穿過掛壁2上的掛孔3。使用時,先在兩側均具有空間的掛壁2 (如鐵皮板或硬質材料板)上設置與穿越部 5相匹配的兩個掛孔3,將雙鉤體掛鉤的鉤體I的末端插入兩個掛孔3中,并依次將鉤體I、 鉤臂6穿過掛孔3,最后穿越部5橫跨在掛孔3中,使得整個雙鉤體掛鉤固定在掛壁2上; 懸掛物品時,將物品懸掛于鉤體I上,在物品重力作用下,鉤臂6的下端抵在掛壁2 —側的 表面并產生作用力,同時橫桿4的表面作用在掛壁2另一側的表面并產生作用力,上述兩作 用力方向相反,以平衡有懸掛物產生的力矩,使得物品能夠穩(wěn)當?shù)貞覓煸趻煦^上。實施例2參見圖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穿越部5在與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鉤體掛鉤,包括兩個鉤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使用時穿過掛壁的掛孔的穿越部,這兩個穿越部的一頭沿豎向延伸形成兩個鉤臂,所述兩個鉤體分別與其中一個鉤臂連接;所述兩個穿越部的另一頭通過連接桿連成一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何亮權,
申請(專利權)人:何亮權,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