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LED照明電路,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LED燈條模塊、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和靜電保護模塊,所述第一輸入端經所述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且該第一輸入端經所述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經所述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且該第二輸入端經所述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所述靜電保護模塊與所述LED燈條模塊并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輸入端正負極可隨意連接,燈條照樣點亮,操作方便,節約成本;在設計上增加了防靜電設計,抗靜電能力加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LED照明電路。技術背景 在LED照明領域中,LED照明燈采用LED作為發光源,通過接入直流電源而實現驅動,具體連接方式(如圖I)為燈條/燈板的正負極和驅動電源的電路板上的電源正負極導通,當輸入端按正負極接入正負電壓時,LED燈被點亮。若電源正負極與燈條/燈板的正負極反接,則LED燈無法被點亮。目前針對高亮度LED在使用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ESD(靜電)的影響。靜電是造成LED燈損壞的主要因素。而現有采用LED燈條照明的設備中沒有使用防靜電保護措施,致使LED燈容易損壞;雖然LED燈的個體防靜電能力在不斷提高,但具有高防靜電能力的LED燈價格比較昂貴,不適于在普通照明設備中使用。因此需要在LED照明設備中加入成本較低且不影響整體電路的防靜電模塊和雙向導通模塊,使LED燈條得到有效保護,不容易被靜電擊穿,還可以不用考慮電源正負極的連接。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LED燈條模塊的輸入端正負極可任意連接并具有靜電防護功能的LED照明電路。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種LED照明電路,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LED燈條模塊、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和靜電保護模塊,所述第一輸入端經所述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且該第一輸入端經所述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經所述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且該第二輸入端經所述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所述靜電保護模塊與所述LED燈條模塊并聯。優選的,所述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所述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所述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所述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分別采用第一、二、三、四發光二極管,所述第一輸入端與第一發光二極管正極和第四發光二極管負極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與第二發光二極管正極和第三發光二極管負極連接,所述第一發光二極管負極和第二發光二極管負極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所述第三發光二極管正極和第四發光二極管正極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優選的,將所述第一、二、三、四發光二極管中的任一或兩個以上替換為二極管。優選的,所述靜電保護模塊采用一靜電保護二極管,所述靜電保護二極管負極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所述靜電保護二極管正極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優選的,將所述靜電保護二極管替換為電容與開關串聯的結構。尤為優選的,所述靜電保護模塊與所述LED燈條模塊并聯后與一限流電阻串聯。當第一輸入端為正電壓時,第一、三發光二極管導通,第二、四發光二極管關閉,整燈常亮。當第一輸入端為負電壓時,第二、四發光二極管導通,第一、三發光二極管關閉,整燈常亮。采用靜電保護二極管的方式正常狀態時,靜電保護二極管關閉,對電路無任何影響;當LED燈條模塊兩端反向電壓過高(如靜電)時,靜電保護二極管導通,保護LED燈條模塊不受破壞。米用電容與開關串聯的方式LED燈條模塊使用時,開關斷開;LED燈條未使用時,閉合開關,當LED燈條模塊兩端反向電壓過高(如靜電)時,先會對電容進行充電,以保護·LED燈條模塊不受破壞。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LED照明電路的輸入端正負極可隨意連接,LED燈條模塊照樣點亮,操作方便,節約成本;在設計上增加了防靜電設計,抗靜電能力加強。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技術中LED照明電路的框架圖;圖2是本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LED照明電路的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的LED照明電路,包括第一輸入端VIN+、第二輸入端VIN-, LED燈條模塊、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和靜電保護模塊,第一輸入端VIN+經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與LED燈條模塊的正極連接,且該第一輸入端VIN+經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第二輸入端VIN-經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且該第二輸入端VIN-經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靜電保護模塊與LED燈條模塊并聯。參閱圖2,該LED照明電路包括第一輸入端VIN+,第二輸入端VIN-,第一發光二極管D7,第二發光二極管D8,第三發光二極管D34,第四發光二極管D35,靜電保護二極管D53和LED燈條模塊;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分別米用第一、二、三、四發光二極管。第一輸入端VIN+與第一發光二極管D7正極和第四發光二極管D35負極連接,第二輸入端VIN-與第二發光二極管D8正極和第三發光二極管D34負極連接,第一發光二極管D7負極和第二發光二極管D8負極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第三發光二極管D34正極和第四發光二極管D35正極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其中,靜電保護二極管D53負極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靜電保護二極管D53正極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當第一輸入端VIN+為正電壓時,D7和D34導通,D8和D35關閉,整燈常亮。當第一輸入端VIN-為負電壓時,D8和D35導通,D7和D34關閉,整燈常亮。正常狀態時,D53關閉,對電路無任何影響;當電壓過高(如靜電),D53導通,保護LED燈條模塊不受破壞。以上僅是本技術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 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權利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LED照明電路,包括第一、二輸入端和LED燈條模塊,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和靜電保護模塊,所述第一輸入端經所述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且該第一輸入端經所述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經所述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且該第二輸入端經所述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所述靜電保護模塊與所述LED燈條模塊并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照明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所述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所述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所述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分別采用第一、二、三、四發光二極管,所述第一輸入端與第一發光二極管正極和第四發光二極管負極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與第二發光二極管正極和第三發光二極管負極連接,所述第一發光二極管負極和第二發光二極管負極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所述第三發光二極管正極和第四發光二極管正極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LED照明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四發光二極管中的任一個或兩個以上被替換為二極管。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照明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靜電保護模塊采用靜電保護二極管,所述靜電保護二極管負極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所述靜電保護二極管正極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LED照明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靜電保護二極管被替換為電容與開關串聯的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照明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靜電保護模塊與所述LED燈條模塊并聯后與一限流電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LED照明電路,包括第一、二輸入端和LED燈條模塊,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和靜電保護模塊,所述第一輸入端經所述第一正電壓導通模塊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且該第一輸入端經所述第二正電壓截止模塊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經所述第二正電壓導通模塊與LED燈條模塊正極連接,且該第二輸入端經所述第一正電壓截止模塊與LED燈條模塊負極連接;所述靜電保護模塊與所述LED燈條模塊并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鄒亮,袁永剛,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東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