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荻在中國北方的高產栽培技術。包括:選地,選取地勢開闊,肥沃,濕潤的土地進行種植;整地,待土壤解凍后即可開始整地,將雜草清除,翻耕,起壟,及時保墑;適時種植,選取優良的根狀莖,截成15cm小段,種植密度4~6段/平方米,并及時覆土;苗期管理,當根狀莖成活出苗后,及時松土除草;撫育管理,及時澆水,適時施肥;待果序落下后即可進行采收。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有關荻的高產栽培技術,具有高產、穩產特點,能實現規模化栽培,平均產量第一年為每公頃1噸,第二年每公頃12噸,第三年20噸;易于在中國北方大面積推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植物栽培
,尤其涉及。
技術介紹
荻(Triarrhena saccharifIora)原種產于東亞,為禾本科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可達2米,叢生狀。葉片扁平,寬線形,長20 50cm,寬15 18毫米,除上面基部密生柔毛外兩面無毛,邊緣鋸齒狀粗糙,基部常收縮成柄,頂端長漸尖,中脈白色,粗壯。圓錐花序疏展成傘房狀,長10 20cm,寬約10cm。主軸無毛,具10 20枚較細弱的分枝,腋間生柔毛,直立而后開展;總狀花序軸節間長4 8毫米,或具短柔毛;小穗柄頂端稍膨大,基部腋間常生有柔毛,短柄長I 2暈米,長柄長3 5暈米;小穗線狀披針形,長5 5. 5暈米, 成熟后帶褐色。荻是較為理想的草本能源作物之一,也可用作園林景觀、造紙及其它用途。它能適應多種類型的土壤,在PH值6. O 8. O的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長,尤喜陽光充足和濕潤土地。 荻光合效率高,是C4植物,干物質產量高達每公頃20噸以上。國內針對荻的栽培技術研究較少,其中以北京林業大學的研究為代表,他們認為荻高產優質栽培管理措施為種植密度以2-4株/m2為宜,灌溉、施肥處理以灌溉+無施肥、 無灌溉+中等施肥量和灌溉+中等施肥量組合較好;收割時間以冬季收割為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荻在中國北方的高產栽培技術,滿足生物質能源的要求。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如下步驟I. ,其特征如下步驟(A)、選地土壤濕潤水分含量20 60%、肥沃有機質含量80 100g/kg,速效氮含量140 200mg/kg,速效磷含量40 70mg/kg,速效鉀含量600 1000mg/kg,且pH值 6. O 8. O ;(B)、整地;春季待土壤解凍后整地,將雜草清除,翻耕20 25cm ;待表土干后耙地起壟,及時保墑;(C)、適時種植當根狀莖上分株芽開始萌發時,此時選取植株大于等于150cm、無病蟲害植株的一年生的根狀莖進行繁殖,把根狀莖截成15 20cm的小段,每段帶有2 3 個節,按株距各50 70cm的距離逐一置入深10 15cm的壟溝中,密度在4 6段/m2,壟溝種前灌水以提高成活率,灌水后使深度10 30cm的土壤含水量在40 60%,然后覆土。Φ)、苗期管理當根莖出苗后,及時松土除草;幼苗時保持土壤濕潤,隨著苗的長高,適當增加灌水量,保持土壤表面至30cm的水分含量在50 60%,隨著苗的長高,I個月后,適當降低灌水量,使土壤表面至30cm的水分含量在20 40% ;(E)、撫育管理在6月中旬施復合肥,用量50 75kg/hm2,N P K質量比= 1:1: I ;在9月中旬施一次有機肥,用量1500kg/hm2,使地下莖粗壯生長;(F)、適時晚收當水分含量低地上部分含水量10% -15%,果序均已飛走時進行米收。本專利技術還具有如下特點I、整地起壟時,壟寬70cm,壟肩整齊。2、撫育管理雨季時要隨時除草,9月份以后不用除草。3、在荻生長發育過程中,保持20cm深的土層中,含氮55 65kg/hm2,磷為70 80kg/hm2,鐘為 50 60kg/hm2。本專利技術是一種有關荻的高產栽培技術,具有高產、穩產特點,能實現規模化栽培, 平均產量第一年為每公頃I噸,第二年每公頃12噸,第三年20噸;易于在中國北方大面積推廣。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適用于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在中國北方地區的高產栽培技術。實施例I :此樣地布設在哈爾濱市區,北緯45° 40' 52.53"東經126° 36' 57.72",海拔 173m0試驗面積2畝,土壤為普通園土。表I 土壤基本理化性質權利要求1.,其特征如下步驟 (A)、選地土壤濕潤水分含量20 60%、肥沃有機質含量80 100g/kg,速效氮含量140 200mg/kg,速效磷含量40 70mg/kg,速效鉀含量600 1000mg/kg,且pH值6. O 8. O ; (B)、整地;春季待土壤解凍后整地,將雜草清除,翻耕20 25cm;待表土干后耙地起壟,及時保墑; (C)、適時種植當根狀莖上分株芽開始萌發時,此時選取植株大于等于150cm、無病蟲害植株的一年生的根狀莖進行繁殖,把根狀莖截成15 20cm的小段,每段帶有2 3個節,按株距各50 70cm的距離逐一置入深10 15cm的壟溝中,密度在4 6段/m2,壟溝種前灌水以提高成活率,灌水后使深度10 30cm的土壤含水量在40 60%,然后覆土 ; (D)、苗期管理當根莖出苗后,及時松土除草;幼苗時保持土壤濕潤,隨著苗的長高,適當增加灌水量,保持土壤表面至30cm的水分含量在50 60%,隨著苗的長高,I個月后,.適當降低灌水量,使土壤表面至30cm的水分含量在20 40% ; (E)、撫育管理在6月中旬施復合肥,用量50 75kg/hm2,N P K質量比=1:1: I ;在9月中旬施一次有機肥,用量1500kg/hm2,使地下莖粗壯生長; (F)、適時晚收當水分含量低地上部分含水量10%-15%,果序均已飛走時進行采收。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整地整地起壟時,壟寬70cm,壟肩整齊。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撫育管理雨季時要隨時除草,9月份以后不用除草。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荻生長發育過程中,保持20cm深的土層中,含氮55 65kg/hm2,磷為70 80kg/hm2,鉀為50 60kg/hm2。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植物栽培
,具體涉及一種荻在中國北方的高產栽培技術。包括選地,選取地勢開闊,肥沃,濕潤的土地進行種植;整地,待土壤解凍后即可開始整地,將雜草清除,翻耕,起壟,及時保墑;適時種植,選取優良的根狀莖,截成15cm小段,種植密度4~6段/平方米,并及時覆土;苗期管理,當根狀莖成活出苗后,及時松土除草;撫育管理,及時澆水,適時施肥;待果序落下后即可進行采收。本專利技術是一種有關荻的高產栽培技術,具有高產、穩產特點,能實現規模化栽培,平均產量第一年為每公頃1噸,第二年每公頃12噸,第三年20噸;易于在中國北方大面積推廣。文檔編號A01G1/00GK102972199SQ20131000006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4日專利技術者沈光, 徐海軍, 周琳, 于志民, 呂品 申請人: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荻在中國北方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如下步驟:(A)、選地:土壤濕潤:水分含量20~60%、肥沃:有機質含量80~100g/kg,速效氮含量140~200mg/kg,速效磷含量40~70mg/kg,速效鉀含量600~1000mg/kg,且pH值6.0~8.0;(B)、整地;春季待土壤解凍后整地,將雜草清除,翻耕20~25cm;待表土干后耙地起壟,及時保墑;(C)、適時種植:當根狀莖上分株芽開始萌發時,此時選取植株大于等于150cm、無病蟲害植株的一年生的根狀莖進行繁殖,把根狀莖截成15~20cm的小段,每段帶有2~3個節,按株距各50~70cm的距離逐一置入深10~15cm的壟溝中,密度在4~6段/m2,壟溝種前灌水以提高成活率,灌水后使深度10~30cm的土壤含水量在40~60%,然后覆土;(D)、苗期管理:當根莖出苗后,及時松土除草;幼苗時保持土壤濕潤,隨著苗的長高,適當增加灌水量,保持土壤表面至30cm的水分含量在50~60%,隨著苗的長高,1個月后,.適當降低灌水量,使土壤表面至30cm的水分含量在20~40%;(E)、撫育管理:在6月中旬施復合肥,用量50~75kg/hm2,N∶P∶K質量比=1∶1∶1;在9月中旬施一次有機肥,用量1500kg/hm2,使地下莖粗壯生長;(F)、適時晚收:當水分含量低:地上部分含水量10%?15%,果序均已飛走時進行采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光,徐海軍,周琳,于志民,呂品,
申請(專利權)人: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